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故事知道怎么办》引言:故事的疗愈之光

    当我次从我自己和别人的孩子身上,体验到故事对“治愈”儿童挑战性行为具有奇效之时,我感到仿佛有一道光照进了黑暗。于是,我开始自己写故事,并将其他文化中那些充满智慧的故事糅合其中。久而久之,我在抚养和教育孩子时,越来越多地借助这种“故事之光”。

    多年后,我在东非做教师培训工作时,发现斯瓦希里语中有个很美妙的单词,可以用来描述我当年的那种体验。这个词就是ANGAZA,意思是“照亮(某物)”。“Hadithi kwa kuangaza usiku”就是“照亮暗夜的故事”。

   我写作本书有两个目的——与你分享这些“故事之光”,并帮助你写出自己的疗愈性故事。在本书各章中,我收集了许多现代或传统的故事,也放入了我自己创作的一些故事。这些故事充满了想象力,可以帮助孩子改变不良行为或状态。教师、父母、幼儿工作者和儿童治疗师也能从中学到,如何针对儿童的挑战性行为创造疗愈性故事。

    书中包含了80个故事,为方便查阅,我将它们按照不同的行为类型进行了分类。你可以直接引用,或加以修改,或模仿它们来创造自己的故事。每个故事之前都有简单的说明,包括故事所适用的年龄以及使用建议。这些行为类型中,涵盖了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各种挑战性行为,包括不诚实、懒惰、逗弄他人、恃强凌弱等,还包括“收拾整理”等日常情况,“搬家”等经历,以及“分离焦虑”、“恐惧和恶梦”、“疾病和亲人去世”等问题和困境。

    这些故事适用于3~8岁的儿童。然而,故事常常会打破我们所施加的局限。有时,为儿童而写的故事,也能使青少年和成人发生巨大的转变。本书从头到尾都充满了这样的例子。

 

故事的神秘和强大力量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它们以无形而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你心灵和内在自我的方方面面,在改变你的同时成为你的一部分。——本·奥克瑞

   

疗愈(Healing)的词典释义是“使达到平衡,变得健全或完整”,因此,本书中所述的针对挑战性行为的疗愈性故事,指的是那些帮助失衡行为恢复平衡和完整的故事。如果你受到启发,希望写出自己的疗愈性故事,那么你可以参考书中的故事创作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三重架构——“隐喻”、“情节”和“解决方案”。

    在这个模式中,隐喻以一种充满想象力的方式,帮助听者与故事建立联系,它既包含负面的失衡状态,也包含正面的再平衡状态。随着故事的发展,“情节”本身积聚起“张力”,导致情节进入“失衡”状态,终又超越这种行为,进入健康而正面(而非引起负罪感的)的“解决方案”。

    除此以外,本书还介绍了如何针对不同的年龄选择合适的故事,如何保持对不同文化的敏感,如何利用道具和其他辅助物,以及讲故事时应遵循哪些原则。我希望,通过阅读这些部分,你能有所收获,并受到鼓舞,去创作自己的故事,从而将古老的讲故事传统延续下去,并发扬光大。

    在人类历史上的很多传统文化中,部落或社群中那些睿智的长者在教育和引导儿童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利用隐喻和故事。他们通过“蕴含着丰富智慧的故事”引导和启发孩子们的行为,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并以正面和肯定的方式触及儿童的世界。本书旨在鼓励人们重新将隐喻和故事运用到孩子的教育中。

 

如何使用本书

 

    我建议读者从开篇着手,此时不要做过多分析或质疑——投入书中,跟随我踏上“故事之旅”就可以了。这部分讲述了我个人的很多轶事,希望能够激起你的兴趣。然后,请跳至本书第三、四部分,阅读针对各类行为的故事。如果你想要研究这些故事的创作过程,并探讨如何自己编故事,请回到第二章,了解“如何创作疗愈性故事”。后,当你准备好去讲述故事时,参看本书后的章节“讲故事的艺术”,其中介绍了相关的小窍门。

