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虫族的多彩生活
  虫子们喜欢把自己打扮得花里胡哨,而它们的手段无非两种——化学色和物理色。化学色也叫色素色,直接利用了色素的颜色;而物理色又叫结构色,是通过形状结构产生的光学现象来制造颜色。虫族的艺术大师正是用这两种手段从事着自己的创作。
  夏秋之交正是一些毛虫长身体的时候,在此期间,毛虫们的头等任务就是大吃大喝。当我们走进林地或者草原,稍加留意便会看到体态肥硕的毛虫们疯狂啮食着树叶。这些毛虫中有一类是绿色的,比如菜青虫;还有就是春夏之交时,从洋槐上垂下的“吊死鬼”——槐尺蠖。故事就是从这两种恶心的虫子开始。
  菜青虫,“吊死鬼”,恶心的地方就是你很难发现它们,一旦发现就已经近在咫尺,比如中午买来的白菜,摘洗之时才发现菜青虫就在指尖;傍晚在槐树下遛弯,等看到“吊死鬼”吊在眼前之时已经几乎要碰到鼻子,于是女孩子们往往会尖叫一声,跳着脚地逃跑。造成这些“惨案”的就是虫子们翠绿的保护色,然而是谁让这些蠕虫变绿的?莫非是它们吞吃的树叶将它们染成了绿色?
  吃什么,补什么?
  为了隐蔽在植物上,蝶蛾的幼虫都采取了潜伏的策略。当它们大嚼树叶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绿色的叶子通过它们的消化道,也泛出了绿色,但这并非是虫体绿色的直接来源,它们更多来自黄色色素和蓝色色素的混合。
生存手册七宗罪
  到山林中野游已渐渐成为时尚,但野外存在诸多未知,遭遇突发状况或危机,应当如何化解?许多人把野外想得简单而浪漫,以为怀揣一本《生存手册》,就可以应对野外的一切状况。如果亲自尝试一番你就会知道,那些书中介绍的方法和经验,有些并不可行,有些甚至会造成更大的麻烦。不应在半山腰上扎营?凭借大树的疏密真能找得着北?塑料袋套叶片能取到饮用水?细数《生存手册》中的错误或者语焉不详之处,可以避免被《生存手册》“欺骗”,重新诠释野外注意事项,以助你笑傲山林。
  Action 1 营地选择
  罪:不应在山腰扎营,理想的营地要靠近水源
  总有不明就里的人认为野外工作愉快而浪漫,比如在秦岭追逐大熊猫,比如在版纳陪伴亚洲象,比如钻进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看看花, 采采标本——其实,在野外连续宿营十天半月就会知道,这些事无一例外,都是辛苦而危险的。如果坚持要在外面搭个帐篷,幕天席地,敬畏自然,那么选择一块合适的营地,就是你所面临的个看似简单却充满玄机的挑战!
  《生存手册》里说,不要选择山腰上的平地扎营,因为那里夜晚温度低,潮气易于凝结。你要是乖乖听话,可能就会错过一块很好的营地——在山林里转转,你会发现到处都是潮气横行,尤其日落后,山腰也好,山脚也罢,连同林子内外,干燥的营地并不那么好找。
  然而,选择营地的一条重要依据,《生存手册》里似乎并未提及,那就是—要选择一块平坦的地方扎营!为什么?想想你单薄的帐篷,还有单薄的睡袋,假若满地碎石坑坑洼洼犹如月球表面,这样的营地,似乎只能用来做按摩;而如果帐篷搭在斜坡上,不应在山腰扎营,理想的营地要靠近水源你是想头朝下,脚朝下,还是横着随时准备往下滚?
