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自序——
  爱他,不要急着教他

  与其说这本书是小熊的成长纪录,不如说,这是我自己当母亲所体会的点点滴滴。
我必须承认,我实在不是一个坊间“正常”的母亲,我从小到大都很叛逆,也一向坚持自己的想法,所以,我并不肯把孩子“照书养”。(当然也不可能照猪养。)
  为什么说,我不是一个所谓“正常”的母亲呢?我把孩子看得很重要,为了生她,一条命差点送掉,不过,生了她之后,我可没有因为她牺牲掉我的梦想与生涯。冲突当然有,权衡当然要,但我在得失之间的取舍向来很明快,因为我已经是个“上了年纪”的母亲。我处理人生大小事,一向要求自己用最快的速度想出最佳,或次佳、次次佳的策略(如果最佳行不通的话)。
  我的梦想,并未寄托在孩子身上,还是在我自己身上。我不期待孩子完成我任何未完成的梦想,因为我自己会完成它。孩子,就让她按着上天所给她的样子成长吧。我奉行的是“当春天来时,草木会自行生长”的哲学,我观察,观望,不会太早下手辅导。我很早就发现,她有兴趣的东西和我小时候还真是不一样。
  我不是一个事必躬亲的妈妈,虽然我什么都会做,但我并没有办法为她换每一片尿布。她占有我最宝贵的所有下班回家时间,我无怨言,但我也不会因为不能时时刻刻陪伴她而愧疚。因为,如果一个妈妈每一分钟都陪着孩子,但用的却是一张烦闷不堪的苦瓜脸,那有什么用呢?
我的孩子没有看过我的“表情暴力”。我也真的没有把什么怨言放在心里。在她三岁以前,我没有对她发过脾气,也没有大声说过严厉的话,就算她听不懂,我也尽量讲道理。(虽然不保证能够撑多久,但希望这个好习惯能一直维持下去。)
  我不许任何家人对她大声说话(这一点,要本来在家里就“一言九鼎”才行)。
  我不扮黑脸。就算我说 NO,也面带微笑,解释理由。
  我不希望她比别的孩子强。
  我不急着教她人类世界的一切。在她还没尽情爬过之前,我不会要求她站起来走。
  我愿意让她输在起跑点。
  我会邀请爸妈和公婆一起陪孩子旅行。如果家人没时间,我一个人带着孩子旅行。(这一切,详见内文。)
  我自己觉得,被我生到的小孩很幸福。除了她早出生两个多月这件不得已的事之外。当时,我用自己的一条命换她,我们都活过来了,我们非得幸福不可。我有个很不错的婆婆,她好几次都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小熊赶快带大(小熊和她的堂哥相差二十多岁)。我忍不住纠正她。我说,我并不希望她赶快长大,我希望她不要长大得太快,我很享受这个过程。我可不是养儿来增加农村人力或防老的。我珍惜的是每一刻。

***
  因为从小就很有想法,人生中的跌跌撞撞是常事,撞得满头包或满地找牙也是必经过程,由于没有那么顺服,我的童年过得有点辛苦 ──不是在经济上,而是在心理上。所以,我不会让她尝到我小时候最讨厌的,上一代会对我说的话、做的事情。
  我妈在我生她的同样年纪,我都从研究所毕业了,我怎么能够不比我的上一代成熟?更何况,我看过的世界,遭遇过的挫折,碰过的好人与小人,都比我的上一代当爸妈时多一百倍呢。
  我一定得成熟。
  我的孩子,让我重新享受我从没享受过的童年。和她玩的时候,我常回到三岁,回到最无知的快乐里。因为她,我在已成型的生活中不时发现新大陆。这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是我爱她,她也爱我。我们会给对方最真诚的笑容。每一天醒来,我们都很快乐。
  这不是一本教人如何教小孩的书。我没有资格。
  这是一本谈尊重,谈爱,说的是妈妈和孩子彼此如何在互惠中成长的书。

