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我们很确切地知道,猫在 3500 年前已完全被驯养,古埃及的记载可为此提供
  佐证。不过我们并不知道驯养过程从何时开始,位于约旦耶利哥(Jericho)的新石 器时代遗址曾发现 9000 年前的猫化石,但是并没有证据证明那些是驯养的猫。之 所以难以证明,是因为猫的骨骼从野生到驯养几乎没有变化。只有发现了明确的 记载和详细的图片(例如从古埃及获得的),我们才能确认野猫已演变成家猫。
  有一件事能确定:在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之前应该从未有猫被驯养。在这一 点上,猫与狗不同。在农业时代来临前,狗就已经扮演了重要角色。早在旧石器时代, 史前猎人已懂得充分利用具备优异嗅觉与听觉的四足狩猎伙伴。但直到早期人类踏 入农业时代并开始储存大量食物时,猫对人类才有了价值。几乎在人类猎人稳定下 来成为农人的同时,谷仓便吸引了数量庞大的鼠类。早期城市中的谷仓很大,人类 守卫几乎不可能伏击并扑杀足够数量的老鼠以达到歼灭目的,甚至连防止其繁殖都 做不到。啮齿类动物的大规模侵扰,想必是城市居民所知的早灾难。对不胜其扰 的粮仓保管员而言,猎食鼠类的肉食动物肯定是天赐神兵。
  我们能很容易地想象出这个画面:有一天,某人不经意看到一些野猫在谷仓外 徘徊并抓走老鼠。那我们为何不鼓励它们这样去做呢?对猫而言,这个场景肯定难 以置信:身边围绕的是由会东窜西跑的美食组成的“流动盛宴”,规模之大,前所 未见。猫族再也不用藏身黑暗中永无止境地等待了,如今,它们的工作就是在 巨大的谷仓附近闲晃,等着大啖吃饱谷物的肥硕啮齿目动物,仿佛置身在美食超市 里。随着有害动物对人类的侵害日益严重,人与猫之间很自然地形成了人类收留及 饲养猫来捕鼠的关系,因为双方都能从中获益。
  现代人已经拥有了高效的有害动物防治方法,因此我们很难想象猫对早期文明 的重要性,不过,古代埃及人对心爱猫类的态度有助于凸显早期文明对猫的重视。 举例而言,猫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动物,杀猫者死。如果家中有猫自然死亡,家里所有人都必须服丧,其中包括剃掉眉毛。
  埃及的猫在死后会 以完整 仪式防腐,尸体以不同颜色的包 装捆绑,脸上会覆盖木雕面具。有些猫会被安放在猫形木棺,其 余则被装在禾秆编织的容器中。 它们会被安葬在数量庞大的猫墓园,园中长眠的猫多达数百万只。
  猫神被称为贝斯特(Bastet), 意指“巴斯特之女”(She-of- Bast)。巴斯特城是重要的猫 神殿的所在地,每年春天有约 五十万人聚集于此参加宗教节庆。每次节庆中会埋葬约十万 具猫木乃伊,参拜猫之圣女(据 推测,那应是圣母玛丽亚的前 身)。据说,贝斯特节庆是整个
  古埃及受欢迎、参与人数多的节庆,节庆的成功可能与其中包含了狂野又狂欢 的庆祝活动及“仪式狂热”不无关系。对猫的膜拜延续了近两千年,直到公元前 390 年才被正式禁止。虽然在此之前,对猫的膜拜早已荣景不再,但其全盛期仍反映出 埃及文明对猫的崇高敬意,而且目前遗留的许多美丽的猫铜雕也证明了埃及人对其 优雅外形的欣赏。
  相较于古代对猫的崇拜,有一个令人难过的反例,那就是英国人在 20 世纪大 举破坏猫墓园。只要一个例子便足以说明:他们曾经用船一次将 30 万具猫木乃伊 托运到利物浦,然后碾碎,作为当地农夫的农田肥料。整个事件中只有一个猫头骨 幸存,目前存放在大英博物馆中。
  对于这种亵渎行为,早期的埃及人可能会杀掉三十万个人来一命偿一命,毕竟他 们曾将一名罗马士兵五马分尸,只因为他伤害了一只猫。他们不仅崇拜猫,更明令禁 止出口。这导致不断有人尝试将埃及的猫走私出去当做高级家庭宠物。古代的腓尼基
  人就类似现代的二手车商人,他们将诱拐猫视为难以抗拒的挑战,而且将高价的猫迅速运到整个地中海地区生活烦腻的有钱人手上。此举可能惹恼了埃及人,但对古代那
  些猫而言则是好消息,因为它们被引进新的地区当做珍贵宝物而备受呵护。 横行欧洲的鼠患进一步确立了猫的有害动物防治员地位,并迅速传遍整个欧洲