  所以山腰如果有块平坦的营地,说明你运气不错。其他可选择的地方呢?《生存手册》告诉我们:理想的营地,要满足靠近水源的条件。为了平坦,为了靠近水源,于是很多野游者选择在河边扎营——诸多惨剧便发生于此,河水暴涨的速度永远超乎想象。无论是书上记载,还是口头流传,“在比往常水位线高的地方扎营”,都是将生命置之度外的举动,山洪来时,气吞万里如虎,当你忙于从睡袋中钻出来的时候,早已被“虎”所伤。
  当然动物也要提防,虽然如今金钱豹之类的猛兽已然少见,在野外碰上一只,几率如同彩票中大奖,但野猪之类的家伙们还是少惹为妙,就连放养在山坡的牛群,为了寻觅带有甜味的食品,也曾有过拱翻帐篷的恶行。而往往被人忽略的有威胁的动物,其实体型并不一定庞大拉风,扎营时常惹出麻烦的,其实是芝麻大、六条腿的蚂蚁大军——它们翻山越岭,前仆后继,为了获得食物勇往直前,除了远远趋避,别无妙法。
  扎营进行时:尽管有头灯和手电筒的协助,但尽可能不要等到天色彻底黑透再扎营,夜色会影响我们对环境的判断,而对于新手而言,摸黑支帐篷也是一件不太轻松的工作。
  花草中的营帐:在山腰的草甸上搭个帐篷,可以避免雨季涨水的威胁,但在选
  择具体的扎营地点时,也要注意以下事项:尽量选择平坦、背风的位置,注意观察有无动物出没的痕迹,而重要的,是熟悉周围的环境,确定几条可以迅速撤退的路线,以备不时之需。
  Action 2 方位辨别
  罪:利用树冠的疏密寻找南北
  在野外好有个向导指引,走一条基本明确的路线,万一真的到了需要判别方向的地步,简单便捷的方法,当然是掏出指南针指北针之类的看看——我们的祖先几千年前就发明了司南,有高科技的装备不用,非要凭经验判断方位,难道不是一种退化、一种返祖现象?
  白天靠太阳,晚上看星星,都是比较可靠的办法,问题在于这些手段都要求一定的经验积累。至于各类手册或者自然课本、科普读物里说的,靠植物来判别方向,嘿嘿——有时候,植物实在比人更加迷糊。流传为广泛的错误方法,是利用大树或者苔藓,号称树冠茂盛的是南方、稀疏的是北方;而苔藓正相反,密布于石头或树干阴湿的一面,是北方。要说这话完全错了,也有些冤枉大树和苔藓,但是林间小气候、山脉走向、水流、植物群落分布等等因素,都能让所谓的茂密和稀疏改变。
  辨别方向其实还是小问题,一个指南针体积小重量轻,带在身上,就可以不必麻烦大树和苔藓,但是更麻烦的事情在后边呢你以为在山林里,能认清楚方向就万事大吉了?好吧,营地在南边,你就向南方一直走,直到前面是深不见底的山谷,或者高不可攀的山峰挡路了,除非超人、鸟人、轻功卓越的大侠,不然飞不过去,知道营地在南方,还是徒劳。更有甚者,方向正确,但位置略有偏差,和营地失之交臂,平行错过,于是越走越远,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知道方向,还要明确自己的位置和目的地的位置,带上GPS会帮你解决些问题,但尽信GPS不如无GPS,电子产品的误差足以令人在林子里迷失。好的方法还是一路走一路做标记,以便回头的时候有踪迹可循。比较流行的标记方法,是沿途在树上挂红布条,或者喷红涂料,每隔50米,或者到分叉路口,找棵粗壮的树,做上标记——老段子里,杨子荣智取威虎山,用砍刀在树干上做标记,在实地操作时,无论砍树、喷漆、挂红布条,一定要明显到前后左右都能看见。这个办法,和童话故事里一路走一路扔面包渣当作指路标异曲同工,只是拿面包做标记时,还要先跟松鼠们商量妥当——别把路标拖回窝里当夜宵。
  行进中的标志
  队伍行进途中,有很多经验之谈远比书上的条条框框更为实用:穿着鲜艳的服装有利于相互辨认,尽量保持队伍的长度,首尾距离不要过大;还有,在穿越树林或遭遇岔路时,记得做好路标。无论标志是红布条、喷漆或者凿砍树枝树杈,重要的一点在于,从来去两个方向,都能一眼看到标志。
  手表 太阳=指南针
  有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利用手表判断方向:时间按24小时制算(例如下午4时就换算为16时),将目前的时间除以2,找到这个数字在手表指针上的位置,并将这个位置对准太阳,那么手表12时所在的方向将指向北方。如果不在整点,就把相应的时间都换算成小时,而后再除以2,按步操作。
  罗盘物尽其用
  罗盘除了指明方位之外,还有其他用途,比如利用距离估定器来测量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利用示意图更易理解,若通过距离估定器所见的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是100米,那么由观测点到两物体之间的垂线长度就是1000米,二者的比例是固定的1:10,根据这一固定比例可以进行估测。
  白色系:白色沙漠
  在浩瀚的撒哈拉沙漠的一角,人们头顶火一样的骄阳,脚下却是雪一样洁白的沙海,此情此景,不能不让人产生奇妙的幻觉——这还是地球吗?