半途而废的人生很美
亲爱的孩子:
  因为我是一个在年龄上比较资深的妈妈,所以我有很丰富的故事可以告诉你,但我会尽量避免“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或“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多”这种企图赢得压倒性胜利、倚老卖老的训示。
  我尝试过很多种人生游戏,而且到现在还不肯歇息。我把自己的时间管理得还可以,你仍是我时间表中最重要的事情。
  很多女人会在生了孩子后,自动自发把精力全部放在孩子身上。有朋友打赌,我会不会从一个过动儿变成贤慧的主妇,在家相夫教子,但很显然的,有句老话说得对,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你渐渐健康成长之后,我不改本性的继续进行新的游戏。
  我在怀你的时候,其实也没闲着。虽然身体状况不太好,但还是持续工作和写文章。很多人觉得干嘛要那么苦,那么爱钱啊。但他们不是我。只有我了解自己,要我什么都不做,和大家闲磨牙喝下午茶、窝在家里打毛线、每天过着贵妇般做头发做指甲做身体,或者两眼望着天花板发呆,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和坐牢的感觉大概是一样的。我最怕一句叫做“度日如年”的成语。
  我记得怀着你的时候,我着手写一部悬疑推理小说,写了六七万字后,再也写不下去了,那些字就躺在我的计算机里,像被封藏的木乃伊。再也写不下去了──写不下去,大概和我的脑袋和能力不够有关系,总之,就是想尽了办法,用尽了力气,接不下去了。也许某一年,我会重新拾起它,把这个故事写完,也许它会永远在我记忆的博物馆中变成一个未完成的展品。反正,它不是第一个。
  那叫做半途而废。
  我做过很多半途而废的事情,并不觉得后悔,反而十分满足。我从小很会浪费时间,所以三十岁之后,我每年要学一样新把戏,这是我给自己的承诺。有些事情我做了好几年,技术还是不怎么样,比如学钢琴(几乎忘光了)、潜水(现在下水还要有教练护航)、陶艺(拉坯还是拉得有点歪)、油画(每年大概只能画一幅)、佛朗明哥(现在大概不太跳得起来)、念了EMBA(绝对不要再拿考过的考卷考我)……这些都没办法变成我的专业,都算是半途而废。
  我必须承认,过了某个年纪之后,你再怎么认真学一种东西,也很难变成天才或完全的专业,多半只是获得一种胜于排遣的专长。可是,它可以增添我的生活乐趣,不只是“杀时间”而已。人啊,当你只想找事情做杀时间,表示你的生命已经由高峰趋向凋零。不管你多么年轻。
  我们有责任为自己的人生找一些活水,学一些东西。
  你想学什么就学吧,只要曾经领会过学习的快乐,半途而废,妈妈不会怪你。我相信,每个人如果努力寻找,都会找到天地之间他最喜欢也最适合的一件事情,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都不想半途而废的一件事 ──那就是真爱,也是他活着的意义所在。

