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靠种庄稼为生的人,他的性子很急。他每天都会到地里去劳动,不管烈日当空还是刮风下雨,很是辛苦。一个烈日当空的午后,这个宋国人又去地里干活了,空旷的庄稼地里没有一点儿遮拦的地方,宋国人头上的汗珠一颗颗地直往下掉,衣衫也被汗湿透了。他顾不得擦去汗水,顶着烈日,弓着身子不停地干活。
  每天劳动回到家后,宋国人累得一动也不想动,连话也不想说,他觉得辛苦极了。就这样一天又一天地劳作,可眼看着庄稼没怎么见长。今天来看看,庄稼是这么高;明天来看看,庄稼还是这么高。宋国人有些着急了。
  这一天,宋国人锄地锄得有些累了,便坐在田埂上休息。他看着庄稼自言自语地说:“庄稼呀,你们知道我每天种地有多么辛苦吗?你们为什么不快快长高呢?快长高吧、快长高吧……”他嘴里不停地念叨着。突然,他的脑子里蹦出一个主意:“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就这么办!”宋国人顿时来了劲儿,站起身,下了地,又开始忙碌起来了……
  太阳落山了,宋国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饭菜,坐在桌边等他回来。“以往这时候早该回来了,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宋国人的妻子担心地想。忽然门“吱呀”一声开了,宋国人满头大汗地回来了。他一进门便兴奋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把庄稼都拔出来了一些,它们一下子就长高了许多……”他边说边比画着。
  “什么?”宋国人的妻子有些吃惊。他的儿子听后,赶忙跑到田里去看,结果发现所有的禾苗都已经枯死了。
  愚蠢的宋国人不知道:自然界的万物生长都是有自己的客观规律的,急于求成 、一心只想让庄稼按自己的想法快快长高,结果会适得其反。
  扁鹊医病
  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医,人们都叫他扁鹊。他医术高明,经常为国君看病。有一天,扁鹊去为蔡桓公看病。他站在蔡桓公的身旁,细心地观察他的面容,然后说:“我发现您的皮肤有病。您应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
  蔡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一点儿病也没有,用不着什么治疗。”扁鹊无奈,只好走了。蔡桓公不高兴地对旁边的人说:“医生总爱在没有病的人身上显能耐,这样才好把别人健康的身体说成是被治好的。我不相信这一套。”
  十天后,扁鹊第二次来给蔡桓公看病。扁鹊看了蔡桓公的脸色后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肌肉里面。如果不治疗,病情会加重的。”蔡桓公不相信。扁鹊又无奈地走了。
  又过了十天,扁鹊第三次来给蔡桓公看病。他看了看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面去了,如果还不赶紧治疗,病情将会严重恶化的。”蔡桓公仍然不相信扁鹊的话。
  又隔了十天,扁鹊又来了。两人刚一见面,扁鹊扭头就走。这一下倒把蔡桓公搞糊涂了。他心想:“这次扁鹊怎么不说话就走了呢?”蔡桓公连忙派人去问扁鹊原因。扁鹊说:“开始桓公皮肤有病,只要稍稍治疗就能好;他的病到了肌肉里面,用针刺术也可以治好;后来桓公的病到了肠胃,喝几服药汤还是可以治愈的。可是目前他的病已经到了骨髓里,我已经无法为他治疗了。”
  五天后,蔡桓公浑身疼痛难忍。他急忙派人去找扁鹊来给他治病。可派去找扁鹊的人回来后说:“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蔡桓公这时后悔莫及,但没办法,只能在痛苦挣扎中死去。
  秉烛而学
  春秋时期,晋国原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与齐、宋、秦、楚合称“春秋五霸”。等晋平公姬彪做了国君后,晋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内的韩、赵、魏三大家族共同执掌晋国的朝政。他做了二十几年的国君,国家越来越衰弱,面临着被韩、赵、魏三大家族瓜分的危险。
  晋平公年纪也大了,忽然产生了要学习的强烈欲望。有一天,晋平公对晋国的乐师师旷说:“乐师,我已经七十岁了,很想学习,恐怕为时已晚了。”
  师旷说:“您既然知道时间已经晚了,为什么不点亮蜡烛呢?”
  晋平公想:我说时间晚了,是指年纪大了,而不是指时间到了夜晚,他却让我点亮蜡烛,这不是开玩笑吗?他想到这里,便对师旷说:“乐师,我虽然没有什么作为,但怎么说也还是你的国君,你怎么能戏弄我呢?”
  师旷说:“我虽然双目失明,但还不至于眼里没有国君您呀!我这样说是有我的道理的,怎么能说是戏弄您呢?”
  晋平 公 说:“你说 说你有什么道理?”
  师旷说:“我听说过几句话,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听听?”
  晋平公说:“近,我心中很是烦恼,也没有人跟我说真心话。那些大臣都是一些溜须拍马的人,你能跟我说真心话,我当然乐意听了。有什么话你就说吧!”
  师旷说:“有几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人在少年时期好学,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光辉灿烂,前途无限;一个人在壮年时期好学,就像中午的太阳一样,光芒万丈,大有前途;一个人在老年时期好学,好像蜡烛的光亮一样,光亮虽然不如太阳,不也比在黑暗中走路更 强吗?”
  晋平 公拍手 说:“说得好啊!”
  唇亡齿寒
  春秋时期,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出兵攻打虢国。但这样的话首先要经过虞国,他担心虞国不会答应借路。大臣荀息对晋献公说:“您如果肯将垂棘所产的名贵玉石与屈产所出的良马,奉送给虞国的国君,再向他借路,我想他是会答应的。”
  晋献公听了犹豫不决地说:“垂棘玉石是我的宝贝,屈产宝马是我心爱的坐骑啊。如果虞国国君收下了这两件珍贵礼物,仍然不肯借路给我,那怎么办?”
  荀息对晋献公说:“虞国国君如果不肯借路,他定然不敢随便收下礼物;如果他收下了玉石和宝马,就一定会借路给我们。我们将垂棘玉石放在虞国,就好比把玉石从内室移到了外室;将屈产宝马放到虞国,也就好比把马从内马圈牵到了外马圈一样。到时候,您如果要把这两件宝贝取回来,那还不容易吗?”
  晋献公听了荀息的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就按照荀息说的办法去做了。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件稀世宝物后,很是动心,当时就要答应借路给晋国。这时,虞国大夫宫之奇出面劝阻说:“您可不能这样做呀!虢国是我们的邻邦,他们与我国恰似一种唇齿相依的亲密关系,如果嘴唇没有了,牙齿是会挨冻的呀!长期以来,我们两国在危难的时候互相救助。如今,您同意给晋国借路,让他们去攻打虢国。如果晋国今天消灭了虢国,我们虞国明天就会被晋国吃掉,这该是多么危险的事啊。”
  虞国国君非常喜爱晋国的宝玉和良马,根本听不进宫之奇的劝阻。终,虞国给晋国军队让出了一条攻打虢国的必经之路。晋国凭借自己的强大力量,很快就消灭了弱小的虢国。在班师回朝的时候,晋国以整顿兵马为借口驻扎在了虞国,然后发动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毫无准备的虞国。
  荀息专门去虞国找回了宝玉和良马,归还给晋献公。晋献公看着失而复得的宝物,十分得意地说:“宝玉还是我原来的那一块,没有变样;只是这马又多长了一颗牙齿,比去年大了一岁。”
  虞国国君为了贪图眼前的一点儿小利,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结果招致了亡国的巨大灾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