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1.润泽的小册子
  ——读《静悄悄的革命》
  六月底决定:暑假里不写东西。一心一意享受阅读,一心一意给自己充电。转眼一个半月过去了,雨之后,秋凉一丝丝地瓦解着暑热;一部接一部的展卷中,悠然心会的感觉真好。
  可是现在!
  现在的我,不是一般的不吐不快;现在的我,如果不把满腹蓄积付诸文字输出,便无法安心读进一页——也无论那新的一本是如何精彩。
  这是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
  感受有很多,现取几点说出。一为自己身心轻快,二为诱使朋友去读——如果你已经决定去读了,又何必因我的自说自话而浪费时间。
  一、“宁可不要”的研究报告
  四章十万字,说它是小册子,可能更合适。然而,这是怎样朴素、诚恳的一本小册子啊!
  在讨论中,重要的是丢开一切抽象的语言,只说出自己对所观察到的事例的质朴感受和具体的事实本身。只要大家能相互交流自己朴素地感受到的一切,就必然
  能学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参加公开研讨会,令我失望的,常常是在研究资料和报告中,总是出现诸如“活力”、“余地”、“支援”等过于普遍的流行语,而没法从中看到这所学校教师的个性、教育实践的具体状况和学生的具体的形象。
  充满千篇一律的措辞、抽象的语言以及教育界流行的言辞的研究报告我们宁可不要。
  (引自《静悄悄的革命》,以下凡引此书,不再注明出处,只以楷体标明)
  情况何其相似啊——在我们这里,翻开教育刊物,无处不在的,是泛滥成灾的“人文性”、“工具性”、“主体性”、“研究性”、“互助”、“合作”、“创新”、“互动”……这些原本闪亮的标签,这
  些由于过度使用而迅速暗淡下去的硬币,堆砌起来,喧响起来,模糊了作者的面目和声音——也许,他们本就没有什么值得示人的真感受,所以才要借着时尚的语汇来做装点?
  尽量避免使用时下广为传播的教育流行语,而多使用日常语言来描述具体的形象。
  在东京大学名教授、教育理论专家——佐藤学向教师建议的《静悄悄的革命》里,他身体力行地做到了。
  文字是心灵绽放的花朵。朴素诚恳的语言,能摇人心旌。于是我一气读了两遍,随他专注的眼、体察的心——看见了他的看见,感受了他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