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男孩穷养 女孩富养大全集》
父母要适当“懒”一点
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顶的生物只有两种:一种是鹰,一种是蜗牛。不管是天资奇佳的鹰,还是资质平庸的蜗牛,能登上塔尖,极目四望,俯视万里,都离不开两个字――勤奋。
而我们现在的孩子,身上缺乏的也许就是勤奋,平常在家里孩子什么都懒得干,往往这样:
★“要吃饭了,来帮妈妈摆好碗筷。”?
“哎呀,我还要看动画片呢,妈妈你自己干吧。”?
“今天咱们家庭大扫除,你扫地还是擦桌子?”?
“可是我还要看书呢。”?★
每当你想叫男孩做事的时候,他总是能找出成堆的理由拒绝你,有的父母心疼孩子,认为现在的孩子都这样,就由着孩子的性子来,什么家务都不让他们做,久而久之,男孩就养成了懒惰的习惯。哪一位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有出息,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呢?而懒惰正好是成功的克星。要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收获美好的果实,就必须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来换取。
曾经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从小勤劳爱动手的孩子大脑发育要比同龄的孩子健全一些,因为在人的大脑中,一些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够被开发出来。一定量的劳动不但可以给孩子带来一个强健的身体,还可以锻炼孩子的意志,让孩子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从小喜爱劳动的孩子,长大后一般都很能干,生活也很美满充实。所以,孩子的勤劳特性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父母应该从小就注意对孩子进行培养。而很多取得成就的名人,他们的成绩的取得与父母小时候对他们的勤奋教育分不开的,就如获得诺贝尔奖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他的父亲从小就对他进行严格的训练。
★巴甫洛夫的父亲十分重视孩子的劳动教育。他认为,给孩子一双勤劳的手就好比给了孩子一双立足于社会的脚,没有什么事情是比拥有勤劳更让人愉快的了。
当小巴甫洛夫逐渐长大的时候,父亲把巴甫洛夫带到地里,指着一块翻好的地说:
“儿子,今天我们来种菜吧。”
“可是爸爸,我不会呀。”小巴甫洛夫说。
“没关系,不会爸爸教你。”
于是,巴甫洛夫抬着小铲子跟着爸爸种了一天的菜,过了不久,当他们种下去的菜都长出了鲜嫩的叶子,父亲又带着巴甫洛夫来给菜浇水除草。
后来,父亲又教巴甫洛夫学做木工活。爸爸买来了凿子、锯子,先给儿子做了个精美的小板凳,然后告诉儿子板凳是怎么做出来的,小巴甫洛夫便跟着爸爸认真地学了起来。没多久,小巴甫洛夫就可以自己做简单的家具了。
除了亲手教巴甫洛夫学习种菜、做木工活外,父亲还教他养花、除草、给树木嫁接。巴甫洛夫在父亲言传身教的影响下,从小养成了不怕苦、不怕累、坚持自己动手把活干完的良好习惯。这种从童年培养起来的勤劳和耐性,成为巴甫洛夫在科学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因素。★
给父母的建议:给男孩一双勤劳的手
作为父母,如果想教育男孩从小养成勤劳的好习惯,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导男孩有一种积极的劳动态度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要孩子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就先从改变他们对劳动的态度开始吧。你可以选择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多给他讲一些勤劳的故事,比如在勤奋中长大的商人李嘉诚,给孩子营造一种勤劳的家庭氛围,让他从意识上觉得劳动光荣。只要养成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燃起他们认真劳动的热情,就能使孩子养成勤劳的习惯。?
2.放手让男孩去做
孩子小的时候就让他自己吃饭,自己学着穿衣服。等孩子长大点后,家长做家务的时候给孩子分配一点儿任务,比如你拖地板就让孩子来扫地,你做饭就让孩子给你择择菜,平常也多叫孩子帮你的忙,打酱油、拿报纸、去超市买东西、晾衣服等都可以让孩子去做。习惯成自然,当孩子把勤奋当成一种习惯后,不知不觉就会把它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了。?
3.不要无条件地给予
不要孩子要什么就给予什么,当孩子想获得一样东西的时候,可以让他拿自己的劳动来换,比如想要多一点的零花钱,可以让他洗一个星期的碗,自己挣;想额外买一套明星的签名照,就要坚持扫一个月的地,让孩子学会珍惜大人的劳动成果,也让他知道劳动的可贵:美好的生活要靠勤劳获取,只有脚踏实地,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才能够让自己过上高质量的生活。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大全集》
尊重孩子,孩子才可能获得自尊

有一位母亲当过三十多年老师,却犯了一个后悔莫及的错误。
一天,她发现儿子在自己的屋子里烦闷地走来走去,非常替孩子着急。
她隐隐知道,上高中的儿子在谈恋爱,碰到了什么挫折,她暗暗祈祷:儿子啊儿子,你可有点出息,别为这么点儿事想不开!
一会儿,儿子出门了,妈妈再也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想方设法撬开了儿子的抽屉,取出了儿子的日记。可是,当她翻开日记时,手却像被烫了一样――原来儿子在日记中夹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妈妈,我料定您会来偷看我的日记!我有烦恼是自己的事,您不必管我,我能挺过这一关!”
这位母亲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低估了孩子的能力。还是应该尊重孩子呀!”

