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一 可以把作家分成流星、行星、恒星三种类型。第 一种类型所 产生的仅为瞬息即逝之效果。你们目不转睛地看着它 ,大声喊 道:“看啊!”旋即,它就永远消逝了。第二种类型 ,是一种运 动着的行星,其生命延续得稍长一些。由于它们和我 们比较接 近,它们比恒星通常要耀眼一些,这实质上是无知者 通常的错 觉。然而,它们很快也会由它们所处的地位悄然而去 ,它们的耀 眼之处不过是一种借来的光亮,而它们的影响范围只 局限在和它 们一道旅行的同伴(同时代人)身上。只有第三种类 型,才是 矢志不渝、坚定不移地靠自己本身放射光芒,一视同 仁地影响所 有时代;即是说,当我们的观点改变时,它们并不在 任何方面发 生变化,因为它们自身并不存在视差。与其他星辰不 同,它们并 非属于一个星系(国家),它们属于整个宇宙。不过 ,正因为它 们是如此的高远,所以,它们所放射出的光焰,通常 需要很多 年,才能企及地球卜的居民。

     二 从根本上说,不外存在着两种作家:一种是为了 他们一吐为 快的东西不得不写作的作家,一种是为了写作本身而 写作的作 家。前者胸中存有那些在他们看来有交流价值的观念 或经验;而 后者所需要的是金钱,这也正是其写作的动机,即为 金钱而写 作。他们朝思暮想其写作的目的。你可以从这个事实 去认识他 们:他们尽可能冥思苦想尽其心智所能地去拼织他们 的观点, 他们的观点遂显得虚假、暧昧、牵强、浮夸,而且, 他们喜欢 黎明或黄昏那种朦胧的气势,以便显示出与众不同, 就也正是 他们的写作缺乏确定性和清晰性的原因所在。你很快 就会看 出,他们的写作不过是在填充纸张。而且,一旦你的 确认识到 这一点,你就立即会把这些书扔在一边,因为,时间 是宝贵 的。稿酬和版权所有,这种体制,在根本上是文学的 渊薮,只 有那些纯粹为了一吐为快、不得不奋笔疾书的人,才 会写出有 价值的东西。似乎,写作之业,实为对金钱诅咒之业 :任何一 个作家,一旦为挣钱而写作,他的写作就会陷入一塌 糊涂的境 地。伟大的作家所写出的杰出的作品,一概属于 这样的时 候:此时,他们的写作一无所获或只有一点点报酬。

    正是在这个 意义上,那句西班牙谚语甚为妥帖:“名誉和金钱并 不装在同一 个皮包里。” 之所以存在着人数众多的低劣作家,就在于有那 么一些愚不 可及的读者,他们急切地希望读那些只要变成铅字就 行的东西: 刊物杂志。多好的名字啊!在英语中,这个词①的含 义是:终日 劳役不知所终者。

     三 回过头来,我们还可以概括出三种类型的著述者 。首先,是 那些不假思索而写作的人。他们凭记忆,凭回想,甚 或直接凭其 他人的书而写作。这种类型的人,是为数多的。第 二种,是那 些边思索、边写作的人。他们思索是为了写作。这类 人也极为常 见。第三种,是那种在写作前周密思索的人。他们之 所以写作, 就在于他们曾经有所思索。这类人如凤毛麟角。

     即便在这后一种著述者中,即那种在着手写作 之前深思熟 虑的著述者中,也只有极少一部分人对主题本身有所 思索。其他 的人只思考书本,即只思考其他人对此主题说了些什 么。即是 说,他们为了真正思考起来,急需他人提出的观点, 为自己提供 接近主题本身的有力刺激。于是,他人的观点,就成 为自己直接 的题目,所以他们总是受这些观点的影响,结果根本 就不会达到 真正的创造性。相反,我们上边提及的那一少部分人 ,是由主题 本身的刺激而思索的,因而他们的思索直接面对着主 题本身。只 有在这类著述者中,我们才会发现那些功名永垂、经 世不衰的 高手。

     唯有那些凭自身思索而写作的作者的著述才值得 一读。

     四 一本书,不过是作者思想之再生。这些思想的价 值,一力 面,是在于它们的质料,即他所思考的是什么东西; 另一方面, 还在于它们的形式,即他处理质料的方式,或说他以 什么方式来 思考这些东西。

     一本书究竟思考什么,这是纷纭繁复的。它给书 本赐予无尽 的良机。这包括所有经验的质料,即任何实际存在的 历史事件和 物理事件都可纳入一本书的内容。决定性的独特性质 一般都是由 客体①决定的,因此,无论一本书的作者是谁,这本 书的客体本 身就会使其成为影响重大的书籍。

     就一本书叙述的方式看,决定性的独特性质一般 都是由主 体②决定。这本书的主题可能所有人都熟谙或知晓, 但是,包容 这些主题的形式,即思想的表述方式,却在此举足轻 重,决定该 书的价值。而这一切的根源在于主体。所以,假如这 本书本身被 称道为举世难匹、令人仰慕,那么,其作者也会受此 盛誉。由此 看来,假如这部书归之于其内容的东西越微不足道( 即便这些内 容众人皆知、广泛使用),那么,这本值得一读的书 ,其作者的 名气就会越大。例如,我们只要看一看三部伟大的希 腊悲剧③就 明白了,它们写的是同一内容。

     因此,当一本书声名大噪时,你应当断然确定, 它究竟是凭 借它的内容还是凭借它的形式。芸芸众生更热衷于内 容,而不是 形式。在面对诗歌类的作品中,他们以荒诞可笑的 行径表现出 了这种倾向。在这里,他们竭尽全力拼命地追踪真实 事件或个人 境遇这些完全是偶然出现于作品的东西,而这的确比 作品本身更 能引发他们的兴趣。所以,他们与其说是读歌德的书 ,还不如说 是在打探歌德本人,与其说是在研究《浮士德》这部 著述,还 不如说是一本正经地在钻浮士德神话传说的牛角尖。

    这种轻视形 式而对质料的偏爱,就像一个面对美丽诱人的伊斯特 拉坎①花瓶 的家伙,为了对土坯的质地进行化学分析,而忽视其 形式和彩绘 的魅力。P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