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出身不凡
  江南风烟里   
  虽说英雄不问出身,但是出身的确决定了许多东西。江南的小家碧玉,塞北的仗义豪情,这都是因出身不同而决定的。一个人在成年后所做出的成就,若说与他的成长环境和从小受过的教育无关,那是不可能的。若是不曾经历过那段鼎盛到落魄的家族史,曹雪芹定然写不出一场《红楼梦》;若是不曾经历过战争的残酷,保尔柯察金也必然写不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以,当我们好奇一代大侠金庸为何会构建出那样一个武侠世界时,也就难免要去探究一下他的身世和他的成长历程。
  那还是在1924年,中国正处于一个相对动荡的时期。那时候,到处都是军阀混战,各个山大王拼命划地盘,军阀之间争权夺利,百姓们苦不堪言。然而,虽说在中华大地上人人自危,但相比几十年前的情况还是好了许多,毕竟当时人们的思想都已经觉醒,不会再愚昧地接受统治,每个人都在思索,都在探寻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而就在这个说好很好、说糟也很糟的时代里,在3月的一个清寒的日子中,查良镛呱呱坠地。
  1924年3月10日,那是一个平凡的日子。风烟里的中国,依旧伤痕累累,虽然已有一名叫作“孙文”的男子,领着群雄揭竿而起,然而,革命的光辉,并未普度到普罗大众身上。中国依旧在流血,而百姓们,他们已经在烽烟和苛刻里逐渐木然,并不渴望瞬间就获得平等与自由。他们想,只需要有一口饭,一件暖和衣裳,日子就好极了。可那同样是一个非凡的日子,因为在海宁的望族査家,敬业堂査枢卿的妻子,为他生下了第二个孩子。
  那是个男孩。生得眉清目秀,一双大眼睛,骨碌骨碌,转得甚是灵活。虽然已不是次当父亲,査枢卿依旧十分欢喜,他为次子起名为查良镛。他们那一辈的排行,便是“良”字辈。査枢卿有六个子女,不论男女,都从“良”字。
  读了一辈子的书,査枢卿未能想到,终他的名字被留在史书上,却是因为自己的次子。而他成名时,用的是一个新的名字——金庸,镛——金庸也。谁承想,这个名字,将会成为数代人灵魂深处的记忆,而那时候,未来成为一代宗师的金庸,还只是一个婴儿,一个会天真地看着大人的脸,看着外面的蓝天的小孩子。当时在他的心中究竟都想了些什么,谁也不会知道,就连他自己在成人之后也都忘记了。
  我们常常认为婴儿的脑海里应当是一片空白的,因为他什么也不懂,但是我们并不是婴儿,婴儿时期的记忆也几乎没人会保留下来。所以,谁知道当时小婴儿的脑子里,是不是浮现出了一整个神奇炫目的世界呢?
  查良镛出生的地方是在海宁县,正是好风好雨、花红柳绿的江南。或许当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总是会养育出许多才子佳人,也会孕育出许多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在这样的地方出生,本就占了得天独厚的地利,而他的家庭,则更是决定了他不平庸的一生。他并非是生在寻常的百姓之家,他所降生的查家乃是浙江有名的名门望族。
  许多年后,已经是一代大师的金大侠,坐在竹椅上,望着蔚蓝的天空,缓缓向人说起关于他家族的事情时,脸上不由得浮起一丝自豪的微笑。也许他是在以自己能够出生在这样的家族为荣,又也许他是在满意自己并没有给这个家族丢脸,为这个家族光辉的史册上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还是在元末时期,中原大地还在蒙古族的统治下,朱元璋还在率领农民军起义的路上。生活困苦的人们有的无法忍受饥饿与贫穷,投身加入起义大军,有的则不愿惹事,凭借一己之力继续艰难地维持生存。而查家的第十七代孙查士睿恰是后者。尽管他尽力供养家庭,但长年的饥饿仍让他的老母亲病倒在了床上,甚至连母亲去世,他也没有办法将其安葬。那一夜,他背着母亲的尸体来到河边,不慎跌倒在地,他便将母亲就地埋在那里。后来,有风水先生说,那里恰是一处风水宝地,查家也从那时起开始转运。到明清时期,就已经是一个家族兴旺的书香门第了。
  查家素来重视读书。在当时,也正是文人治天下,武人打天下的时代。在所有人的心目中,都认准了读书这条路。读了书,考取了功名,便能为国效力,便能施展抱负,查家也不例外,所以查家的子子孙孙都认准了科考这条人生道路,每一个人的理想都是能够高中榜首。查家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难得的是,查家的子孙在考取功名后,不但要做官,而且还要做好官,做为民谋利、侠义心肠的大官!