孩子是什么?孩子不是玩具、附属品、动物、机器……简单的解释当然是“人”。孩子也有人权,但在我们这个民族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孩子的诸多权利却常常被忽视。我们常常以那种君臣的心态面对孩子,父母、老师是皇帝,孩子是臣民,成人永远没有错,孩子却总是错得离谱。孩子在成长的过程里,只是被保护、被限制、被约束、被处罚,他们该有的应该被尊重的权利却很少被提及。父母总是要求孩子来实现自己未圆的梦,于是孩子没有了自己的理想,有的只是大人的期待。
尊重孩子,是因为孩子一出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且被认为是一个权利主体。他们不是父母的附属物,他们的人格尊严受国际、国家和地方等各种法律法规的保护。所以父母应该尊重孩子,案例中这位母亲认为孩子能力提高了,才意识到要尊重孩子,其实是不正确的。从法律角度来讲,无论孩子是否有这种“能力”,他们都应该受到尊重。
从另一角度说,只有被人尊重,孩子才可能获得自尊,并可能学会尊重别人,而自尊和尊重他人是成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的首要条件。由于孩子年幼,自尊意识处于稚嫩状态,特别容易受到伤害,所以更应当给予保护。可以说,父母是否尊重孩子,将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值得父母们予以特别的重视。
新一代的父母们对民主的意识有足够的认识,在对待社会及工作问题上,人们常常能自动地应用民主概念。但在家庭中,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时,却时常暴露出潜在的家长意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成年人认为孩子们年幼无知、体力缺乏、毫无经验,完全在自己的保护伞下成长,家长应对他们负有完全的责任,因而也就有了权利来指挥他们,于是就表现为独断专行、主观片面,站在成年人的立场去体味孩子的感觉。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位置便有了倾斜,过分看重了自己的权利而忽略了孩子们的权利。每一个孩子都是有主动性的个体,因而也就有了权利。因此,即使孩子还很小,家长也不能忽视他们的权利,随意支配他们。


按照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所说,尊重孩子,就是要尊重孩子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以及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这些权利一概受到法律的保护,当然还包括儿童的隐私权(偷看孩子的日记、信件就是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孩子其实应该有很多被尊重的权利,但却常常被忽视。
1.平等权
孩子是世界和平的象征,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国界、阶级、种族、职业、性别、偏见等,但成人世界的不平等观却常会感染孩子。所以老师应该传授孩子真正的平等观,一种不以成绩、不以长相、不以家中财富作指标的平等。人生本来就有智愚之分,也有兴趣与品位不同之别,这些差异足以左右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但那不代表孩子的全部。跑不快的孩子也可以享受与人竞逐的快意;画不好画的孩子,依然可以彩绘出他心中的天地。但是老师的否定与拒绝会是一个重要的变量。唯有受到平等的对待,孩子才不至于在挫折中流失掉学习、生活的乐趣。平等地看待每个孩子,他们方能学会平等地看待自己。
2.分享权
孩子有权把在学习中所看见的、所听见的、所想到的一切“报告”给成人,包括宇宙的变化、天地的迷惑、世界的困境,这叫分享。孩子是很善于与他人分享的,只要你给他这份权利,反而是我们成人把这项有趣的法宝早早地遗忘殆尽。分享应该是双向的,家长快乐的事也可以和孩子说一说。别说这只是成人的想法,孩子从不这样认为,其实他们以能分享家长的心事为荣,只要你给他们机会,孩子会很乐于聆听。
3.体验权
体验是孩子汲取智慧的泉源,是促进孩子心智发展的花园,但我们的父母、老师却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剥夺孩子体验世界的权利,在自觉不自觉中我们剥夺了孩子与日月星辰、山川泥土肌肤相亲之权,也剥夺了孩子感知生命的权利。所以尽管今天的孩子带着很多的知识来到学校,带来了对身边和遥远世界的广阔的视觉认识,带来了大量的图像、事实和幻想,然而他们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却越来越远离自然界。老师、家长应该明白,没有亲身体会,难以建构出自己的一套智慧逻辑,所以,让我们把体验权还给孩子,告诉他们: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4.探索权
人究竟是如何长大的?是“探索”着长大的。人总是能在各式各样的探索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然而父母的担忧、禁忌,却是妨碍孩子探索的元凶,孩子的探索或许会因此而停止。所以,当孩子说我想知道鱼睡觉闭不闭眼睛,家里的灰尘为什么特别多,蜜蜂是如何采蜜、筑巢、做蜂蜜的,茶是怎么种、怎么采、怎么做的等等时,父母不要给予太多的限制,也不要说这与他们的学习毫无关系。探索是顽皮的,父母应该予以容忍;探索是危险的,父母应该给予安全。太多的限制只会毁灭孩子的智慧,会妨碍他们成长为真正独立的个体。
5.独立权
独立的孩子比较有主见、喜欢争论、不听使唤、常常特立独行,既有的成规不一定能应用在他们身上,他们不喜欢受到束缚,更不想听从天命、墨守成规。而一旦孩子时时发出与家长不合拍的不和谐之音,必然会令人头疼,所以父母宁愿提供枷锁,也不愿放开手让孩子自由成长。给孩子独立权,让孩子自己演自己,允许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宣布思想独立、人格独立、个性独立、兴趣独立、品位独立、说话独立(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欣赏角度独立,这需要极大的雅量与容忍。父母要容许孩子有自己的声音,容许孩子犯错误,容许孩子跌跌撞撞。孩子其实不怕跌倒,怕跌倒的是成人,孩子是用跌倒的方式认识这个原本陌生的世界的,如果生命需要成本,跌倒就是该付出的成本之一。
孩子还有很多的权利,如生气权、快乐权、运动权、被鼓励权等等。教育要以人为本,那么首先从承认孩子也是“人”开始,真正从人性出发尊重孩子一切的天赋人权。尊重意味着孩子有权决定自己的事务,在受尊重的环境里成长的孩子才有机会慢慢浸染人文色彩。
也许,您看了这些权利会坐不住了,这么点儿大的孩子有这么多权利,谁还管教得了?其实,一个珍惜自己权利的人,比一个不珍惜自己权利的人更好教育,因为所有儿童的权利都在教孩子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