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一 儒家思想的根源及对此问题的研究
  首先把问题提出的背景和所要谈的问题作一个介绍。儒家的创始人是 孔子,孔子生于公元前 551 年,卒于公元前 479 年,我们公认他是儒家思 想学派的创立者。儒家这个思想学派在孔子以前有没有更进一步的来源或 者根源,这是我们要谈的一个基本的问题。事实上这个问题在古代已经有 人涉及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个比较早的文献是《汉书 ? 艺文志》里面一 段讲孔子和儒家的话:“儒家者流,出于司徒之官,是助人君,顺阴阳,明 教化。”它的特点是:“游文于六经,留意于仁义,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宗师仲尼。”
  儒家的思想有这样几个特点:,崇尚六经的文化,六经就是《诗》、 《书》、《礼》、《易》、《乐》、《春秋》,这六部经典的大部分文本在孔子以前 就已经有了;第二,以仁义为主要的思想原则;第三,以孔子作为宗师并上 溯到古代社会一些圣贤人物。
  对“儒家出于司徒之官”的解释 值得注意的是,“儒家者流,出于司徒之官”这句话。什么叫“出于司 徒之官”呢?在《周礼》这本书里面,司徒之官主要的职能是主掌教化和 管理。“儒家者流,出于司徒之官”实际上隐含了这样一个思想,春秋战国 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都有一个来源,即来源于王官。在春秋末期到战国
  一 儒家思想的根源及对此问题的研究
  时代,产生诸子百家以前,这些思想和知识是掌握在王朝的一些专门的官 员手里。比方说有一个官员专门掌管算卦,就是给王朝养生送死,为国家 的战争、祭祀算卦的。这套专门的知识是由一个太卜的王官来掌握。春秋 后期,这些王官流落到民间,因为他们没有社会地位,就靠自己原来享有 的一些专门知识到民间混口饭吃,以后就变成了诸子百家。《汉书》认为, 儒家这套知识,从前掌握在司徒这个王官手里。因为司徒这个职官是主掌 教化的,而儒家也是主张教化的。
  “出于”这两个字意思是很含糊的。在 20 世纪早期,胡适就特别反对 王官说,他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叫《诸子不出于王官论》,认为诸子百家的思 想跟王官没有关系。他认为诸子百家的思想都是回应当时社会的挑战,这 个社会有问题出现,大家思想混乱,于是有各种各样的人提出主张,因此, 不能说这些回应具体时代问题的思想,在几百年以前,在王官里面就已经 有了。但是我想“出于”这两个字,比较含糊,不是说这一家的思想一定 在王官里全都有了,可以理解为有一种承接的关系,就是说诸子百家的思 想不仅是对应时代的问题,而且是顺应人类发展的问题,有接续性和继承 性。这样来说,有些问题的讨论可能历史上有其渊源。“出于”这两个字, 讲的当然就是根源或者起源的问题了。
  汉代三家对儒家起源的论断
  从汉儒到近代的学者,对儒家的起源和发生都有所论断,20 世纪学者 争论的更多。如果按历史顺序把古今各家的说法排列的话,那么首先,我 们来谈古人的论儒。
  古人的论儒,项,我们举的是《淮南子 ? 要略》。《淮南子 ? 要略》 从西周讲起:“武王立,三年而崩,成王在襁褓之中,未能用事,蔡叔管叔 辅公子禄父而欲为乱……成王既壮,能从政事,周公受封于鲁,以此移风 易俗。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训,以教七十子,使服其衣冠,修其篇 籍,故儒者之学生焉。”这是一套讨论儒者之学发生的论述。在这样的一个 讲法里,整个周代的文化,也可以说“周道”,是儒者之学的根源。今天我 们讲儒学的根源、儒家思想的根源,这是其中一种很清楚的讲法。 接下来是《史记》。《史记 ? 太史公自序》在六家里面讲到儒者,说:“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这些话都是先秦人讲过的话。虽然它没有讲儒学之生,儒者之学从哪儿产生出来,儒学之所从出没有讲,但它上来 就肯定“儒者以六艺为法”,这个讲法对于了解早期儒家性格,对于后世还 是很有影响的。接下来就是《汉书 ? 艺文志》,强调诸子之学出于王官论,儒家也不例外。它关于儒家的讲法在历史上影响:“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太史公对儒的了解是以六艺为主,那么可以说是得其要领的。《汉书 ? 艺文志》这个讲法是把儒家看做源于周代的司徒之官,这个说法,我们知道它是来自刘歆的《七略》,因此,这个说法是在《周官》一书流行以后。而刘歆的说法,从王官之学失其守而降落到民间,导致儒家与诸子之学的产生,这个论述,在后世影响很大。
  评章太炎、胡适之得失
  除了《汉书 ? 艺文志》以外,一千多年以来都没有很多人特别关注这个问题。可是非常奇怪的是,20 世纪初,也就是近代以来,中国学者突然关心起这个问题了,关于儒家思想起源的问题变成了一个许多大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比如说,章太炎是近代专门研究古代文化、古史、古代学术的著名的学者,他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原儒》,儒就是儒家思想,原就是推原,就是找它的根源。他说儒有几种不同的意义,重要的一种意义是什么呢?他用《说文解字》来分析。章太炎非常注意文字学、字源学的研究。《说文解字》里面是这样讲的,儒是术士之称,术士就是研究方术、法术的人。所以章太炎说,“儒”的个基本的意义,就是“儒者,术士也”。他进一步解释,“儒”这个字出于“需”字,需字是云上于天,即天上有云彩的这个形象。认为儒是上知天文、作法求雨的术士,这个讲法有 一定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