    我并没有将全书分成“父母篇”、“教师篇”和“治疗师篇”,因为我认为三者之间有大量重叠。父母可以从老师创造的应对孩子在小组整理时不愿合作的故事中,学到维持家庭清洁的方法。老师也能从家长创作的处理孩子在家里的不诚实行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治疗师既能为家庭和学校教育提供新的想法和隐喻,也能从两者中获得灵感。

    请记住,故事并非解决或消除所有困难和挑战的万灵丹。也不存在用来应对各种情形的故事清单。任何行为都是在特定背景下产生的,有其前因后果,极少能孤立地解决。每个孩子都身处由各种关系和环境组成的复杂网络中,并在其中成长。这些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社区以至全球环境。对你所抚养、辅导或教育的孩子,正是你,本书的读者,才是他们所身处的各种关系、环境及其自身个性特征的直接接触者。因此,你是为他们量身创造故事的人选。

    如果这本书达到了它的主要目的,能够激发你为孩子们创造疗愈性故事,那么,请千万不要执着于追求完美。你创作的故事可能有很多纰漏,但是,如莱昂纳德·科恩所说,“光就是这样进来的”。重要的是,你尝试了!穿过这些纰漏的光芒可能恰恰是你好的老师。

 

敲响仍然能响的钟,忘记那完美的祭品。那上面有道裂缝,任何东西都有裂缝——光就是这样照进来的。

   

  《故事知道怎么办》是我多年练习和尝试的结果。在撰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既有挣扎,也有快乐。理论架构部分花费了我不少心力。相比之下,那些故事很轻易地就流淌到了笔端。它们涵盖了我三十多年的抚养、教育和辅导儿童的经历。

    通过几十年创办故事工作坊和研讨会的经历,我的一般经验是,我们身体里的“故事家”都在寻找出路,以便展现自己,释放出光芒。本书是我为家庭、学校和社区生活中讲故事的全面复兴所尽的绵薄之力。我希望你们能从中发现宝藏,将故事的疗愈之光带给你所关爱的孩子。

 

苏珊·佩罗

2007年9

《故事知道怎么办2引言

故事知道怎么办

许多年以前,美洲印第安人故事家弗拉丁·艾格勒·费泽来到了澳大利亚的东海岸。我有幸成为了他的故事课程中的听众。他对听众说的开场白就是:有些人认为世界是由原子构成的,而我认为世界是由故事构成的。

至今,我仍然在思考这句话……这句话犹如催化剂,促使我的人生道路发生转向,终成为了一名故事家。这种探索,这条人生道路以及对于故事的热情,曲曲折折地贯穿在很多层面和故事之中——我本人的故事、家人的故事、社区的故事、我创作的故事以及来自许多不同文化中的古今故事。就像世界上众多故事的源泉,它是无穷无尽的——我无法想象它会在哪里停止。我只知道,通过故事和其他人交往给我带来了的满足感。

在我的本治疗性故事书《故事知道怎么办》中,我曾经分享过我身为老师和家长的这份热情,也描述过创作治疗性故事的框架,并针对挑战性行为和事件搜集了80个故事。这本书被传播到世界上不同的地方,翻译成几种不同的语言。它为我的工作开启了新的大门,引领我(现在依然在引领我)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开设工作坊,包括:中国、美国,非洲、欧洲。此外,在我的祖国澳大利亚的黑土地上,我也开办了工作坊。

这是我的第二本书,名叫《故事知道怎么办2:给孩子的101个治疗故事》,其中包含从这些工作坊中获得的故事灵感(我已经把它们写成了完整的故事),也汇集了工作坊参与者们(世界各地的老师们、治疗师和家长们)所创作的故事,同时也加入了我自己搜集的其他故事。

这本书有双重目的:帮助读者创作自己的疗愈故事,并与读者分享许多完整的故事,这些故事能够应对挑战性事件,并培养和发展孩子的人格。部分“创作治疗故事”,为读者创作故事应对挑战性行为提供了若干心理动力和建议,提出了“隐喻、情节和解决方案”的框架以及创作故事的新点子,并付诸了实践!第二部分列举了这种努力的成果:运用101个治疗性故事应对孩子们的各种挑战性行为及情况。

