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第一章《孝经》的内容

  《孝经》,在儒家经典“十三经”中是最“小”的一部,说它最“小”,乃是从它的篇幅、字数上说的。现今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中的《孝经》(唐玄宗作注,宋人邢昺作疏),采用的是“今文”本,其经文部分仅有一千七百七十八字,比较起来,它的篇幅大约相当于《论语》或《礼记》中的一个章节。然而,篇幅上最“小”的《孝经》,其地位与影响并不低、也不小。

  《孝经》(今文本)分为十八章,全文均围绕着儒家“孝”的观念进行多方面的阐发和解说,集中地宣扬了“孝道”和“孝治”的思想。事实上,要研究《孝经》的所有问题,首先应该对《孝经》本文的旨趣有一个比较全面、比较正确的理解。因此,下面我们将按经文①的顺序,逐章地把《孝经》翻译成白话文,并在各章之后加以简要评介,以帮助读者完整地了解其内容。

  一、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脩厥德。’”

  【译文】孔子闲居在家中,曾子在一旁陪侍着。孔子说:“先代的圣王有至高的品德和重要的思想,用它来使天下归顺,百姓能够和睦相亲,上上下下不会相互怨恨。你知道是它什么吗?”曾子离开座位,恭敬地回答道:“学生我不够聪颖,哪能知道这样深奥的道理呢?”孔子说:“我所讲的这种品德和思想,就是孝道。孝道,是所有德行的根本,教化也由此而产生。曾参,你坐下来,我来告诉你。人的肢体、毛发、肌肤,都是父母所给予的,应该注意保全它们,不能稍有毁伤,这就是孝道的起始点。人要遵循天道,建立功业,使自己的名声流传于后世,并能够因此为自己的父母争得荣耀,这就是孝的最终目标。实行孝道,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是出仕以事奉君主,服务于社会,最终建立功业,以显亲扬名。《诗经?大雅?文王》上说:‘不要忘记你的祖先,要努力地发扬光大他们的美德。’”??

  《孝经》全文,均以曾参求教、孔子授道的问答形式,来阐述“孝”的内涵、类别、功用和意义。据古籍记载,曾参在孔门的众弟子中“孝行最著”,所以孔子以孝道传授与曾参。

  本章“开宗明义”,強调了“孝”的地位之高、作用之大:它是先代圣王的至德要道,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教化也由此产生。“教”字即以“孝”与“文”组合而成。孔子指出的“孝之始”与“孝之终”,可分别概括为“不亏体”和“不

  ①《孝经》经文,据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影印本),第2537—2562页

  辱身”。“不亏体”,即保全父母所给予的肉体的存在,不得任意毁伤;“不辱身”,即为父母争得荣耀,扬名显亲,不贻父母以耻辱。而“中于事君”,即出仕事君,服务于社会,建立功业,这正是扬名显亲的途径。本章是对“孝”与“孝治”思想观念的总括。略探本章大旨,正在于篇末“事亲”、“事君”、“立身”这六字,而最终归宿却是自身之立。身立务须本正,正本之道,莫过于以孝事亲与事君,于是,《孝经》全书所欲开之宗与所欲明之义在此已昭然若揭了。

  二、天子章第二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译文】孔子说:“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敢厌恶别的人;尊敬自己父母的人,就不敢怠慢别的人。作为至高无上的天子,能够以爱敬之心竭力地侍奉其父母,那么他的道德品行就能够教化天下,并且成为万民百姓的楷模和典范,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尚书?甫刑》曾经这么说:‘天子有了善行,万民百姓都可以信赖他了。’”

  《孝经》的第二至第六章,分别论述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及庶人所行的孝道,即通常所简称的“五孝”。孝道是天下人都应该共同遵循和实行的,但五种不同身份的人,因各自地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内涵、意义和表现形式的孝道。

  本章所论述的“天子之孝”,在于天子能以孝道教化天下百姓,树立起敬亲爱亲的典范。孔子所言“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也可为此作注脚。天子的榜样力量、感化力量自然是极大的了。

  三、诸侯章第三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译文】“处与上位而不骄矜,虽地位尊显也不会有危险。节俭费用并且遵守法度,虽富裕充足也不会流失。地位尊显而没有危险,就能够长久地保持显贵的地位;富裕充足而不会流失,就能够长久地保持富足的生活。不使富足生活、显贵地位丧失掉,那么,作为一国之主的诸侯,就能保存好天子分封的国家社稷,就能使国中的人民和睦相处。这就是诸侯的孝道吧!诸侯应该时刻持有戒备之心,正如《诗经?小雅?小旻》上所说的那样:‘小心翼翼地,像面临着深渊,像走在薄冰上。’”??

  诸侯,是分封国的君主,其地位仅次于天子,处于尊显的爵位上,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民之上”。诸侯实行孝道,在于遵守法度,节俭费用,以长保富贵,长守社稷,同时也能安一方之邦,保一境之民。本章最后引《诗经》中的诗句,表明戒慎恐惧,就是诸侯行孝的真正要道。

  四、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言;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译文】“不是先代圣王所制定的礼法服饰,就不敢穿戴;不是先代圣王所制定的法度言语,就不敢乱说;不符合先代圣王所规定的道德准则,就不敢妄为。所以,作为卿大夫,不讲不合乎礼法的话,不做不合乎道德准则的事。这样,卿大夫说话就无须择言,做事就不必犹豫,而且他的言语传遍天下也没有过错,他走遍天下也不会招致怨恨责难。在服饰、言语、行为三个方面合乎规范,就能够保住自己的家庙,这就是卿大夫的孝道吧!卿大夫应该谨严守法,就像《诗经?大雅?烝民》上所说的那样:‘早晚都不要松懈怠慢,要尽心尽力地侍奉天子。’”??

  卿大夫,是辅佐天子、诸侯的朝臣。卿大夫的孝道,在于从服饰、言语、行为等方面合乎礼法,尽心尽力地侍奉天子、诸侯,言行布满天下而遐迩称誉,从而保住家庙,且能荣耀其亲。

  五、士章第五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译文】“以侍奉父亲的方式来侍奉母亲,其中的爱心是相同的;以侍奉父亲的方式来侍奉君主,其中的敬意也是相同的。因此,士人侍奉母亲主要是用爱心,侍奉君主主要是用敬意,而侍奉父亲则兼有爱心和敬意。所以说,用孝道来侍奉君主就是忠诚的品行。士人有了忠诚和顺从的品行,而且能够用它们侍奉君主和上级,就能保住自己的职位和奉禄,就能保有对先祖的祭祀。这就是士人的孝道吧!士人应该努力做到这一点,就像《诗经?小雅?小宛》上所说的那样:‘要起早贪黑地努力,不可辱没了生养你的父母。’”

  士,是位次于卿大夫的中下层官员。士的孝道,在于把对父母亲的敬和爱转化为对君主上级的忠诚和顺从,尽忠职守,从而能保住禄位,守住祭祀,而且不致于辱没父母的名声。士的孝道,重点在于“忠孝结合”。

  以上论及诸侯、卿大夫、士的行孝之道,都与他们在政权、政治结构中保持各自地位、恪尽各自职守的言行准则有关。能各守其位、各尽其职,就是行孝尽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