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第一章 申城起家,确立梦想:邵逸夫的电影情结
传奇,邵逸夫

“7”的奇缘

邵逸夫一生注定和“7”这个数字有缘——
1907年,邵逸夫在上海出生。一个不凡的生命从此启航。
1927年,邵逸夫被派往南洋去开拓电影市场。当时,年轻的邵逸夫和三哥邵山客(仁枚)带着简单的行李和一架破旧的无声片放映机,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奔波,放映和推广他们的国语影片。开始是在露天放映,后来进入影院,最后建立了完整的电影发行网。这一年,邵逸夫站到了电影的前沿。
1937年,邵逸夫与黄美珍结婚。这一年,是邵逸夫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除了事业,他又收获了甜蜜的爱情。婚后,他们育有两子两女,长子邵维铭、次女邵素雯、三女邵素云及幼子邵维钟。
1957年,邵逸夫从南洋来到香港接掌制片业务,翌年成立了邵氏兄弟有限公司,并在九龙清水湾买地筹建邵氏影城。邵氏父子公司改为经营戏院及影片发行业务。这一年,是邵逸夫事业的重要转折点,这一年,他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根据地。
1967年11月19日,邵逸夫任常务董事的香港无线电视(TVB)正式开播。
1977年,邵逸夫获英女皇册封为KNIGHT BACHELOR,赐予爵士勋衔。
1987年,邵逸夫妻子黄美珍病逝于美国,享年85岁。同年5月,“邵氏”宣布停止生产电影,把精力转向无线电视事业上去。至此,“邵氏”已生产超过一千部电影。同年10月26日,邵逸夫先生向大陆高校捐赠的第一个项目——浙大邵逸夫科学馆落成竣工。此后,浙大相继建造了玉泉校区“邵逸夫体育馆”、“逸夫工商管理楼”和华家池校区“邵逸夫体育馆”、西溪校区“邵逸夫科技馆”。
1997年,90岁的邵逸夫与66岁的方逸华小姐于美国拉斯维加斯证册再婚,这对相恋了半个世纪的恋人终于结束了他们的爱情长跑,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2007年,邵逸夫100岁。
世纪老人,一个世纪的非凡岁月,值得我们浓墨重彩地书写和用崇敬的目光瞻仰。
香港。
美丽的维多利亚海湾。
辉煌的灯火摇曳着古老而年轻的城市面庞,文明的温暖抚摸着这里的每一个人。
香港会展中心大楼。
贵客如云,人头攒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高官们和香港各界知名人士云集于此,人们翘首以待,正在恭候一位重要人物的光临。温热的空气更渲染出人们的急切,欢快而不失庄重的乐曲烘托着人们亮丽的心情。时间尚早,但人们已然引颈等候了许久。虽然如此,但丝毫也未显出疲态。
时光在静静流逝,但这位重要人物还未闪亮登场,有些人开始小声地交谈。
“时间快到了吧?他是不是不来了?”
“不会的,他是最守时的!”
“是啊,今天可是他的好日子啊。”
“更是我们大家的好日子!”
怀疑者并非真的怀疑,而是盼望太殷;坚信者也并非虚与委蛇,而是真正的发自内心。
这位重要的人物究竟是谁呢?也有些在场的人不明就里,在暗暗猜测。
蓦地,宽敞而豪华的大厅里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在掌声的峰巅,他来了。
邵逸夫先生——著名企业家、电影家、慈善家、邵氏影视王国的总裁——出现在大厅门口!
陪同邵逸夫到场的有曾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署理行政长官的唐英年,还有紧紧跟随邵逸夫共同走过50多年风雨、与他一起共渡无数艰难蹭蹬的红颜知己——现任妻子方逸华女士。他们一左一右地簇拥着邵逸夫,方逸华女士欲搀扶邵逸夫,但被邵逸夫轻轻阻止了。
这时,众人都把敬仰的目光投向邵逸夫。
是啊,邵逸夫虽然已是百岁高龄,但身体仍然硬朗健硕。
掌声经久不息,乐声被掌声压了下去。
鲜红的百米地毯,充满景仰的掌声,蕴满钦佩的眼光,形成一股合力,一直把老人送到高高的主席台。邵逸夫慢慢坐定之后,发现掌声还在持续,他就又站起来,由于站得太过急切,身体有些前倾,他不由用左手轻轻撑了一下桌面。随即右手向着主席台下那些已然熟悉的和暂时未曾熟悉的面孔频频地挥手。众人似乎误解了邵逸夫的意思,或者虽然理解但依然难以控制,掌声变得更加热烈了。
鼓掌的宾客中,有曾是与邵逸夫共渡商海风雨的老友,那紧靠的肩膀,那执着的信任,都融在这掌声里;有曾是电影电视事业上与邵逸夫并肩创业的同仁,那曾经的艰难,那今日的辉煌,都在无言中;更多的还是邵逸夫亲手提携、“扶上马,送一程”的电视新人或电影明星,鼓励的目光有了硕果,温暖的握手成了大器,严厉的批评造就了英才。也许是感动于人们的热情吧,邵逸夫不由得向台下两手拱拳致意。
举手投足之间透着一股豪气,一股英气,一股青春朝气。谁能相信面前的邵逸夫竟是一位年届百岁的老人?
这天晚上,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晚上,是一个令人终生难以忘怀的美好的晚上——以邵逸夫名字命名的奖项——邵逸夫奖的盛大颁奖晚会在这里隆重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