疗愈故事的类别

为便于读者参考起见,我将101个故事划分为不同的行为类型,读者可以直接运用,也可以改编,或者以此为模板创作你自己的故事。每个故事前面都有简短的说明,包括适用年龄及使用建议。就如我的本书那样,这些类型涵盖了我们通常定义的挑战性行为,包括:生气/攻击、不诚实、固执、害羞/胆怯、嘲弄和强行霸道等。这些分类也包括了全世界的许多工作坊发现的新话题,例如焦虑/不安全感、大惊小怪、不耐烦、缺乏自信/适应能力、糊涂/不恰当的言语以及与如厕/尿床相关的难题等等。

疗愈故事不是说教

在面对我们所谈到的“挑战性行为”时,非常重要的就是:让故事创造性地融入孩子自己的感受之中,而不是采取“警世故事”的方式(亦即利用孩子们对后果的恐惧)进行外在的道德说教。疗愈的方式是让孩子自己形成想象力丰富的隐喻性图景,从而让孩子在内心中产生想要改变自身行为的动力——比起那种仅仅督促孩子遵从外在规范的做法,这种方法更加持久,也更加有效。疗愈性故事与强迫孩子接受某种规范的做法是完全相反的。疗愈故事是温和的,也会让孩子觉得很亲切。它尊重孩子自己的感受,肯定他的想法,并会采取各种令人惊讶的隐秘方式来培养孩子的能力。

没有任何故事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101个故事也许听上去就像一个包罗万象的故事集,但这仅仅是治疗性故事的“冰山一角”。孩子的行为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也与其环境有关。我们很难孤立地谈论孩子的某种行为。每个孩子都在复杂的交际网络和环境——家庭、学校、社区和世界——中生活成长。对于养育、辅导和教育孩子们的读者们来说,正是你们在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人际交往、生活环境和个人性格等,因此,只有你们才适合为每个孩子的特定需要来创作故事。因此,本书部分“创作治疗性故事”旨在激励读者自己成为一个故事创作者。为特定的孩子(们)创作故事是个非常富有想象力的行动,它会微妙地影响到相关的孩子。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你的关爱和努力会让孩子们觉得自己得到了认可。

在编写自己的故事时,正确的出发点就是不要期望太高,只要自己的疗愈性故事能帮助应对某种状况,那就应该满足了。如果真能有所帮助,那将是多么好的奖赏!如今我意识到,治疗性故事创作者应该始终怀着“帮助”的意图,偶尔幸运的时候,某个故事也许当真具有“疗愈”的作用。虽然本书在讲述“疗愈性”故事,但我认为,读者需要记住,作者或许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因此,请读者不要抱着过高的期望,同时也不要动辄泄气。对于孩子的任何不当行为,都不可能找到任何“快速解决方法”,讲故事只是许多治疗方法和策略中的一种。

不要将故事当做万灵丹,以为它能治疗或解决所有的问题。要想彻底地解决更大的问题,需要对这幅复杂的“挂毯”的规律进行一番细心研究。故事也许能够成为挂毯上的金线,但是挂毯上的底线就是对孩子们自觉而连贯的教育方式。

故事适用的年龄范围

101个故事基本上适合3~10岁的孩子。但是必须强调的是,这些故事有时可适用于其他的年龄段。有时候为孩子所写的故事,也许能够改变成人的生活。有时候也会有成人在参加我的工作坊时,急迫地想为他们现在或者过去的状况创作故事。这本书中分享了若干这样的例子。同时,这本书中也提供了若干点子,可以用来为青少年和成人创作治疗性故事。我所研究的创作故事的框架和技巧,其实适用于所有的年龄段。