  大陆。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罗马人将猫带进大不列颠。从文献上记载的杀猫刑 罚中可以看出,猫在随后的几世纪中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罚缴一只羔羊或绵羊 虽然比不上古埃及的刑罚,但也不算轻了。有一位 10 世纪的威尔士国王曾想 出一个刑罚,反映出了他对猫生命的重视:被杀的猫尸体要从尾巴吊起来,猫鼻触 地;而杀猫者的刑罚则是用谷物堆在猫尸上,直到淹没整具尸骸为止。这些被充公 的谷物清楚地显示出了一只活猫大概可从鼠类肚子中拯救多少谷物。
  然而,猫的美好时光并未能延续下去。中世纪时,在基督教会的煽动下,欧洲的 猫族群遭逢了长达数世纪的折磨、凌辱和屠杀。由于猫与早先的异教徒仪式有关,因 而被宣告为邪恶生物、撒旦代理人及女巫同路人。各地基督教徒受到煽动,极尽所能 地虐待猫,猫从神圣不可侵犯沦落到被千万人唾弃咒骂。基督教节日时,猫在众目睽 睽之下被活活烧死。在教士的怂恿下,数十万只猫惨遭剥皮、被钉上十字架、毒打、 炙烤甚至被人从教堂高塔扔下,这些恶毒行径被视为驱除基督假想敌的方法。
  幸好,家猫历史中的那段悲惨时代只有一件事遗留下来,就是黑猫与运气有关 的迷信传说。不过黑猫与运气之间的关系并非总是一成不变,当你身处不同的国家 时,黑猫所代表的运气也会发生变化。举例来说,黑猫在英国代表好运气,但在美 国和欧洲大陆则通常代表坏运气。在某些地区,人们看待这个迷信的态度还颇为严 肃。例如数年前在意大利,一位有钱的餐厅老板某天深夜开车回那不勒斯南部的家, 正巧一只黑猫从他车前方跑过。他随即将车停在路边,要等到那只猫回来(将坏运 气“解除”)再继续上路。后来有一辆巡逻警车看到他深夜停在偏僻的路上,便停 下来询问他。警官们知道缘由后也不肯继续往前开,怕把坏运气带到身上,所以他 们也坐在车上等那只猫回来。由此足见猫迷信是多么根深蒂固。
  虽然这些迷信依然在流传,但如今猫已经像在古埃及时一样,再次成为备受宠 爱的家庭宠物,也许它们不像在古埃及时那般神圣不可侵犯,但仍受到高度尊敬。 教会对猫的残酷迫害也早就因为老百姓的拒绝而不复存在。加上 19 世纪出现了比 赛型猫展和纯种猫的繁殖,猫的地位再次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如前所述,猫并未如狗一般为了各种工作任务需求而繁殖出许多不同类型,不过仍有不少地区性的演化,不同国家的猫出现了颜色、外貌及毛皮长度上的变异,
  基本上算是偶发性的。19 世纪的旅行家开始收集在国外碰到的奇形怪状的猫,并 运回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他们小心翼翼地繁殖、强化那些猫的特色。猫展愈来愈 受欢迎,而且在过去的 150 年中,有超过一百种不同血统的猫品种得以确立,并在 欧洲及南美洲登记。
  这些现代品种似乎全都属于同一个物种:Felis sylvestris,意即“欧洲野猫”, 不仅彼此之间可以混种繁殖,与野生 sylvestris 的所有种类也可以混种繁殖。在猫被 驯养的初时期,埃及人从驯养北非品种的 Felis silvestris 开始。直到近期,该品种 才被视为不同的种,并被命名为 Felix lybica(草原斑猫)。目前已知此种只有一个 品种,且被定名为 Felix sylvestris lybica(非洲野猫)。这种猫比欧洲品种的野猫体 型更小、更纤细,也更容易驯养。但是当罗马人扩散到欧洲各处时,他们带着自己 的家猫,其中有些与矮胖的北方野猫交配,生出体重较重、身材较结实的后代。今 日的现代猫反映出这一点:有些猫很大、很强壮(例如多数的虎斑猫),有些猫则 身形较长也更棱角分明(例如各种暹罗猫)。暹罗猫和其他身形较纤细的猫品种, 很可能比较接近埃及的原始品种,也就是它们被驯养的祖先。那些祖先早已散布全 世界,而且与体格壮硕的北方野猫没有任何接触。
  虽然各种意见不一,但似乎不太可能有任何其他种野生猫类与现代家猫的历史 有关系。我们知道有另一种较大的猫 Felis chaus(即“丛林猫”),也很受古埃及 人喜爱,但这种猫似乎很早就退出竞争了。不过我们可以确定,在驯养竞赛中,它 们原本是很有力的竞争者。因为有关猫木乃伊的调查中显示,有些木乃伊属于较大 型的“丛林猫”骨骸。虽然在人工豢养环境下,丛林猫属于较友善的一种,但是就 算跟现代驯养动物中壮硕者相比,它们的个头也不算小了,因此不太可能在后续 的驯养历史中占有地位。
