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第四单元 经典名篇
  诵读文言文应该注意的问题:
  1.读准字音。诵读文言文的一项很重要的也是必须的基本功便是读准字音。一是根据语境来判定文言文中多音字的读音。二是注意文言文中的通假异读和古音异读。
  2.分清句读,把握好句中停顿。文言句中出现了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在现代汉语中这两个单音词恰巧是一个双音词,词义也发生了变化的情况,就要把这两个单音词分开来读,否则就会误解词义。
  3.读出语气和感情。注意虚词在文中的表达语气和情感的作用,结合文意读出文章的感情和语气,表现出文章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
  
  重读经典
  报任安书(节选)
  [汉]司马迁
  古者富贵而名摩①灭,不可胜记,唯倜傥②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③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④脚,《兵法》修列⑤;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⑥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⑦空文以自见。
  
  难词逐个解
  ①摩:通“磨”。②倜傥:卓越豪迈,才华不凡。③厄:受困,指孔子周游列国所受的困厄。④膑:断足之刑。⑤修列:著述,编著。⑥底:同“抵”。⑦垂:流传。
  
  微博在线
  司马迁,字子长,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该书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公元前101年(汉武帝太初四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古文今译
  古时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得以留下名来。如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才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贤们抒发愤懑而写作的。这些都是人们感情有压抑郁结不解的地方,不能实现其理想,所以记述过去的事迹,让将来的人了解他的志向。就像左丘明没有了视力,孙膑断了双脚,终生不能被人重用,便退隐著书立说来抒发他们的怨愤,想到活下来从事著作来表现自己的思想。
  
  
  重读经典
  诫子书(节选)
  [三国]诸葛亮
  夫①君子之行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④无以致远⑤。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⑥,非志无以成学。淫慢⑦则不能励精⑧,险躁⑨则不能治性⑩。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难词逐个解
  ①夫:句首发语词,无实在的意义。②行:操守、品德。③淡泊:清净而不贪图名利。④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⑤致远:实现远大目标。⑥广才:增长才干。⑦淫慢:过度地享乐。慢,懈怠,懒惰。淫,过度。⑧励精:奋勉,振奋。⑨险躁:冒险急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⑩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微博在线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的尊崇,成为后世忠臣的楷模,智慧的化身。
  
  古文今译
  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也不能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重读经典
  伤仲永
  [宋]王安石
  金溪民①方仲永,世②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③识④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⑤之,稍稍⑥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⑦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难词逐个解
  ①民:平民百姓。②世:世代。③尝:曾经。④识:认识。⑤奇:对……感到惊奇。⑥稍稍:渐渐。⑦扳:通“攀”,拉,此指强拉。
  
  微博在线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作品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古文今译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借邻居家的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同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为内容,传送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仲永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此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用钱请仲永题诗讨取仲永的诗作。他的父亲对此感到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见到了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当。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来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达聪慧就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很多。他终成为常人,就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常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教育,比普通人还要不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