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第三节 甲午战争中清军参战部队的相关称谓
  “八旗兵”“绿营兵”“湘军”“淮军”“练军”等军队名称在战前早就出现了,甲午战争时期的文献,每每也提到这些称谓,因为它们大都涉及这场战争,这些军队也大都先后参战,“北洋海军”更不必说。它们都属于军事团体的称谓,在一些场合,有的也可以用来指属于这个集团的个人。“八旗兵”和“绿营兵”是清政府的传统正规部队,“湘军”、“淮军”和“练军”原本是地方部队。但在晚清,随着中央部队战斗力的衰弱,一些地方武装却Et渐强大起来。我们在通过这些称谓来透视甲午战争及其失败原因的同时,还可以清晰地看到晚清军事制度由中央集权到地方大员掌握的变动过程,看到军队私人化所造成的军事集团的膨胀,以及中央集权的衰落等。
  一、“八旗兵”和“绿营兵”
  “八旗兵”由满人组成,是清政府最为嫡系的部队,因为满人被分为八旗,每旗用不同的颜色旗帜,所以其部队就被称为“八旗兵”。但是为了防范满族亲王和清朝官员拥兵自重,清帝定下了这样的制度:佐领以上的八旗军高级将领每隔三至五年需在各驻地之间调防。这就大大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绿营兵”是由汉人组成,因其旗的色彩是绿色的,有别于八旗,故叫“绿营”。起初作为保安部队变成小分队派驻各地,或是作为省一级文武长官所统率的较大的标(绿营兵编制单位)派驻各地。绿营军官也常常发生调动,导致“绿营兵”和“八旗兵”一样“兵不习将,将亦彼此不和”,再加上管理、训练的松懈,到了清中后期,“绿营兵”已经不堪重用。

  满洲军队称八旗兵,为国家武力主干,全国各军事要地,都派八旗兵驻防。下面的绿营,说是中国军队,实际上率领绿营的将领还都是满洲人。这两种军队,饷给是显分高下的。(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第五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