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二、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的趋势
  由美国的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发生之后,发达国家结合长期发展需要,出台了一系列可能影响全球竞争优势格局的战略性举措。这种战略调整有可能会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国家之间、企业之间旧的“游戏规则”有可能得到根本性的重塑,当前的全球分工体系也将有可能出现根本性的调整。自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以来,尽管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应对危机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全球经济并未从根本上摆脱衰退和持续的低迷状态,持续时间之长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而且,金融危机向财政危机扩散,特别是美国债务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为全球经济的复苏埋下了不确定性因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曾表示:“美国财政赤字是威胁全球市场的头号风险,美国的财政赤字和负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实际上比欧元区更糟。”至于欧洲债务危机问题,更是成为威胁全球经济的严重隐患。世界银行2012年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指出,持续发酵的欧洲债务危机所导致的金融市场动荡已传导至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并逐渐形成“强势逆风”。此外,部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世界经济低速增长可能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2012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将发达经济体2013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值从2.0%调低至1.5%,将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预期值从6.0%调低至5.3%。其中,预测2013年美国经济增长2.1%,欧元区经济增长0.2%,日本经济增长1.2%。
  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根本原因是实体经济领域尚未出现关键性的技术革命突破,金融和财政政策的操作缺乏实体产业的支撑基础。换句话说,以金融创新弥补实体经济创新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在实体经济创新不足的基础上进行过度的金融创新,风险性是非常大的。由于实体经济新的增长点还没有形成,所以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状态至今仍难见尽头。这是全球经济必须进行深度调整,国际分工格局发生深刻演变的根源所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以及伴随着全球生产分割技术的快速进步,国际分工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即从传统的产业间分工和产业内分工逐渐向产品价值链分工为主导转变。国际分工的深入演进推动了产业和产品价值增值环节的国际梯度转移,不仅表现在发达国家将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逐步转移至新兴市场经济体,同时还表现在跨国公司根据产品的各生产要素密集度特征将不同生产环节配置到不同国家和地区。发达国家这种“保留核心而外包其余”的全球化经营战略,加速了产品价值增值环节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环节向新兴市场经济体转移的速度,使得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发达经济体出现了国内产业结构不断“软化”甚至“空心化”的现象。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金融操作,进而使得整个经济越来越具有“金融依赖”的特征,这突出地表现为,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国家的美国,越来越滥用其金融比较优势来实现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