适用于全球和社区事件的故事

在《故事知道怎么办2:给孩子的101个治疗故事》这本书中,有些故事适用于家庭和学校的挑战性行为,此外还有些故事则适用于全球或者国家或者社区所面对的若干挑战。

多年以来,在创作治疗性故事的过程中,我去过许多国家,我在旅行时,越来越多的人请求我为“全球危机”专门创作若干治疗性故事。当我听到这样的要求时,我初的反应就是:“故事怎么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对于世界危机来说,故事太微不足道了!”后来,到了2011年,两周之内,我首先得知新西兰发生了可怕的地震,紧接着又听说日本发生了海啸,这让我受到了触动:好吧,我来试试看!当时我正在中国旅行,没有带电脑,于是我打开笔记簿,拿起钢笔,按照我的“隐喻、情节及解决办法”这个框架开始创作故事。等到我的思路变得清楚之后(要爱的力量,团结的力量),我就找到了隐喻,《影子巨人》的故事就这样诞生了。

有些故事是针对某些国家而创作的,《彩虹马》是一个反对歧视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为建国不久的南非的孩子们创作的。《玫瑰和刺》是为挪威的孩子们创作的。

《闪闪发光的河》是为社区创作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在布里斯班的洪灾之后创作的,旨在帮助布里斯班的孩子们理解毁灭与新生的循环过程,从而让他们感受到新的希望。而故事《蚂蚁与风暴》则是为中国成都汶川地震以后的儿童而写的。《湖的守护者》旨在鼓励社区居民参与保护澳大利亚拜伦海湾附近的神圣土著遗址。

无论在什么地方,故事似乎都能通过无穷无尽的方式来帮助我们——故事知道怎么办!

故事就是知道怎么办

2011年的3月,我在北京举办了工作坊,并见到了出版我著作的中译本编辑。他们将中文版书名改为《故事知道怎么办》,我听到以后非常高兴。这个书名捕捉到了我的治疗性故事的精髓。

在北京的时候,我很荣幸地结识了一位道家大师以及几位道家学生,他们向我讲述的人生观和看法,似乎非常契合于充满想象力的故事所产生的作用。道家倡导“让事情自然而然地发生”,而西方人则试图创造条件“促使事情发生”。道家的做法表明他们深刻地洞察到了谦卑、自然而单纯的人生。

道家提倡“道法自然”及“自然淳朴”,这是为孩子们创作故事的健康基石。道无法用语言表达——他们告诉我,必须经过亲身体验才能知晓“道”的涵义。

然而,如果我们试图用语言来捕捉“道”的话,好的描述似乎就是,道既是感受,又是思想。这与我个人的故事写作有非常强烈的共鸣……思考能够帮助我“感受”好故事,而不是理性地构思好故事。这个直觉的过程通常很难加以描述,对于那些渴望学会讲故事的朋友,我只能说,当你经历到了这些以后,你就会明白我所表达的意思。

在大自然中行走并融入自然之中,通常是我“感受”或者“倾听”新故事的好方法。自然之母给予了非常大的帮助:她让我们采取自然的方式创作故事。非洲的布须曼人(这是我在澳大利亚以外的第二故乡)也会通过自然和感受将故事串联起来。他们对故事的定义是:就像风儿那样,它来自很远的地方,但我们感受到了!

在著作《讲故事的过程与实践》中,利沃(Livo)和里茨(Rietz)将故事定义为“古老的、也许是自然的内心秩序”。这种描述似乎会让我们直接联想到道家的“道法自然”的思想。它无疑洞察到了故事在世界中的重要性,以及孩子们聆听故事的重要性——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故事能够感受到道路,知道道路,并能够发现道路。故事能够设法进入我们的灵魂,就像水能够设法渗入墙壁的裂缝,这是任何其他东西都做不到的!故事就像水一样,可以让孩子们重新恢复活力,极大地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如果我们将许多故事汇聚起来,这就如同挖了一口“井”,借助于这口井,人生的旅行者可以消除自己的饥渴与乏力,获得新的生机和活力,然后重新上路……

包括来自澳大利亚的旅行者,来自南非的旅行者,来自中国的旅行者,来自东方与西方的旅行者,来自北方与南方的旅行者……

我期望阅读本书的旅行者们在浸润在故事的源头活水的时候,能够恢复生机与活力;希望这些故事也能淌入他们的灵魂之中,成为鲜活的、充满创造力的源泉——不是死寂不变的泉水,而是始终涓涓流淌着的泉水。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鼓舞旅行者们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故事知道怎么办”。

 

苏珊·佩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