妈妈得先对自己好
亲爱的孩子:
  我们一起到朋友家用餐。开动了。我帮你戴上围兜兜。你准备就绪,看着
  我盛饭,然后 ──我先把一大口蒜泥白肉和香喷喷的饭放进自己嘴里。
  你呀呀呀的表示,你也要吃啊。然后,我又把一大口空心菜放进自己嘴里。我好饿,我要先吃两口,我对你说。
  旁边,朋友的朋友也带了幼儿来。她惊讶的看着我,皱了皱眉头说:“哪有妈妈自己先吃的?”
  “啊?有规定吗?”这不是我第一次遇到“传统女性”有这样的反应。奇怪,妈妈先把自己喂饱是不道德的吗?我又猛吃了一大口油鸡肉。
  “好,妈妈不饿了。现在你要吃什么?”我这才把你的专用小碗拿出来,装好菜跟饭。你迫不及待、津津有味的自己吃了起来。
  “哇,好棒喔。”大家纷纷为你鼓掌。才刚两岁,会自己吃饭不简单喔。虽然,你一定吃得乱七八糟,方圆一公尺内一定是个垃圾场。你的汤匙像个小挖土机,很认真的把饭一大口一大口送进嘴里。你还不知道什么是餐桌礼仪,有时会把嚼过的食物吐出来。我没有阻止你。
  很多妈妈因为怕弄脏桌子,不让孩子自己吃东西。但你从小就是个性倔强的孩子,当你发现自己可以挥用汤匙,你就坚持自己吃。
  好独立的小孩。妈妈很欣慰,因为当你长大后,人生有好长一段路要靠自己。不管我们多么想要保护、扶持你,我们给你的安全罩和防护栏总有一天会失效。”
  “不好意思,我等一下帮你擦地板啦。”我对主人说。那位带着幼儿的妈妈比我累多了,她把小孩绑在幼儿车上,一口一口强灌,好像在灌药一样。这位妈妈的个性很强,一副不成功便成仁的样子。小孩脾气很硬,一直想要挣脱,不断哀嚎。你用好奇的眼神看着那个“不幸的孩子”。我悄悄对你说:“看起来,我们两个人合作比较愉快。”
  我最讨厌人家强迫小孩吃东西,除非是生病时不得已必须让你吃药。如果从小强迫孩子吃东西,那么,吃这件事情在他心里就是个阴影,他可能一辈子都无法用心愉悦享受美食的滋味。
  食物是人快乐的重要泉源。用餐时的心情则足以左右食物的美味。
  我不怕你吃得少、吃了一地,我怕的是大人粗鲁的把你对饮食的胃口搞坏。我小时候常被强迫灌食,不愿吃、不好吃的,长辈都要我们硬吞,不惜把小孩的鼻子捏住,像在填鸭似的。所以,长大以后,有好长一段时间,我从不回家吃饭,就算回去,也会先在巷口吃完面,只因在家中吃饭的经验从来不愉快。
  我自己先吃,是我想到的好办法。你喜欢学我,我就先吃饱吧。是你想吃,可不是我逼你吃的喔。强逼的东西不好吃,好不容易要来的才好吃,所以我一直是个先把东西送进自己嘴里的妈妈。
  你学得很好,你不挑食,连蔬菜都很喜欢呢。我吃什么你就吃什么。当然啰,我也不吃难吃的东西。绝不虐待自己。没有人值得你虐待自己。
如果我只剩一口饭,我一定会留给你吃,但如果到处有饭吃,人何必自苦。你一定不会听到妈妈以后抱怨“都是因为你,害我吃了多少苦 ……”或“为了让你吃好穿好,我什么福都没享到”的言语。
  我在示范。我希望,当你有一天变成别人的妈妈时,你也自然而然的学会善待自己、满足自己,你就不会变成一个苦命的、永远在牺牲自己、吃厨余的女人。那可不是我生养你的目的。

别当资优生
亲爱的孩子:
  我们该上些什么课程呢?你三岁时,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我不太相信什么起跑点一定要跑得比人家快的话。人生是一条漫长的路,不只是马拉松,还是障碍赛。太早跑的话,很容易累。
  我曾经带你试上一些“别的妈妈说孩子一定会变聪明的幼儿课程”,只是希望你有一些朋友。后来我才知道,交朋友这件事对一个幼儿来说,也是强迫不得的。三岁以前,孩子多半在“我行我素”的阶段,就算可以跟朋友玩在一起,也是默默各自为政。一位儿童心理学博士曾笑说,很多妈妈在三岁前担心孩子孤僻,是多此一忧,人类对朋友有感觉的时间本来就没那么早。所谓朋友道义,更是青少年时代的产物。
  说实在的,或许现在受教育没那么难吧,我看到的不少幼教师资,有的口齿不清,有的写的字比小学生难看(希望只是特例) ──我还遇到一个麻烦,就是很多人都会说,他看我的书长大,所以当我在旁边陪你时,老师也很紧张。ii
  我放弃了那些我觉得挺可笑的幼儿脑力开发课程。

