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了解肝肾是保肝护肾的要义
  认识肝肾
  什么是肝脏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是人体的消化腺。它位于腹部的右上方,形状似楔形,左右二叶结合在一起,右叶是左叶的四五倍大。肝脏的上面和后面贴着横膈膜,其他各面被以膈膜,下面有点凹凸不平。肝门在左右两叶的后下方,肝动脉、门脉、胆管等在此出入。肝静脉则由上面出来。胆管从右叶下面出来,在此与胆囊相接。
  什么是肾脏
  肾脏在人体下腹部,脊柱两旁,左右各1个,体积约一个拳头。外形像两瓣左右对称的蚕豆,颜色呈红褐,外表很光滑,内侧有一深凹陷,医学上叫肾门,是肾动脉、肾静脉、输尿管、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的地方。一般左肾较细长,右肾较宽而短。
  肾脏依靠筋膜固定在腹后壁上,上端有1个很小的肾上腺。肾脏外面有2层保护膜,外层是脂肪囊,内层是肾纤维膜。
  每个肾脏内有100多万个功能单位,称为肾单位,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球有滤过作用,肾小管有重吸收和排泄功能。肾脏是排泄人体内代谢终末产物和多余水分的重要器官,对控制体液各成分浓度、保持组织液的电解质与水的平衡十分重要。
  肝肾的生理功能
  肝的主要功能是代谢与解毒
  肝脏在体内物质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被喻为“人体化工厂”。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在胃和小肠中被消化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等物质,这些物质大部分都由幽门静脉运往肝脏,在肝细胞中发生化学变化,由此得来的能量可用于人体的生理需要和体内蛋白质或糖原的合成,例如分泌胆汁、代谢、凝血、血液调节、免疫和解毒等。肝脏在胚胎时期还有造血功能。
  肾的主要功能是“水处理”
  肾脏的功能很多,重要的是“水处理”——生成尿液、排泄废物如尿素等含氮有毒物质。人们喝的汽水、茶水、汤等液体,经过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再经肾脏处理后形成尿液排出体外。肾脏在完成其排泄功能的同时,还能产生多种激素,发挥重要的内分泌作用。迄今为止,已发现肾脏可以产生和分泌肾素、激肽释放酶、促红细胞生成素、前列腺素、利钠激素、肾素抑制素、抗高血压中性髓质脂类等多种激素。
  肾脏除了能够生成尿液、排泄废物之外,还具有调节水的代谢、保持酸碱平衡和各种成分稳
  定以及内分泌等功能。
  中医如何看待肝肾
  中医理论中肝的功能
  现代医学讲的肝脏是解剖学上的一个部位,一个。而中医学所说的肝脏,比这个概
  念更广泛、更复杂一些,它不仅是指解剖学上的肝脏,更重要的是一个功能活动系统,是一较抽象的概念,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等都涉及中医所说的肝的功能范围。
  肝藏血:肝在中医理论中是贮藏血液的,有调节血液流量的作用,五脏六腑的功能都是靠肝的气机调畅来推动正常运行。人体处于休息或睡眠状态时,部分血液回流到肝内贮藏起来,而活动时肝内的血液就会被运送到全身,供给各组织需要。
  肝主疏漏:肝具有疏散宣泄的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肝脏功能和情绪变化有关,中医中的致病因素 “外感内伤”“七情”,即是指人在发怒的时候会伤肝,而肝气不疏时也会导致易怒,形成恶性循环,使人生病;二是指肝脏功能与消化功能有关,脾的运化、脾气的散布作用和胆汁的分泌,均有赖于肝气的疏泄作用; 三是指肝脏功能与女性月经有关,肝藏血功能影响月经周期,如肝气淤滞,气血运行不畅,肝藏血功能失调,可产生月经不调。
  肝在志为怒:怒是人们在情绪激动时的一种情志变化。怒对于机体的生理活动来说,一般是属于一种不良的刺激,可使气血上逆,阳气升泄。《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逆,甚则呕血、飧泄,故气上矣。”由于肝主疏泄,阳气升发,为肝之用,故说肝在志为怒。如因大怒,则势必造成肝的阳气升发太过,故又说“怒伤肝”。反之,肝的阴血不知,肝的阳气升泄太过,则稍有刺激,即易发怒。
