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波黑米亚咖啡食堂
在《温罗汀读书地图》上,新生南路三段和温州街这一带的巷子是咖啡馆最为密集之地,用一步一个来形容也不为过。从女书店出来之后,我信步走上温州街,路旁绿意盎然的树木让这条安静的街道生机勃勃,探出墙头的花儿绽放着灿烂的容颜,夏日午后阳光有些刺眼,还是找一家咖啡馆去坐坐。

波黑米亚咖啡食堂的位置在温州街的48 巷2号,与新生南路三段的女巫店、女书店只隔着一条巷子。对面是读书地图上的另外一家咖啡馆,有一个很特别的名字,“路上捡到一只猫”。

温罗汀这一带给我的感觉,跟厦门的南华路差不多,都是几所大学附近的街区,年代久远的老房子,安静优雅的环境,充满艺文气质的咖啡馆,随处能遇到不可貌相的传奇人物。

在“路上捡到一只猫”和“波黑米亚咖啡食堂”之间,我犹豫片刻之后推开后者的门,波黑米亚这个词对我的吸引力太大,通常我们把它称作“波西米亚”,“波黑米亚”的译法让我感受到更为宽广厚重的意味。我揣测,老板是如同生活在捷克的那群以歌舞为生狂放不羁的人一般,还是向往像才华横溢的三毛、齐豫那样拥有特立独行的气质和装扮,或者,还有一些更让人振奋的秘密。

咖啡食堂里很多人,多数看起来都是周围学校的学生,就连服务生也不例外。咖啡馆里吧台之外的每面墙都有书架,还有一整面的书架立在进门不远处,充当了屏风,总之给我的感觉是进了一个阅览室,一个可以喝咖啡可以吃东西的阅览室。

我在一张亮着台灯的桌边坐下,服务生送来菜单以及一瓶柠檬水。翻开菜单,扉页关于波黑米亚源起的一段文字解开了我心中的谜。原来,这家咖啡馆店名里的“波黑米亚”取自普契尼的著名歌剧《波西米亚人》‘La Bohème’,19 世纪30年代巴黎拉丁区,住着四位性格放浪不羁的贫穷艺术青年,那是圣诞节前夕,他们商量着要去一家名叫摩姆斯的咖啡馆。故事从这里开始,讲述了他们充满欢笑和泪水的生活与爱情,那段在贫穷中坚持追寻自由精神家园的时光。
 
波黑米亚咖啡食堂,就是歌剧里那间传说中的咖啡馆,“年轻的诗人、音乐家、画家与哲学家日夜流连,人与人在那里不期而遇,孤独一个人很好,成群结队也不错。贫穷的艺术家们都喜欢那里,因为东西好吃又便宜,又可以厮混一整天。那是每位波黑米亚人的第二个家”。

波黑米亚的老板是一位曾经做过记者、公司行销主管的诗人,他想要这个咖啡馆,可以让人从白天呆到晚上,约会、工作、聊天、看书、吃东西、无所事事都可以。因此波黑米亚白天是咖啡馆,晚上则是小酒吧,营业到午夜,可以很安静,也可以很热闹,提供平价食物、咖啡和各种酒精,全天供餐,周末还提供早午餐。“吃的东西都很有质感,但不会很贵。喝的东西都很有份量,消磨一整天都行”。

这似曾相识的风格,跟厦门南华路的老黑糖咖啡馆一样让我喜欢。黑糖的老板是个台湾人,大家都叫他老麦,老麦喜欢旅行,漂泊多年之后到厦门开了黑糖。黑糖开在南华路上一个花园老别墅里头,在我的印象里,那里有读不完的书,听不够的JAZZ音乐,还有薰衣草茶和奶油西红柿鸡腿饭,以及跟学生床单一样花色图案的棉桌布。有段时间我和朋友经常跟老麦聊天,夜色中我们坐在黑糖院子里,他衔着烟斗跟我们聊电影,聊旅行,聊咖啡馆
里形形色色的客人。

