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学业事业遇挫的关键时刻,
  马云选择相信未来
  不论是学业还是创业,35岁之前的马云屡战屡败,这是他为阿里巴巴后来的成功支付的“成本”;“快乐工作,认真生活”,这是热爱太极拳的马云总结的“刚柔相济”的人生智慧,是成功与幸福兼得的人间正道。
  2012年12月22日,经过63次加价,马云自创的“马体墨宝”终拍卖了242万余元。
  这个价格惊呆了一群小伙伴,这幅画让网友直呼看不懂。是字符@,是太极图案,是蚊香,是煎饼馃子,还是塔防游戏?
  马云的画作是在太极禅院完成的,他又恰恰是个“太极迷”,说这幅画与太极有关是靠谱的答案。
  细看这幅马氏太极图,有苍茫宇宙、包罗万象的气势,但一切的源头在于圆心。正如今天的阿里巴巴集团四处攻城略地,有席卷天下、万众瞩目之势,究其源头是创立这个企业的一个牛人——马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任何人想要创立庞大的企业帝国,都要先经营好一切的源头——自己。
  本篇将介绍马云35岁开创阿里巴巴之前的经历——大部分是失败的故事。如果不看马云年轻时的失败,以及他从失败中汲取的营养,就不可能理解他后来的成功。
  太极图是阴阳一体的,具备太极思维的马云一直将失败和成功看作一个整体:“实力是靠失败堆积起来的,一次次的失败就是一个人的实力,一个企业的实力……一个人后的成功包含了太多惨痛的经历。”“从创业的天起,你每天要面对的就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我困难的时候还没有到,但有一天一定会到。困难不是不能躲避,但不能让别人替你去扛。15年创业的经验告诉我,任何困难都必须你自己去面对。创业就是面对困难。”
  遭遇困难与失败是人生的常态,正如练太极拳也需要坚强的意志。练太极要想练成天下,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根基必须要稳,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打好根基。
  曾有太极拳师讲述自己练拳的心路历程:“从打拳着手,无论‘进入了平立’或是‘马步蹲裆、转腰揉胯’,我居然都站不到三分钟,这是令人尴尬而又让人难以相信的事,这也让我意识到自个儿的渺小与低微。不过心上那不屈不挠与不甘的念头,让我在一次次的失败和艰难困苦中坚持下来,在一步一脚迹、一掴一掌血的情形下,一步步地提高了自己的水平。经过长期的苦撑苦练,我的感受敏感了,在平立观无极的沉静凝立中,仿佛听见花开叶落。”
  有人看到这里,可能会想,这不就是老掉牙的一套嘛,“人生需要意志坚韧、自强不息”。但太极之道可不止于此,太极哲学讲的是阴阳一体,刚柔相济。
  太极拳谱中说:“运劲之功夫,先化硬为柔,然后练柔成刚。及其至也,亦柔亦刚。刚柔得中,方见阴阳。故此拳不可以刚名,亦不可以柔名,直以太极之无名名之。”
  “快乐工作,认真生活”,这是热爱太极哲学的马云总结的“刚柔相济”的人生智慧,是成功与幸福兼得的人间正道。
  高考失败,用小说和电视剧激励自己
  马云不是天才,而一个普通人创立了一番伟业,必然有一部血泪史。
  阿里巴巴的创立与成功,跟马云掌握了英语这个国际交流***工具有莫大关系。为了获得这个工具,马云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
  马云不仅没有上过一流的大学,而且连小学、中学都是三四流的。初中考高中考了两次,高中考大学考了三次。
  18岁次参加高考,志愿填的是“北京大学”,数学却只考了一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落榜后的马云和任何普通青年一样,心灰意冷。他放低身段准备当打工仔,和表弟一起去西湖边一个宾馆应聘服务生,但天地不仁,由于表弟有“高帅富”的范儿,而马云的形象近乎“矮穷矬”,他的表弟被录取,马云则“选秀”失败。
  马云退而求其次,靠体力劳动混口饭吃。有一天,他给一家文化单位运书到金华,在金华火车站,他捡到一本励志小说——路遥写的《人生》。
  《人生》中有几句格言影响了很多人。“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少年马云从小说中受到了巨大的精神鼓舞,他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二次高考。结果如何?数学考了19分,屡战屡败!