  这片绿洲边的沙漠中,“雪”与“火”在这里交融,人们说:“喝过尼罗河水的人,会再次来到埃及。”那么见识过这雪一样晶莹的沙漠,一定会在梦中再次踏上这片纯净的土地。
  热带沙漠:清凉“雪野”
  埃及领土的绝大部分是沙漠或荒漠,只有尼罗河三角洲、尼罗河两岸的狭长地带以及海边可以居住。尼罗河西侧是一望无际的大沙漠,属于撒哈拉沙漠的东部边缘。令人惊奇的是,在西部沙漠深处盛开着一朵洁白美丽的“雪花”,这便是世界奇异的地方之一——白色沙漠,点缀在哈里杰绿洲与费拉菲拉绿洲这两片绿叶之中。
  费拉菲拉以北45千米处,便是白色沙漠开始的地方。白色的岩石和沙带,远远看去极像一条条形态万千的冰川,令人仿若置身于冰天雪地的南极大陆。这里的地表大片大片地呈现出奶油一样的白色,和鲜黄的沙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是天空将自己压得特别低,将朵朵云彩散落在寂静的沙海上。在这片空旷的沙漠中,各种各样散落的白色岩石好似选美一般,“母鸡”和“蘑菇”对话、“骆驼”穿过沙海……还有经典的“狮身人面”,暗示着这里曾经是法老的国度。
  “奶油”沙漠
  白色沙漠处在撒哈拉沙漠的边缘,由黄色的沙子和白色的白垩层交织而成。因为风的作用,这些白垩或被抠成一个个“蘑菇”,或被粉碎成一片片雪白的沙石。
  随着加勒比海盗杰克船长在电影银幕上归来,那些几百年前在广袤海洋上流传的故事又回到我们眼前。那是欧洲列强在新大陆殖民地上开拓、割据和相互攻伐的年代,也是人类文明的“大航海时代”。这个时代风起云涌,英雄豪杰层出不穷,和他们一起成为传奇的,还有承载它们驰骋海洋的船。电影里出现的每一艘舰船,在真实的历史上都大有来头。
  风帆远航:时代之船
  人类能够在大洋上安全地远航,多也就是从六七百年之前开始的。远航需要船只足够大且足够坚固,需要罗盘定向技术,还需要足够的动力。古代的人力划桨显然不够,在蒸汽机出现之前,风帆逐渐成为船只的主要动力。在大航海时代,称霸海洋的就是这样一种借助风力的舰船:风帆战舰。
  到了17-18世纪,也就是大航海时代的后期、加勒比海盗们叱咤风云的年代,英国已经成为世界海洋的霸主,造船技术登峰造极。英国将当时的风帆战舰分为六级,这些技术标准同时也为西方各国所采纳。
  黑珍珠号:海盗船就要黑些
  在《加勒比海盗》系列电影里贯穿始终的“黑珍珠号”,在风帆战船家族中其实只是一个小角色:它不过是一个三桅杆式的五级船。然而杰克船长之所以如此珍爱它,还要归结于杰克的海盗身份和他的狡猾——大战船有何用途?速度和灵活性才是他想要的。“黑珍珠号”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有着加勒比海地区快的速度。另外,它得名黑珍珠,还因为它漆黑的颜色。船体和帆都染成黑色,非常适于夜间隐藏和偷袭,甚至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皇家港口进行攻击。这也是为什么在真实历史中,很多海盗船即使不涂成黑色,也要把外观颜色弄得深一些的原因。
  风帆战舰的分级:
  一级舰:旗舰,排水量2500~3500吨,各型火炮100多门。当时只有英国海军才有十几艘,海盗们是配不起的。
  二级舰:旗舰,排水量2000~2500吨,火炮90多门。
  三级舰:主力军舰,排水量1300~2000吨,火炮60~80门。
  四级舰:巡航分舰队的旗舰,排水量1000~1300吨,火炮50~56门。
  五级舰:巡航舰,排水量700~900吨,火炮32~44门,海盗们经常选用。
  六级舰:护航舰,排水量700吨以下,小巧敏捷,英国皇家海军用来送信和护航商船

传说中的船

《加勒比海盗》中的风帆战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