  本书并不旨在为读者提供现代猫品种的详细资料,不过简短地说明一下猫引进 欧洲的历史,能够帮助读者了解现代的猫“迷恋”是如何成形的。
  古老的品种是各种短毛猫,它们是罗马人散播到整个欧洲的猫的后裔。接 着是一段很长时间的断层,到了 16 世纪,来自东方的船只抵达英属曼岛(Isle of Man),带来一种奇异的无尾猫,也就是有名的曼岛猫(Manx)。这种猫因为外表
  残缺古怪从未受到过广泛的喜爱,但它仍不乏爱好者。大约在同时,种长毛猫美丽的安哥拉猫(Angora),被从其土耳其家乡带到欧洲。到了 19 世纪中叶,又出 现了来自小亚细亚、披着极其浓密猫毛的波斯猫(Persian Cat),安哥拉猫在其高贵 艳丽光芒的掩映之下就显得黯然失色了。
  到了 19 世纪末,来自远东地区,身形彻底相反,既纤细又棱角分明的暹罗猫登 场。由于它具有独特的个性远比其他猫更加外向,因此吸引了完全不同类型的饲 主。尽管圆滚滚、毛茸茸的波斯猫拥有相当稚嫩、平板的脸孔,是完美的小孩替代品, 但是暹罗猫却是更主动活跃的伴侣。
  大约在暹罗猫出现的同时,有人从俄罗斯进口优雅的俄罗斯蓝猫(Russian Blue),还有人从现今的埃塞俄比亚进口了外貌狂野的阿比西尼亚猫(Abyssinian)。 而在 20 世纪,黝黑的缅甸猫(Burmese)于 30 年代被带到美国,并从美国来到欧洲。60 年代,猫仿佛突变似的增加了好几个不寻常的品种:来自加拿大的诡异无 毛猫斯芬克斯猫(Sphynx)、来自英国得文郡与康沃尔郡的卷毛猫(Rex),以及来 自苏格兰、耳朵平平的折耳猫(Fold Cat)。70 年代,日本短尾猫(Japanese Bobtail Cat)进口到美国,它们古 怪的小小残尾看起来就像半个曼 岛猫。同时期,美国出现了由变 种培育出来的,毛很粗糙的硬毛 猫(Wire-haired Cat)。另外,身 材娇小的阴沟猫(Drain-Cat)也 出现在美国,它们有个滑稽的名字叫做新加坡猫(Singapura)。 之所以叫阴沟猫,是因为在鄙视 猫的新加坡,阴沟是它们理想的 藏身之处。
  后,还有相当奇特的布偶猫(Ragdoll Cat), 它拥有所有猫类中奇妙的性情。将它抓起时,它会软趴趴地悬在空中,就像布偶一样。它的个性很安静,就好像时时刻刻都在被药物麻醉一样,似乎没有什么事可以干扰它。它们更像是“嬉皮猫”(Hippie-Cat)而不是时髦猫”(Hip-Cat), 如此说来,它首次繁殖的地点在美国加州似乎再适合不过了。
  以上绝不是一个完整的清单,不过它可以让热衷血统的人对猫的类别有一定程 度的了解。前面我提及的许多品种,涵盖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和毛色类型,大大增加 了猫展上的类别目录。每当新类型的猫出现时,总会激起漫天尘土,这不是因为猫 打架,而是因为过度热衷新型猫的饲主与掌控主要猫展且太过专制的主办单位之间 爆发的粗鄙冲突。二者之间争辩得激烈的,正是前述的布偶猫。拥护者说布偶猫 适合伤病残疾的人,贬低者则认为它们太容易受伤。
  让情况更复杂的是,不同的猫展主办单位间的意见也相当不一致。例如英国的 “猫迷管理委员会”(Governing Council of the Cat Fancy)认可的品种就与美国“猫 迷协会”(Cat Fanciers' Association)的不同,而且这两个组织有时会为同一个品种 取不同名称,徒增困惑。但这其实只不过是为许多激烈辩论增添刺激罢了,它不仅 不会造成什么伤害,还能让纯种猫获得大家更多的关注。
  人们严肃看待比赛型猫展,也有助于提升猫的地位,因此从长期来看,对一般 宠物猫也有好处。而且一般宠物猫的数量仍占现代家猫的大多数,因为对大部分人 而言,正如格特鲁德?斯坦因①可能会说的:“猫是猫,就是猫,还是猫。”各种 猫之间的外表差异尽管迷人,但终究只是肤浅的表象。每一只猫都从古代祖先那里 遗传了惊人的感官能力、优异的声音表达技巧与身体语言能力、高超的狩猎动作、精巧的领域与地位展示能力、奇怪又复杂的性行为以及全心全意的亲代抚育。正如我们将在后续内容所见,猫,是充满惊奇的动物。
  1猫为什么呼噜呼噜叫?
