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精神分析与神经症的治疗
  弗洛伊德在治疗神经症患者的过程中发现,神经症的原因存在于“无意识”的世界里。他在努力使这种原因上升到“意识”世界的研究过程中,发明了“自由联想法”。
  “无意识”是如何产生的?
  【压抑】
  当被压抑的情感露出獠牙时
  中国的鬼怪故事集《聊斋志异》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某位官员的夫人发现,丈夫与住在隔壁的年轻女子有染。但她出身贵族,又是一位淑女,嫉妒是其自尊心所不允许的。于是,她每天仍对丈夫笑脸相迎,试图彻底忘记丈夫见异思迁的行为。至于那位官员,每次爬上情人的床,都会不知从哪里突然钻出一条黑蛇,令他烦恼不已。一天晚上,当那条黑蛇再次出现时,他终于忍无可忍,在黑蛇身后紧追不放,誓要将其捉住杀掉。结果,他发现黑蛇竟然逃进了自己家中,溜入妻子的卧房,直接钻进了妻子嘴里。
  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说,这位妻子把自己的嫉妒视为“低级而无聊的情感”,将其放逐在无意识的世界里,结果反而在自己意识不到的情况下,孕育出了黑蛇这条怪物。
  由此可见,所谓“压抑”,就是将愤怒、嫉妒、悲伤、恐惧等强烈的情感封闭在无意识当中。
  步入社会的成年人是“压抑”的常客,他们往往很注重伪装,使自己看起来光鲜体面,不敢轻易暴露愤怒或悲伤,害怕被人视为社会的淘汰者。殊不知,“压抑”就藏在这种恐惧背后。
  至于“压抑”的表现形式,是由压抑方和被压抑方之间的强弱关系决定的。
  举个例子,某医院的心理科接诊过一位24岁的单身女白领,说是突然之间就觉得未婚夫很讨厌,但她本人并不清楚是何原因。而且她的未婚夫并无改变,和以前一样温柔宽容。
  后来,经过为期三个月的治疗,原因终于找到了——原来,她是把对母亲的强烈憎恨转移到了未婚夫身上。
  她之所以憎恨母亲,是因为母亲曾对她的未婚夫百般挑剔,讽刺他明明是东京人,口音却很古怪。她自以为不会因为这样一件小事而憎恨母亲,否则就是自己精神不正常。
  于是,“压抑”产生了。她的愤怒程度远远超过了自己的意识,所以才会发生转移,以讨厌未婚夫的形式表现出来。
  弗洛伊德的自由联想法
  弗洛伊德对神经症患者每周实施4次自由联想法治疗,每次时间为50~60分钟。他安排患者躺在长椅上,自己坐在患者的视野之外,向患者提示单词,让患者自由地、诚实地说出脑中所想。
  导致失败的罪魁祸首是“无意识”?
  【错误行为】
  人都会故意犯错
  人类的行为中充满了各种“失败”,例如说错话、听错话、恍惚走神、遗失物品、睡过头等。如果没有失败这座大山,世界的历史恐怕早已变成了另一副模样。
  我们通常以为,平时经历的失败——例如由疲劳引起的错误——是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下发生的,或者是在心情低落、愤怒等异常状态下发生的。
  然而,弗洛伊德在《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一书中指出,很多类似的失败,其实都是无意识的外在表现。
  举个例子,在一次婚礼上,某男子负责致辞。他知道新娘是个水性杨花的女人(他本人就和新娘有过一腿),结果到后总结时,竟然出人意料地说出“为这次婚礼感到后悔”这样的话来。
  再比方说,某个男职员负责为公司会议安排座位表,而总务部主管是一个名叫宗方的女人,胸部有D罩杯,结果他就把表上的名字错写成了“胸方”,还在公司内到处分发。
  这些都不是简单的错误,可以看作是与本人意志相反的无意识的外在表现。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失败都会受到“无意识意志”的影响,将其称为“错误行为”,而正因为“错误行为”中的“意志”全部来自无意识,所以才极其微妙复杂。
  “错误行为”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①对于造成失败的“意志”,当事人事先就很清楚。
  ②当事人并未意识到“无意识意志”的影响。
  ③即使事后被人指出“无意识意志”的存在,当事人也不会承认。
  不难发现,①对应的就是婚礼致辞的例子,②对应的就是写错座位表上名字的例子。
  下面再看一个更复杂的例子。
  工薪族A君(41岁)身为有妇之夫,却与女部下陷入热恋,夫妻关系愈发僵化,A君渐渐有了离婚的念头。
  就在这时,突然发生了一件怪事——他把相熟的酒吧女招待的名片忘在家里的餐桌上了。
  A君本人对此毫无印象,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只能认为是自己在酩酊大醉时无意识中做出的举动,但在别人看来,这根本就是有意为之,令他有口难辩。直到过了几天讲给好友听时,他的朋友是这样说的——
  “应该是你想离婚的心意,驱使你做出了那样的举动。因为如果能就此大吵一架的话,你就可以借这个理由下定决心离婚了。”
  这位朋友的见解真可谓洞若观火,据说A君自己也觉得的确如此。
  由此可见,突然发现自己的“无意识”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所以很多人都会尽量把“无意识”掩藏起来。
  精神分析与心理学是一回事吗?