十多年前的厦门,黑糖简直就是文艺青年们的天堂,汇集着写诗的、写小说的、画画的、唱歌的、摄影的、做设计的各路人马,相识不相识的朋友在这里相聚,沉迷在现实之外的精神空间之中。当然也有像我这样无所事事的,一杯咖啡或一壶花茶就能消磨大半天,享受老别墅里的阳光、图书、音乐和一段属于自己的安静时光。

十多年之后,我在波黑米亚咖啡食堂找到旧时的感觉,追想自己对咖啡馆的迷恋,究根结底来自台湾。

我的咖啡来了,确实份量很大的一杯,差不多是通常的两倍。就着橘黄的台灯读本什么书好呢,据说波黑米亚书架上的很多书籍都是客人所捐,将喜欢的书放在常去的咖啡馆,把咖啡馆变成自己的书房,这是个一举两得的好主意。

我拿出在诚品书店买的《台北咖啡馆人文光影纪事》,准备也将这里暂且当作自己的书房。作者吴美枝年少时期对咖啡馆的文艺想象来自西蒙波伏娃和罗兰巴特,总想尝试着在咖啡馆里找寻自己建构自己,她大学毕业后曾经一边在意式咖啡馆上班,一边准备研究所的考试。她的序言标题是“不只喝咖啡,也要酗文艺”,酗文艺,我惊叹于这个“酗”字被作者运用得如此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把它放到波黑米亚也如此贴切。

咖啡馆,从它诞生之日起,一直就不只是单纯喝咖啡的场所,透过那杯滚烫的褐色的液体,一些深邃而执著的东西在流淌和蔓延。而阅读,是咖啡馆里最私密最惬意的事情。在波黑米亚咖啡食堂,你可以在任何时间离开,在任何时间过来,读任何一本你想读的书。


地址:台北市温州街48 巷2 号

 

 

 


光点台北 最好的时光

这一日,我离开台北当代艺术馆,找到最近的一个捷运入口,准备从地下通道步行前往台北之家。这样的好处一来是躲避了正午的灼热阳光,二来可以顺道参观捷运中山站的艺文长廊和地下书街。这里是被称为连空气都充满艺文气息的街区,就连地下街两侧的墙上也被辟作绘画展廊,将市井与艺术有机结合,书街里的书店更是琳琅满目又折扣重重,逛得我心花怒放,只可惜顾忌行李超重不敢多买。

由于跟朋友约好中午在台北之家会面,我恋恋不舍从地下街回到地面,循着路标很快就找到了这家位于光点电影院内的“咖啡时光”。

台北之家的前身是建于1926年的美国驻台机构,修复后开设了这家以电影、音乐、人文、艺术和设计为主要内容的电影院。据说是由台湾著名电影导演侯孝贤先生牵头而成,我便一定要来看个究竟。

 一个绿树成荫的院子,一幢两层的白色楼房,透过咖啡馆一层的落地玻璃墙,看得见屋里三三两两悠闲的人们,院里高大榕树下的白色阳伞遮挡了正午的炎热,让我忍不住想坐到阳伞下喝上一杯咖啡。

我一个人先四处参观。门口有一则关于“植物、色彩和气味的弦外之音”的课程预告,可惜时间都对不上,否则我很想去听一听。一楼是“咖啡时光”咖啡厅和电影院,还有一间名叫“光点生活”的精品店,出售设计精品和电影相关的书籍、唱片和影碟。咖啡厅门口的小桌上摆放着艺文资讯,最醒目的是林怀民“云门舞集”最近的演出预告,咖啡厅和光点生活的墙上都贴着很多电影海报,有很多是我喜欢的电影和电影导演,二楼则是一间以侯孝贤先生的电影命名的西餐厅酒吧“红气球”。

朋友发来短信说有事耽误了稍晚才能过来,我便决定先去看场电影。光点电影院以播放独立电影和台湾小众电影为特色,我看的纪录片名叫《很久》,讲述的是电影音乐剧《很久没有敬我了你》酝酿制作全过程,关于台东卑南族南王部落原住民音乐走进国家音乐厅的故事。

电影、纪录片和原住民音乐我都很喜欢,这片子正好对了我的胃口。《很久没有敬我了你》由台湾角头音乐创始人张四十三策划并制作,2011年在台湾“国家音乐厅”上演获得空前成功。