  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不言自明:猫呼噜呼噜叫,是因为它很满足,对吧?实则不然。 经过反复的观察我们发现,猫在剧痛、受伤、分娩甚至是临终时,经常会大声且长时 间地呼噜叫,而猫在这些状况下一点也称不上满足。当然,猫满足时也会呼噜呼噜叫, 这千真万确,但是满足并不是猫呼噜叫的条件。有一个更精确的解释符合所有状况: 呼噜叫表示友善的社交情绪,而且带有某种讯号。例如,受伤的猫对兽医发出呼噜声, 发出“需要”友谊的讯号;宠物猫向主人表达:有你这个朋友真好。
  幼猫次发出呼噜声是在仅一周大时,此时它们的呼噜声主要在接受母亲哺 乳时发出。这种呼噜声是向母亲表示一切都很好、乳汁已顺利送达目的地的讯号。 母猫躺在那里,听着充满感激的呼噜声,不需抬头看就知道一切安然无事。接着她 也会向幼猫呼噜呼噜叫,告诉它们她也处于一种放松、舒适的状态之中。而成猫之 间(及成猫与人类之间)呼噜声的用途几乎可以确定是继发性的,就发展自这种 初的亲子关系。
  小型猫科动物(例如家猫)及大型猫科动物(例如狮子和老虎)之间有一个很 重要的区别:后者无法正确发出呼噜声。老虎可以用友善的“单向呼噜声”向你打招呼, 一种振动的噗噗声。但是它无法跟家猫一样发出双向呼噜声。双向呼噜声不只是在 每次呼气时发出呼呼噪音(老虎就是这样),连每次吸气也会发出声音。即使嘴巴 紧闭(或含着乳头),猫仍然可以发出呼气/吸气节奏的呼噜声,而且可以持续数 小时。就这一点来说,小型猫科动物比它们的大块头亲戚略胜一筹,不过大型猫科
  动物有另一个特点足以弥补缺憾:它们会吼叫,这是小型猫科动物永远做不来的。
  2 猫为什么求抚摸?
  因为猫将人类视为“猫妈妈”。在幼猫初生期间,母猫会一再舔幼猫,而 人类抚摸毛发的动作与猫的舔舐动作感觉很相似。对幼猫而言,猫妈妈是“喂 食、清理和保护者 ”。由于人类在宠物猫远离幼猫阶段很长时间以后仍继续 抚摸它们,因此家猫从未完全长大。猫也许在身材上完全长大,性方面也已 成熟,但在人类主人面前它们仍维持 
  着幼猫的心灵。 因此,猫(甚至老猫也不例外)会
  持续向主人乞求母性关注,它们接近主 人,并充满渴望地注视着他们,等待虚 拟母亲的手再次像当年那条巨大的舌头 一样,梳理并拖拉它的毛发。当被人抚 摸时,猫会做出非常有特色的身体动作: 尾巴僵硬竖起,如同在问候“妈妈”一样。 这是那些有真正猫妈妈关注的幼猫的典 型动作,它们通过这个动作请求母亲检 查它们的肛门区域。
  3为什么猫看到你时会翻滚仰卧?
