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第一节 《尚书》的名称
  《尚书》最早只称《书》,春秋战国时期常与《诗》连称《诗》《书》。先秦诸子典籍中所引的“《书》曰”、“《书》云”,皆谓《尚书》。至于在“书”前加“尚”字,大约在西汉初年。《史记?五帝本纪》云:“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又《史记?儒林列传》云:“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学者由是颇能言《尚书》,诸山东诸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关于“书”前“尚”字的涵义,通常认为通“上”(古“尚”、“上”通用)。但对“上”的解释却有分歧,大致有三种看法:(一)郑玄认为:“孔子撰书,乃尊而命之曰《尚书》。尚者,上也,盖言若天书然。”《尚书纬璇玑钤》云:“因而谓之书,加‘尚’以尊之。”此观点认为《尚书》是上天垂文的圣书。(二)王充《论衡?须颂篇》云:“或说《尚书》曰:尚者,上也;上所为,下所书也。下者谁也?曰臣子也。”王肃云:“上所言下,为史所书,故曰《尚书》。”则以《尚书》为君王的言行记录。此种看法与《汉书?艺文志》所载相类,《六艺略》云:“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即认为《尚书》是古代史官记录的君王言行,以便王政之治。(三)马融云:“上古有虞氏之书,故曰《尚书》是也。”又,东汉刘熙《释名?释典艺》云:“《尚书》,尚者,上也。以尧为上,始而书其时事也。”此观点认为《尚书》之所以得名,系记载事件久远之故。
  三种解释虽各不同,但也有一致之处,均以为《尚书》与帝王之道密切相关。先秦学者在论述《尚书》时,也着重强调《尚书》的这一特点。如《荀子?劝学篇》云:“《书》者,政事之纪也。”又《史记?太史公自序》云:“《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尚书》记载的内容多和政事相关,所以,在政治学术一体化的古代中国,其备受重视也就不言而喻了。
  《尚书》还有另外一个名称:《书经》。最早把《诗》《书》当作“经”的是荀子。《荀子?劝学篇》云:“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按照杨倞的注解,这里的“经”即指《诗》《书》。但荀子视《诗》《书》为“经”,与汉人关于“经”的看法不同。荀子有“隆礼义而杀《诗》《书》”之说,认为“《诗》《书》故而不切”,颇有批评《诗》《书》之意。而汉人却尊“经”至上,“经”是圣人体悟天道后的文字典籍,因而“经”是神圣的、崇高的。在经典意识的影响下,经书和政治生活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以至于可以《洪范》察变,可以《禹贡》治河。
  汉人虽然视《尚书》为经,但“书经”连用尚未发生,真正“书经”连用的当在宋代以后。清人王鸣盛云:“郑康成云:‘《尚书》尚字,孔子所加。’宋儒删去,称‘《书经》’。”现在,《书经》和《诗经》、《易经》一样,都是流行的称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