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第一章 “口吃”不是问题,“勤练”才是关键 ——如何面对“口吃”小超从断奶后就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住在20多层的高楼里。爷爷奶奶年纪较大,身体又不太好,而爸爸妈妈又长年在外地上班。小超与其他孩子相比,说话一直有问题,他到了1岁半才开始学说话,后来又开始口吃,尤其是他生气、跟陌生人讲话时口吃现象很严重。小超7岁时回到爸爸妈妈身边上小学,父母发现他的脾气很倔,每当父母教育他或者与父母发生冲突时,他的口吃就非常严重;但是他自己随意玩耍、高兴地自言自语的时候却能流利地说话。着急的爸爸妈妈对他进行各项训练,逼他读书、说话、听节目,每当他训练项目完成不好就会被斥责和惩罚。在学校里小超的口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每当回答问题、与同学交流时,他的脸蛋憋得通红,一句话要重复多遍才能说得完整,因此常常引起同学们的嘲笑。老师发现小超越来越不愿意与其他人说话交流,常常独自坐在教室里写写画画,老师找他谈话,他只说“我想好好说话”,然后就急得哭了起来。
     很多人看到小超的情况,可能都会给他贴上“口吃”“结巴”的标签。
     口吃,俗称“结巴”,是一种常见的交流障碍。
    主要的表现是频繁地反复或延长音节或单词,或频繁呈现迟疑、停顿,以至于损坏讲话的节律。
    口吃的小孩子一句简单的话在他嘴里憋很久都很难清楚表达出来,一个简单的意思要折腾很久才能讲清楚,别人听起来非常难受,小伙伴们也经常嘲笑、排斥他。这种孩子的父母对此更加着急、担心,对孩子进行严格、苛刻的教育训练。但是,家长发现越是严厉教育孩子不要口吃,他的口吃现象反而更加严重,好像成心跟大人作对,故意不好好说话,父母的打骂教育也就经常出现,如此似乎陷入了事与愿违的恶性循环。口吃常常会给人带来羞耻感和自卑。有口吃的人经常被这种问题困扰,工作学习、人际来往以及生活品质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儿童口吃的表现 1.发音困难常常不能完整、流畅地说出一句话,重复或者延长某些音节。一句话中的第一个字音很难发出,经过一番努力,借助于其他动作(比如紧紧握着拳头、挤眉弄眼),把第一个音发出来后,而在后面的某一个字音上又要重复多遍才能继续说下去。口吃程度越严重的人,连发的音就越多,情况较轻的只重复两三遍,严重的达十几遍。有时在说话时,会突然停顿下来,后面的话便说不出来了。口吃越严重,停顿的时间也会越长。
     2.身体反应异常儿童口吃的时候常常未开口脸先红,呼吸不畅,吸气呼气时会有短促屏气,或断断续续地呼气,或把气呼出后说话,或在用力呼气的同时说话。
    口吃时不自主地伴随某些奇怪的动作,如摇头、跺脚、用手拍腿、瞪眼、挤眼、翻眼、咬牙、嘴巴紧闭、吐舌、嘴唇乱抖、歪嘴、上身摇摆、搔头抓耳、脸红脖子粗、用力跨步、面部肌肉抖动和全身抖动等。
    有的会一边说话,一边拿东西乱敲,或紧握东西不放。
     3.选择性说话困难口吃的儿童并不是每时每刻都会口吃,同样一句话有时会口吃,有时不会。一般在陌生的、重要的、容易引起紧张的环境中,会出现口吃或者口吃变得严重,比如与陌生人说话、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受欺负时。儿童是否口吃还与他想要表达的意思的难易程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在说那些常用的、简单的语句不易口吃,意思复杂的、长的句子容易口吃。
     4.紧张度较高口吃的孩子对特别的场景和特殊的人,特殊的话题敏感。本来说话是不必特别留意和努力的,但当他们一想起自己口吃,就会不自信,就怕自己口吃。他们越怕,就越紧张、越焦虑,就越想努力防止口吃,结果反而更不自然,导致恶性循环。口吃者感到说话是最吃力的事,有些口吃者说完一段话后,累得满头大汗,筋疲力尽。
     5.思维能力正常口吃的孩子虽然说话不流畅、语速缓慢,但是他说话的内容是符合逻辑的、合理的、正常的,会写字的儿童能把他的意思流利地写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