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道德究竟是指什么?
  长期以来,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误解,想当然地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道德片面地定义为“共产主义道德规范”,而忽略了他的道德思考的真正精粹。
  在《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一些问题》一文(这是苏霍姆林斯基为数不多的论文之一)中,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道:
  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的过程就在于:教育者在关心人的每一个方面、特征的完善的同时任何时候也不要忽略人的所有各个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在一个全面发展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身上,体现出力量、能力、热情和需要的完满与和谐,教育者在这种和谐里看到这样一些方面,诸如道德的、思想的、公民的、智力的、创造的、劳动的、审美的、情绪的、身体的完善等。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是道德。
  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的过程中一个非常细致的、也可以说非常微妙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实际解决,恰恰在于不要把学校和学生的精神生活仅仅局限在掌握教学大纲所取得的成绩上。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确实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有困难的学生面前,为他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泉源中吸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
  这个领域就是道德发展。在这里,通往顶点的道路对任何人都没有封锁,这里有真正的毫无限制的平等,这里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伟大的、独一无二的人。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即共产主义道德贯穿于人的个性的各个方面,在每一个人的面前打开了通往公民的、思想的、创造的、劳动的、审美的和智力的财富的道路时,全面发展的思想才可能得到充分实现。
  学校应当成为一个道德丰富的——即在每一个人的行为中,在人们的相互关系中,都有共产主义的道德、有向往和有激情的——炽烈地燃烧着的策源地。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就在于要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在某个活动领域中获得幸福和欢乐,这个活动领域的是道德的美和道德的完善。
  我们学校的毕业生中有几个女孩子,曾经在掌握知识方面感到极其困难。从少年早期,我们就让这几个四、五年级的女生当小朋友(学前儿童、一年级学生)的教养员。她们从这项充满着高度道德意义的高尚活动中得到了体验自己的人格尊严感的幸福。否则,早在童年和少年时期,她们就会感到自己是不幸的人。后来,这项劳动成了她们寄托生活的意义和生活的目的的事业。
  这几段话透露出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中的“道德”概念的关键点:
  1道德是全面发展中的主导的成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精神发展的领域,就是道德发展。意思是说,所谓道德发展,是指发展和拓展儿童的精神领域。所谓的发展,或者说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是指让孩子体验到成就感并进而增强自尊心。(后面提到几个四五年级的女生当小朋友的教养员,就是体验成就感与尊严感,这就是发展道德。)
  3所谓的共产主义道德,应该就是让每一个人成为“完整的、实在的、全面的、完善的、有教养的人”。也就是说,作为一个道德上的原则与愿景,这一条将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与出发点,全面发展不是若干个方面的拼凑,而是这个原则的扩充、扩大。
  4“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就在于要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在某个活动领域中获得幸福和欢乐,这个活动领域的是道德的美和道德的完善。”这句话是关键:“这个活动的是道德的美和道德的完善。”我们还可以说,这个活动的起点,是道德的美和道德的善,即一种意愿,一种渴望,一种意向。而通过这个活动,道德获得发展与完善。
  那么,什么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道德呢?
  一言以蔽之,是指一种愿望、关系、态度。或者说,一种自尊、自信,一种想成为高尚卓越之人的愿望。或者说,道德是我们内心的一种倾向性,一种想成为好人的倾向性。一个儿童,当他的内心充满了一种想发展自己,想帮助他人,想成为好人的愿望时,我们就说他是一个道德发展的人。
  因此,这种道德,既可能体现于智力领域,指一种积极的自我肯定,通过不断地克服困难而获得成就并进而自我肯定的态度,也可能体现于交往领域,指一种想要帮助他人的愿望,一种渴望通过帮助他人获得自我认同以及尊严的愿望。
  在教育学循环中,这种道德既是发展的起点,又是发展的。好的教育就是促进这种发展的良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