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要有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
  当前,随着外资的入侵,媒体喜欢将跨国企业比成虎豹,而将本土企业喻为土狼。在这里,舆论并不是在赞美本土企业的狼性,而是强调狼在虎豹面前的弱小。就此而言,将华为比成狼是不合适的,我们更应该强调狼性。
  任正非经常对员工强调狼的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他认为,企业要扩张,就必须具备这三大要素。
  1,敏锐的嗅觉
  优秀的企业必须能够洞察全球经济态势和所在产业的变迁,否则就会在风险来临时不知所措,面对机会时反而无动于衷。
  前文提到,在21世纪初的全球IT危机前夕,任正非曾因一篇《华为的冬天》为业界所推崇。无疑,正是这种对全球经济的关注和对IT产业形势的嗅觉,让华为洞悉先机,当别的企业还在盲目扩张的时候,华为已经卖掉了安圣电气,为过冬做了充分的准备。
  在二十余年发展过程中,华为屡屡料敌先机,让对手猝不及防,成为最终的赢家。1995年,大部分国产厂商还在为国内市场绞尽脑汁的时候,华为已经开始谋划国际市场,希望通过国际化分散经营风险,同时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寻找新的支撑点。为此,华为在俄罗斯蛰伏了四年,虽然收入甚微,但加强了华为人国际化的雄心壮志。
  当通信产业遭遇危机时,跨国巨头们纷纷奔赴中国,希望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如此一来,在没有技术、管理优势的情况下,国产厂商的市场压力倍增。而华为正是凭借前期打下的国际化基础,开始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没有因为国内市场的压力遭遇“滑铁卢”。正是在此期间,华为奠定了自己国产厂商老大的地位,并在国际市场上造成了影响,逐渐成长为中国通信厂商在国际上的旗帜。
  华为嗅觉的敏锐同样体现在自主研发道路的抉择上。当年,代理的利润极为丰厚,利润率几乎达到了100%。在这种状况下,华为还是察觉到了国家政策的变迁,意识到代理业务即将走下坡路,因此果断地选择了自主研发道路。果不其然,不久后代理业务遭到了国家政策打击,数百家通信代理商被踢出了市场,而华为因为拥有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轻松地避开了危机。
  对企业来说,并不是做好眼前的工作就能够保证生存,更不要说发展了,要想做到基业长青,就必须时刻关注全球产业的变迁和国家政策的演变,尽量做到洞悉先机。
  2,进攻精神
  做企业和做人不同,做人可以独善其身,做企业却不能如此。企业不能无视竞争对手的存在,否则就会遭到对手的侵蚀。华为对客户一团和气,对竞争对手却是寸步不让,极具侵略性,有时甚至是赤裸裸的打击。
  有一次,一家经济效益不太好的矿务局实施全网改造,邀请华为等三家企业竞标。由于矿务局缺乏资金,因此要以煤易货。华为很显然是有备而来,经过调查发现,客户没有付款诚意,而且很可能大幅压价。而且,由于煤炭系统一直被华为垄断,竞争对手很可能会破釜沉舟、不惜代价地压低价格。经过分析,华为决定退出竞争。
  但是,不要以为华为就是简单地放弃了。为了打击竞争对手,华为继续参加报价。当时,华为的目录价格高达每线1300元,客户经理却报出了每线270元的超低价。竞争对手显然没有察觉华为的意图,紧跟着报出了每线230元的价格。与此同时,还要接受客户的以煤易货和附加条款。
  在市场竞争中,华为从来不屑于表达善意,能够打击竞争对手的时候绝不手软,有时候甚至“不择手段”。
  还有一件小事更能体现华为狼一样的攻击性。
  在一次大型通信展上,华为员工在展台前热情地招揽每一位观众。其中一位观众被让到展台前,华为的一位员工立即送上了说明书,并热情地为对方讲解。随后,对方不小心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原来是竞争对手的工作人员。
  这位华为员工顿时警觉起来,伸手去抢对方手中的说明书,在他看来,华为的任何技术资料都不应该泄露给竞争对手。不过对方显然不是善茬,对他的行为予以指责。因为怕造成更大的影响,他放弃了说明书,但满脸警惕,丝毫没有放松。
  对华为人来说,竞争对手就是敌人,必须予以彻底的打击。因为对敌人的善意,就是对自己的惩罚,华为绝对不会给竞争对手这样的机会。
  3,群体奋斗
  狼的嗅觉再敏锐,再富有攻击精神,作为独狼也不会有太大的成就。狼最大的特性在于团队合作,当狼以群的形态存在时,几乎是无敌的。华为被业界以狼喻之,同样是因为华为具有这样的特性。
  在华为的文化体系中,是这样解释团队合作的: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团队合作不仅是跨文化的群体协作精神,也是打破部门墙、提升流程效率的有力保障。
  团队合作是华为最为推崇的文化基因,华为人从进入公司的第一天起,就会接受团队精神的培训。任正非在《致新员工书》中写道:“华为公司是一个以高技术为起点,着眼于大市场、大系统、大结构的高科技企业。以它的历史使命,它需要所有的员工必须坚持合作,走集体奋斗的道路。”
  这并不是任正非的个人要求,而是华为公司对员工的整体要求。
  在新员工培训过程中,为了培养大家的团队精神,培训班不仅按组计分,而且还会以位置相邻的员工为单位,采取同奖同罚的管理方法。教员会让每位员工记下自己前面和左右的同事,相互留下联系方式,以便在培训过程中相互提醒和帮助。任何一人受到奖惩,其他人也会接受类似的奖励或惩罚。
  “胜则举杯同庆,败则生死相救”,强调的就是团队合作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华为全球数万名员工才能做到如臂使指,团结一心地为打造华为帝国而奋斗不止。
  从接受判决的那天起,我简单地计算了一下,一年365天,12年,意味着,我将在深牢大狱里度过4380天,每天面对绷着面孔的冷冰冰的狱警以及同我一样身着灰色囚服的犯人,接受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改造。
  我很清楚,度日如年的日子其实早就开始了,准确的开始时间,应该追溯到我被人从办公室“请”进那辆白色的中巴车。
  判决结束那天,我如释重负。从异地调查到看守所,再到女子监狱,于我,是种解脱。异地调查的日子,用求生不能欲死不得来形容,是最贴切的。不打不骂,却连续几天几夜不许睡觉的经历,令人终生难忘;两条腿被绑在凳子上,起初不觉得什么,时间长了,血液不得流通,肿得很粗,一动不能动,那种痛楚,如果不是亲身经历过,根本无法想象。关于那些日子,我只能写这么多,即便如此,我也在担心,这样简单的文字,是否能够被世人所见到。
  坐在去往监狱的囚车里,隔着安装着栏杆的车窗,望向自由世界的楼宇街市,灯红酒绿,车水马龙,我心潮起伏。我在想,也许这个世界的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人的身上,还在上演着与我的经历相同或相似的故事,那么当事人会想到故事的结局是一条不归路吗?好像就在那一刻,我的脑子里产生了一个念头,我要把自己的故事写出来,至少,算是一种人生的回忆和总结。如果谁在无意间读到了这些文字,希望会起到一点点提醒的作用。
  躺在深牢大狱的硬板床上,闭着眼睛,我很天真地盼望,睡眠状况可以得到些许改善。人在睡着的时候,就可以什么都不想了,或者说,可以暂时的去往另外一个空间。即使片刻的精神逃离,对我来说,也是弥足珍贵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