《很久》讲述了成功背后的种种艰难,这是台湾音乐剧史上从未有过的跨界结合,汇聚了剧场奇才黎焕雄、电影鬼才吴米森、金马金曲双料音乐才女李欣芸、著名指挥家简文彬、格莱美大奖得主萧青阳、民谣之父胡德夫等众多传奇人物,糅合演唱、配乐、电影、剧场、指挥、设计等多种元素,其中酸甜苦辣的过程同样引人入胜。而这样内容的纪录片,放在光点电影院来播出,正好也应了这里的主题。

我看着花白头发的音乐人闭眼听两个少年唱着童声天籁,陶醉的样子,一股热流涌上眼来。胡德夫《牛背上的小孩》,“终日赤足,腰系弯刀,牛背上的小孩仍在牛背上吗?”卑南族少年演绎的版本,是充满稚气却字字唱入心底的歌声。

我听见寻找自己儿时原住民保姆的男子喃喃自语:

一张不是很清楚的脸/ 不全的音乐/ 一个在阳台晒衣服的身影/ 一些醒来也哼不出的歌/ 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味道/ 这样的影响/不只出现在梦里/有时出现在生活里/ 走动的时光里/ 和其他的记忆交错/ 这些不知道来自何处的记忆/ 是属于什么样的谜/ 有时想起/让我疑惑/ 但是又给我温暖的感觉/ 我喜欢想到这些/ 但不知道这些是什么。

我喜欢想到这些,但不知道这些是什么。当这些声音穿透黑暗传到我的耳中,看着屏幕上泛黄的人影和风景,我蓦然明白了那是些什么。可我如何将它们说得出来。

那情景,让我忆起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的纪录片《乐满夏湾拿》,讲述古巴一群国宝级音乐家摆脱种种束缚,受邀走进美国音乐圣坛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演唱的故事。同样是热爱音乐如生命的人们,同样是质朴热烈自由奔放的人们,同样是一个走出藩篱灿烂绽放的故事。

我看着那群快乐的人们在舞台上尽情歌唱,不由得想起我所热爱的木卡姆和侗族大歌,什么时候也能有一部电影说一说它们的故事。

电影结束,片尾字幕缓慢滑动。别的观众都已退场,我一个人坐在已经亮灯的电影院里久久没有离开。

我走出光点电影院,顿时被外面明亮的阳光刺痛双眼。刚刚结束的那场纪录片,仿佛很久之前的记忆,隔着漫长的距离却铭刻心底。

朋友刚好来到,这才记起尚未吃午饭,便到一楼的咖啡厅坐下。翻开菜单,一眼看见名为“最好的时光”的东西,问过服务生得知这跟侯孝贤先生电影同名的饮料原来就是苹果柳橙冰沙,立刻决定就喝它了。

咖啡厅里很多人,每张桌子都坐满,我们坐在临窗的墙边,放眼出去看见神态各异的脸庞。一张桌前的女子吸引了我的目光,她身着白色短袖上衣,头戴藤编窄边小圆帽,手捧白色瓷质的咖啡杯,抿着嘴唇听对面的人说话,那安静的模样,让我想起湄公河边遇见中国男子的法国女孩儿。

她的身后,咖啡馆的落地大玻璃被白色窗棂分隔成一个个小方块,玻璃外面,庭院里的绿色植物在阳光下焕发着勃勃生机。

最好的时光,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表达我当时的心情,这样的一个咖啡馆和电影,这样的一个女孩儿和帽子。我喝了一口服务生送上来的酸酸甜甜的饮料,苹果是甜的,柳橙是酸的,我的心便被这些酸甜可口的滋味所填满。

到了离开的时候。走出咖啡厅大门,我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看见大门里的一张桌前,一男一女对坐在那里。男的背对着我,女的戴着眼镜的笑容被遮挡住一半,他们身后的墙上,是侯孝贤先生的电影《咖啡时光》的海报。

这也是他们最好的时光吧。

地址:台北市中山区中山北路二段18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