  明朝时候,有一位在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大贪官,便是严嵩。严嵩本人可谓是奸佞小人中的极致,他的存在证明了一个人只要脸皮够厚心够硬,就能做出一番大事来,而他的下场也证明了,当一个人脸皮厚到一定程度、心硬到一定程度后,就必然会有人来收!正所谓阴谋怪习、异能奇形,俱是涉世祸胎。而在严嵩还未倒下时,有许多胸怀正义的侠义之士与其斗争,其中便包括查家的查秉彝。可以说,在明清时期的许多历史事件中,都少不了查家人的身影,而这些身影,往往都是站在天平正义的一边的。
  为官者尚是如此,那些文人名士则更是举不胜举。查家不缺的便是才子,许多人甚至一度得到皇帝的赏识。他们不但是当时的名流大家,更是皇家翰林的常客。这是一个真正的书香门第,真正的名门望族。这和现在许多所谓的只有几代甚至只有两三代的所谓大家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这是一个拥有历史沉淀的家族,在查家的家族史上,记载的是关于整个明清时代的回忆。
  温软的江南水乡是一个筑梦的摇篮,也是一个孕育佳人才子的摇篮。在海宁那一片明净的蓝天下,小小的查良镛为那些流传了千百年的传奇深深陶醉了。祖上流传下来的精神遗产,也成了他孩提时代好的幻想素材。
  人们经常会习惯性地把江南水乡与温柔娇俏联想起来,却很少会想到江南也有气势磅礴的金戈铁马。那些埋在岁月里的青石小巷,伴着悠远而绵长的天籁之音越走越远。物欲横流的今天,那些古典的记忆沦落成商人手中的摇钱树,无论是曾经优雅恬静的小院,还是不染纤尘的绝世美景,都被冠以一个俗不可耐的名字——旅游景点。
  所幸,在那个年代里,小小的查良镛还能看到中华古典文化的画卷,是切身的感受铸就了他日后的侠骨与柔肠。
  浙江海宁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负盛名的要数钱塘潮了。农历的八月十八这一天,月球、地球与太阳处在同一条直线上,因而地球受到的引力达到,地球上的河流涨潮情况也随之达到。钱塘江因为其特有的地形优势与东南风的吹拂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闻名天下的钱塘潮。
  每年的八月十八,钱塘江都会聚集一大批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为了一睹钱塘怒潮的风采,他们甚至不远万里而来。小小的查良镛对看潮总是兴奋不已,也许早在那个时候,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就已经在查良镛眼中演绎了人世的千姿百态,所以他能写江南女子的柔情刻骨,也能写塞外英雄的慷慨激昂;能写杏花江南的春风化雨,也能写飞沙朔漠的冷厉月光。奔腾不息的钱塘江和温柔清雅的水乡,是他纵情的一生里美好的原点。
  钱塘潮也叫海宁潮、浙江潮。壮观的怒潮带给人们无尽的欢愉,但有时候也会带来洪患。因而清代修筑了海塘,每有破损,统治者便会立即找人修复、加固。经过历代的努力,钱塘附近的人们生活得到了很大的保障。至今,那古老而雄浑的海塘虽有损坏,但仍然有一部分日日夜夜经受着海潮的冲击,默默地保卫着沿岸的百姓。
  盐官段的钱塘江古海塘是保存为完好的,与长城、古运河合称为中国三大工程,也被人们称为“堤海长城”。传说乾隆帝曾经亲临观潮,这段故事也被长大后的金庸写进了《书剑恩仇录》。那是金庸的处女作,在一段不算乱世的乱世里,荡气回肠的儿女情仇、澎湃热血,终却如纸上烟尘,黯然无声。康有为曾经这样赞叹钱塘潮:绝好江山谁看取?涛声怒断浙江潮!
  而海塘始终无言,聆听尘世飘摇,日月清愁,太多匆忙的世人,匆忙行走,宛如一颗尾翼明亮的流星,那样短暂又灿烂地划过天际。但金庸不一样,他是挂在天边耀眼、恒久的那一颗,任谁都无法略去他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