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再有十到二十年的时间,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水平跟沿海地区的差距会基本消失,那个时候中国总体人均GDP水平会达到美国的差不多1/4,因为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所以只需要有1/4的人均水平经济总量就可以达到美国的水平。这个就是我对中国经济的一个基本分析和看法。
  ——《中国特色的经济转型与发展》

  谨慎对待中国经济的未来是必要的,但过于悲观是没有道理的。
不同于小的经济体,中国自己拥有“雁阵机制”来缓冲新的成本条件的压力,这样的话,在两个增长阶段和模式之间出现转轨断裂几乎是不可能的。相反,中国可能通过将资本在地区间的再分配这样的过渡途径,来保持未来10年或20年的持续高速增长。
  ——《中国的增长阶段转型将会更平稳:与巴里?诺顿对话》

  在中国,土地出让金对地方政府的重要性常被人冠之以“土地财政”而备受诟病,因为人们认为是这个土地批租制度导致了住房价格的过快上涨。尽管房价的确在中国的一些沿海城市涨的离谱,但我并不认为“土地财政”与房价两者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事实上,房屋市场上的泡沫存在于任何国家的任何时候。对于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房价的上涨更多源自预期收入和需求的过快增长。谁让这个经济增长这么快呢?这是增长的烦恼。
  ——《理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机制:朱镕基可能是对的》

  消费、储蓄、投资、贸易余额、资本流动等流量概念之间的关系多为定义使然,可以组合出不同的恒等关系,但却无法显示谁决定谁这样的因果关系,比如,中国过度出口是因为国内消费不足还是相反?因此难以从中把握中国经济增长的机制。不了解中国经济增长的机制,又怎能对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潜力发表意见?不仅如此,从需求方面推断和预测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前景并不合适。
  ——《谁主沉浮》

  关于中国消费率太低的这种流行观点其实是基于错误的理论和对官方统计数据的肤浅的理解之上的。
  但同时考虑到中国还有大量的消费支出并没有被官方数据统计进来,我们几乎可以肯定,用可比的国际价格来衡量的中国的实际消费率不会低于60%,与东亚四小龙所经历过的水平非常相似。也许正是由于类似的“低消费高储蓄”的倾向,中国很可能会成为下一个高收入的东亚经济体。
  ——《中国消费支出过低的迷思 》




  唱衰中国的还有很多著名的经济学家。可能最有名的要数那两位美国经济学家。一位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他对亚洲整个都是唱衰的,而且唱衰20年了。还有一位是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的鲁比尼。他们一致唱衰中国,认为中国经济在两到三年的时间里就会出大的问题,就会熄火。这些言论很有市场。有的时候,你对中国经济的乐观反而不受欢迎,甚至得不到重视。这个现象很奇怪。
——《中国经济还能再增长多久》


  回想过去20年,那些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走到十字路口的言论不计其数。依照这些观点,中国经济已经闯过了无数的“十字路口”,而这次又重新来到了新的“十字街头”。如果你认真分析那些关于中国高速增长阶段终结的观点,你会发现他们给出的大多数证据并不充分,不能令人信服。
  如果存在着中国模式,那么中国的模式就是不止一个模式。
——《邓小平是对的: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在决策的时候达成共识,但是讨论的时候千万不能真有共识。因为一旦言论单一,政府就只能听到一种声音,一旦判断和推算有误,政策的风险就比较大。
  确保体制的可改革,30年来一直是中国经济转轨和快速成长的关键。只要中国政府继续保持中立、不受利益集团的过大影响,确保体制从长远看能够保持开放,就能不断去适应外部和内部变化的环境与条件。
——《危机、改革与中国的长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