***
  不久前,有个大陆的孩子在自己的网志上发表了文章,说他其实想要休学,这辈子只想和心爱的女孩过日子。他说他没有远大理想,因为历史上很多的家破人亡都是有远大理想的人造成的。他说,每天都在上课,写作业,排名次,实在没有意义。
  他是个资优生,跳级生,十岁就跳了很多级念中学一年级,什么比赛都获奖过,是大家眼中的天才儿童。真是个早熟的孩子。他说的话也引起很多人的讨论。我只想帮他多加几个字:历史上很多的家破人亡都是有远大“政治”理想“却没有同情心”的人造成的。
我也很同情他。我一向不主张大人鼓励小孩跳级,以证明自己的孩子比同龄孩子优秀。跳这么多级,他一定没有什么朋友。同学们都比他大,大家在谈恋爱的时候,他只能当小信差。大家在青春期,他却还在儿童期。
  很多成长是不能因为成绩优秀就跳级的。就算有从小长大的朋友,也一定很难再和早熟的他沟通了。
  我好怕一个孩子,永远表现得很优秀,受人赞美,却没有办法度过一个心情郁闷阴雨的清晨,或一个在酒精渲染下低潮的午夜。

***
  最近,我毕业的高中正在办“毕业三十年重聚大会”。除了刚考上大学时,我们办过一次同学会之外,三十年来全班没有重聚过。我笑说,那是因为班上完全没有男生的缘故,异性相吸,同性嘛,都各奔前程,不再回首。
  一出社会,大家都忙,没有人登高一呼,就没有碰面的动力。大家都三十年不见了。我找到了以前和我很要好同学们。我有好多感触。
  有些人以前很内向,现在是善于公关的女强人;有些人以前非常优秀杰出,但大学毕业后就心甘情愿走入家庭当主妇,她们的孩子比你大上二十岁;有些人在美国,自嘲要靠台湾的连续剧才能打发好山好水好无聊的日子;有些人因为孩子有一些天生的问题,变成家中救苦救难的活菩萨;有些人本是运动健将,后来身体却出现极大的问题;有些人本来看似爱情绝缘体,却领先大家生了好几个孩子。有人还没结婚,有人老早离婚。有人还在找工作,有人快退休了。
  我的同学们都是联考菁英,我很庆幸与她们同窗,她们让我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一次月考,只要稍不准备,我就可以因为几分之差,从前几名掉到后几名,她们让我明白,努力是可以看得到绩效的。
  她们大部分的人,都很认真在生活。
  我感谢这所学校,虽然当时升学压力确实不小,但我的同学们影响我,要我立志变成一个有用的人,对自己有期许。虽然如此我还是要说,一个人有没有成就,实在和他念的学校无关。我身边那些最功成名就的朋友,大部份都不是来自名校的,求学过程都很坎坷,或许这些坎坷,养成了他们的韧性,他们知道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让别人瞧得起。

***
  我们的教育一直在广开升学之门,变相鼔吹,学历愈高愈好。
  最近在推十二年义务教育,我身边有好多父母,拚了命买明星高中旁边的房子。他们希望孩子免试念建中,北一女,师大附中,完成他们年少时无法实现的梦。我告诉朋友,你会套牢的。因为如果大家都可以免试念这些明星高中的话,那么它就不是明星高中了。
  我从小幸运的考上明星高中,明星大学,我知道,优秀的是同学们彼此间的互动教育,他们不是因为明星高中的明星老师才变聪明的。和同学间的互相学习,永远比老师在课堂上的谆谆教诲影响深远。如果大家买得起房子就可以念,明星的光环只会毁灭。反而是某些私立高中,可以采取菁英募集政策。
  很多人念了博士,你问他专长为何,他还说不出来自己会什么,更别提对这个世界有什么具体贡献。所以产生了不少拿了博士文凭却找不到工作,还希望政府补助的博士。严长寿先生在某一场演讲中说得好,就让那些没有用的博士去开出租车吧。他们没有任何条件把自己看得比别人高级。
  一直在学校里当资优生其实是不好的。他们误以为,只要书读得好,考试考得好,天下就无难事。一路没有社会经验,念到博士,自以为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也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只会做表面文章,不懂实务,他们的理想经不起现实考验,只变成所谓的“蛋头学者”。难怪古代就有人讽刺的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啊。书生不是没用,而是不能不知民间疾苦。
  你要分得清楚,理想与现实。我不希望你变成资优生,不希望你念博士。我希望你有梦想,并且有同情心。跟自己比,不要跟别人比。
  孩子没有必要成为父母拿来自夸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