  你走进房间,猫正躺在地板上睡觉,你亲切地说了些问候,猫的回应可能是翻 滚让肚子朝上、尽可能地伸长四肢伸懒腰、打哈欠、动动爪子,以及缓缓抽动尾巴 末端。它做这些动作时会盯着你,察言观色。这是猫对你做出友善顺从反应的方式, 而且只会对亲密家人做。如果进门的是个陌生人,几乎没有猫会冒险问候,因为肚子朝上的姿势会大大暴露其弱点。是的,这正是猫对你友好的本质,事实上,猫正 在表达:“我翻过来让你看到我的肚子,表示我非常信任你,所以才在你出现时摆 出高度暴露弱点的姿势。”
  如果是更主动的猫,它会立刻跑到你面前,开始磨蹭你,表示友善问候。但如 果是心情很懒散、想睡觉的猫,则比较喜欢翻肚子。伴随这个动作的打哈欠和伸懒 腰,反映出了猫的睡意;那是一种准备好随时被打断的睡意,不多不少。尾巴轻微 抽动则暗示着猫的心里正在发生冲突,就是继续伸懒腰还是跳到刚进门的人面前两 个动作之间的冲突。
  若是看见猫翻肚子,就假定它允许你抚摸它柔软的下腹部,这并不一定没有风 险。虽然看起来它好像有这个意思,但经常发生的情况是,当你试着伸出友善的手 回应,却换来猫恼怒地伸出爪子回击。猫很注重保护腹部,很讨厌有人碰那里,但 如果猫已经和主人发展出深厚的亲密关系就另当别论了,在这种情况下,猫几乎能 允许它的“人类家人”对它做任何事情。不过比较典型的情况是,小心谨慎的猫对 于靠近它柔软部位的任何东西,都会划清界限。
  4为什么猫打招呼时会磨蹭你的脚?
  猫之所以这样做,有一部分意图是想与你进行友善的身体接触,但并不只是这 样。一开始,猫通常会用头顶或脸颊推挤你,然后侧过身子整个磨蹭过去,后可 能会用尾巴稍微环绕一下你。做完这些动作之后,它会抬头看着你,然后再重复一 遍这个过程,有时会重复好几次。如果你伸手下去抚摸,猫会增强磨蹭的力道,通 常是用脸颊推你的手,或以头顶往上推。后,猫会漫步走开,因为问候仪式已然 完成。它找个地方坐下,开始清理身体侧面的毛发。
  这些动作都具有特殊含义。基本上,猫是在与你进行气味交换。猫的太阳穴和 嘴角裂缝位置有特殊的气味腺体,还有一个腺体位于尾巴根部。在你不知不觉的时 候,猫用腺体在你身上留下气味记号。对我们粗枝大叶的嗅觉来说,猫的气味太细 微了。但是对猫而言,友好的家庭成员之间用这种方式分享气味是很重要的,因为 这会让猫觉得与人类伴侣在一起时更有家的感觉。对猫来说,接收我们的气味讯号 也是很重要的。在侧身磨蹭你的问候仪式之后,猫会坐下用舌头“品尝”我们的味
  道透过舔舐刚刚用力磨蹭过我们的毛发,猫就知道我们的味道了。
  5为什么有些猫打招呼时会站起来?
  猫在适应人类伴侣的过程中有个难题:我们对猫来说太高大了。猫听到我们的声音 来自一个高不可攀的地方,它们还发现,要以寻常的方式跟这样一个巨人打招呼相当困 难。它们该如何以典型的“猫对猫方式”跟我们磨脸问候?答案是没办法,猫只能凑合 着磨蹭我们的脚或向下伸出的手。但是,尽量朝头部打招呼是猫的天性,因此,猫会在 向我们打招呼时,做出稍微带有企图性的动作:两只前脚同时举离地面,后腿僵直地跳, 将身体短暂抬起,然后再落回正常的四脚姿势。这种问候式跳跃象征了头对头的接触。
  上述解释之所以成立,有一条线索来自于小幼猫在母猫回巢时,有时会做出 类似的打招呼方式。如果幼猫的腿已经强壮得能够“跳跃”,当幼猫用头往上顶 向母猫的头时,会做出与上述一模一样的动作,但比较有节制。幼猫并不需要跳 很高,而且母猫会低下头配合。
  像所有的磨蹭问候一样,头对头接触也是猫用来混合个人气味,并使气味变成 共享的家族气味的方法。在向人类朋友问候时,有些猫会主动积极地创造出更好的 头部接触方式。它舍弃了显得有点悲哀的象征性小跳跃,跳到靠近人类的家具上,
  借着较高的位置让自己更靠近人类,实现真正的脸对脸磨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