  肝在液为泪:泪从目出,《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肝为泪。”泪有濡润眼睛,保护眼睛的作用。正常情况下,泪液的分泌是濡润而不外溢,但在异物侵入目中时,泪液即可大量分泌,起到清洁眼目和排除异物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则可见泪液的分泌异常。如肝的阴血不足时两目干涩,实质上即是泪液的分泌不足;如在风火赤眼,肝经湿热等情况下,可见目眵增多,迎风流泪等症。在极度悲伤的情况下,泪液的分泌也可大量增多。
  肝开窍于目:中医认为眼睛的功能和肝血调节功能有关,肝通过肝藏血的功能,把眼睛的功能更养护好。如肝血不足,目失营养,就会出现两眼干涩、视力减退或夜盲。
  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中医认为人体的筋膜也要依赖于肝气濡养,肝的气血充足则筋力强健,才能使我们的肢体关节运动灵活且富有力量。肝气虚则肢体关节屈伸困难。此外,肝的虚实情况可以从爪甲的变化反映出来。比如,指甲红润有光泽的人则肝功能正常,爪甲
  淡白无光泽说明肝脏藏血功能不好等。
  中医理论中肾的功能
  现代医学讲的肾脏也是解剖学上的一个。而中医所说的肾,内容就广泛得多。中医认为肾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包含多种功能的脏器,内含元阴元阳,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根。中医把它所藏之气看作是生命的原动力。与膀胱、骨髓、头发、耳朵、二阴等构成系统。其综合功能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内分泌、泌尿、生殖、呼吸、神经、血管、消化、免疫等多方面的作用。
  肾藏精,主生殖与发育:肾所藏的精气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是指父母给予的生殖之精,它在人体从孕育成形到发育壮大的整个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后天之精指人出生以后,来源于摄入的饮食物,通过脾胃吸收转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以及脏腑生理活动中化生的精气通过代谢平衡后的剩余部分。中医认为肾所藏的精气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的主要物质基础,影响到人体各个脏腑。
  肾主水:中医认为肾对人体内水液的存留、分布与排泄作用,主要是靠肾的气化功能完成的。肾对人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肾阳和肾阴相互调节,人体津液输布正常。
  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中医认为只有肾中精气充盈,才能使骨坚。若肾虚气少,不能营养骨髓,则骨骼脆弱无力,发育不良。而这“生髓”包括三个方面:骨髓、脊髓、脑髓。因此,肾气的好坏,不仅影响骨髓的生长发育,而且影响脊髓和脑髓的充盈和发育。
  中医认为头发的生长全赖于精和血,肾藏精,“精血同源”,故说其华在发。发的生长与脱落、润泽与干枯依赖于肾中精气的盛衰。
  肾主纳气:肾主纳气是指人体的呼吸功能虽为肺所主,还要依赖于肾的纳气作用,才能保证呼吸正常。中医认为肺吸入空气,必须下达于肾,肾在下焦起摄纳的作用,只有肾气充足,肺得其滋助才能气道通畅,呼吸均匀。若肾气虚而不能纳气时,就会出现呼多吸少。吸气困难的喘息病,临床上称之为“肾不纳气”。
  肾主管水液代谢:《素问?逆调论》说:“肾者水脏,主津液。”这里的津液主要指水液。《医宗?水肿胀满论》说:“肾水主五液,凡五气所化之液,悉属于肾。”中医学认为人体水液代谢主要与肺、脾、肾有关,其中肾为关键。一旦肾虚,气化作用就会失常,可发生遗尿、小便失禁、夜尿增多、尿少、水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