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电影香烟
  香烟在电影里几乎无处不在,以至于我们情不自禁地为此新创造了一个法语词。当时,有的电影甚至直接以某些香烟牌子来命名,例如米歇尔·古尔诺(MichelCournot)执导的一部,但却拍得很棒的电影——1968年的《蓝色高卢》。此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导演干脆直接拍起了香烟广告片:例如克劳德·夏布洛尔(claudechabrol)就曾为温斯顿香烟“打临工”。必须指出的是,香烟广告是电影工业的一大财政来源。在1982年,香烟品牌在电影业的投入相当于67部长胶电影的投资额,也就是当年法国电影出品总额的三分之一。
  在这个领域,各个香烟厂家的主要任务是在市场上加强自身品牌的影响,而不再以具体某个产品的销售为导向,也就是说,香烟广告原本只是为了满足消费的需求,而如今却是要在市场上进行品牌竞争。“你很容易就会发现:广告的大部分信息内容其实并非涉及新推出的产品,反倒更多地是强调当前正在市场流行的东西,而这些已有的产品早就为大众所熟悉,其实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可以说的了。”“在20世纪50年代,法国塞塔的广告大量投放于电影:从1949年到1961年,为“凯尔特人”、“巴尔托”、“茨冈”、“周末”和“蓝盘高卢”等香烟品牌而生的电影一共有19部。
  当时,在一些故事片中时常能不经意地发现香烟的影子。大导演让·勒努瓦在1936年的《兰基先生的罪行》中就插入了这样一个镜头,“交代”了一个美国的香烟牌子:“骆驼烟,来一支?”朱尔·巴里(JulesBerry)在片中饰演的曾犯罪潜逃的邪恶印刷厂老板,一边向兰基先生递上一包半开的香烟盒子,一边说道,看起来就好像他想在一片烟雾缭绕中扼杀兰基先生对于工厂主权的任何诉求。此外,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007”系列电影中的植入性香烟广告甚至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在每一集故事中反复出现的除了某个牌子的汽车、香槟和手表之外还有香烟。这位英国特工詹姆斯-邦德(JamesBond)有着令人痴迷的人格魅力,对于银幕前的观众来说,他的一举一动简直就是生活潮流的风向标——自我介绍时的方式,加冰的饮料,还有就是一些执著的偏好,例如喜欢喝唐培里侬香槟王,总是抽“特制莫兰”(MorlandSpecal)牌子的香烟,总是要用登喜路牌打火机来点烟等等。而按照伊恩·弗莱明(IanFleming,英国小说家,共出版了14部007系列小说)的说法,“007”每天都要抽60支香烟!可是在法国电影之中,香烟的地位并不像在“007”系列中那么重要,更多的时候只是被用做片中人物的附属品,看起来就好像仅仅是很随意的用一用而已。
  尽管如此,香烟进入电影圈似乎还是改变了这个行业的生存现状。不只一次,香烟打造出了人物的个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