  “心理学”是以科学的方式,对意识控制下的人类心理及其行为进行探究的学问。而着重关注对人类行为造成重大影响的无意识世界,属于“深层心理学”的范畴,其中就包括“精神分析”。
  欲望源自哪里?
  【本我】
  “三个你”互相纠缠
  有种说法叫作“自我的觉醒”。
  譬如说,某个上幼儿园的小男孩,在与其他小朋友们一同玩耍时,可能突然之间就会感到兴味索然,觉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
  这种对“自己”的存在的确切认知,就是“自我”。
  后来,这个小男孩渐渐长大,产生了强烈的欲望,渴望得到品德、力量和感情。在这种状态下,他已经不满足于“自己”的存在,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理想。
  弗洛伊德将这一心理层面称为“超我”。
  再后来,他长大成人,子承父业当了法官。可是多年之后,当他已经成为一名资深法官时,心里却突然生出邪念——他想和比自己小三十多岁的高中女生搞援助交际。
  身为法官的他一旦做出这种事来,无疑将人生尽毁,可是强烈的欲望在他脑中不住盘旋肆虐,使他明明知道不能这样做,却无论如何也按捺不住对少女青春肉体的渴望,就像婴儿渴望鲜美的牛奶一样。后,在“想要就必须得到”的心情的驱使下,他终于走上了毁灭之路。
  弗洛伊德认为,这种无视规则的原始欲望源自“本我(Es)”这一心理层面。
  简单来说就像一个三明治,要求自己追求更高层次的“超我”在上面,渴望在无视规则的原始欲望中释放自己的“本我”在下面,夹在中间的就是对自己的基本认知——“自我”。
  在经典科幻电影《禁忌星球》里,就出现了一只名叫“Id”(本我的拉丁文)的怪物。
  故事情节大概是这样的:某星球上有位严格的殖民科学家,他拒绝后来的探险队在此星球逗留,声称“人类自私且无秩序”。后来,潜藏在他的本我当中的无视规则的破坏欲望变成了一只隐形的怪物,开始大肆屠杀探险队队员。
  有趣的是,那位科学家起初并未意识到,是自己的本我在操纵怪物,后来发现却已无济于事,终被怪物所杀。这与那个在本我的驱使下走上毁灭之路的法官,不是一模一样的吗?
  由此可见,源自本我的欲望充满了无秩序的、残暴的、无逻辑的力量。
  以前有位相貌俊秀、品行端正的男演员,有一次突然在酒馆里大吵大闹,还露出自己的下体。其实很多人都曾有过类似的行为,他们恐怕是切实感受到了本我的可怕力量,才会有意识地释放出心里无秩序的欲望。
  然而在更多时候,本我往往是以自己无法控制的形式爆发出来的。据说,更优秀、更高尚的“超我”力量越强,在压力下生成的反作用力就越大,越可能引起本我的爆发。
  打个简单的比方,“本我”就像渴望跟从自己的欲望而随心所欲生活的不良学生,“超我”就像严厉的父母和规矩烦琐的学校老师。在父母和老师的“严格束缚”下,不良学生可能暂时表现得老老实实,但渐渐就会忍耐不住,终肆无忌惮地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