  父母彻底失望了,但马云并不打算投降。这次是热播的日本青春偶像剧《排球女将》激励了他。女主角的坚强与执着给了少年马云信心和力量,他开始了第三次高考的复习准备。
  由于无法说服父母让他继续复读,马云决定白天打工,晚上念夜校。每到星期日,他就早早起床,赶到离家有一个多小时路程的浙江大学图书馆去复习。
  第三次参加高考时,马云已经20岁。人们依旧对他没信心,在走进考场的前一天,一位姓余的数学老师对他说:“马云,你的数学真是一塌糊涂,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余’倒着写!”
  受到刺激的马云想了一个绝招:在考数学之前,马云背下了10个基本的数学公式,考试开始以后就一个一个往公式里套。用这种独门绝技,马云这次数学的考试成绩还真就及格了——79分(当时数学的满分是120分)。
  “物极必反”,霉运出尽的马云开始好运连连。当年杭州师范英语系由于刚升到本科,报考的学生竟然不够招生数。于是校领导决定让几个英语成绩好的专科生直升本科。于是,离本科分数线差五分但英语成绩很牛的马云光荣地以本科生的身份踏进了杭州师范,就读于英语专业。
  马云与“学霸”无缘的经历足以说明他不是学习天才。但马云的三次高考极大地提高了他的情商——高考坚持三年不放弃,估计绝大部分人做不到。
  而闯荡过江湖的朋友们应该都有体会,情商比智商更重要。马云讲了他的朋友刘国梁成为冠军背后的付出:“我的朋友刘国梁,打乒乓球大家都知道,冠军,那哥们的细节技术太神了,他球一发,你基本上就没救了,你就死掉了。细节怎么练出来的?球网上面加了这么小一个缝,刚好一个球塞得进去,他一发,球从里面穿过去,连发三个,全穿过。(这是)天赋?什么天赋,你练一千次,他练两万次!”
  “永远用乐观的眼光看这个世界。在这个社会上,你一定会郁闷,一定会痛苦,一定会沮丧,一定会觉得这个不爽,那个不爽。不仅你们这么觉得,人类社会几千年以来几乎每个人都郁闷过,每个人都痛苦过,每个人都难过过。但是人类社会永远是一代胜过一代。不管发生什么事情,要相信明天会更美好。这世界上会有很多令人不满的事情,令人不爽的事情。你改变不了多少,改变自己,才能改变未来。”——马云如是说。
  平台好不好关键不是别人怎么看,而是你自己怎么信
  在中小学时代马云经常跟一群孩子打架,但没有一次是为自己,全是为了朋友。厉害的一次是被打得缝了13针,挨了学校处分,被迫转学。这段经历不是白费的。
  马云12岁时就自觉地开始打英语基础。马云本不是爱学习的好孩子,自发学英语是受到初中女老师的影响,当时马云的地理老师人很漂亮,讲课也很棒,是班上男生心中的女神。有一次她跟同学们说,在西湖边上有几个外国人问她中国地理,因为她英文很好,自然对答如流。老师的本意是鼓励同学们学好地理,别给中国人丢脸,结果却激发了马云学习英语的兴趣。
  上完那节地理课后,马云花六毛多钱买了个纸喇叭,每天听英文广播,坚持不懈。1979年刚改革开放那阵儿,到杭州旅游的外国人多了起来,马云一有机会就在西湖边逮着人家练口语。这段经历也不是白费的。
  上了大学后,由于英语基础好,马云学起来很轻松,为了打发空闲的时光,他便进了校学生会,凭着满腔热情和从小就有的一身侠气,马云当选为杭州师范学院的学生会主席,后来又成为杭州市学联主席。
  学生会主席和学联主席的经历显然对马云锻炼领导力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为他以后领导阿里巴巴集团积累了宝贵经验。
  马云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一个平台上学习或工作,关键不是平台本身的好坏,而是我们有没有利用好这个平台的资源去发展自己。不去利用的话,再好的平台都是虚的;充分利用的话,再小的平台也能让你有长足的进步。
  在杭州师范大学2011届开学典礼上,马云如是说:“我坚定不移地相信杭师大是全世界好的学校。我去过很多大学,哈佛也好,MIT(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也好,北大、清华也好,我都以杭师大为骄傲。我一直说这是好的学校。因为,好与不好很多时候不是别人怎么看,而是你自己怎么信。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好,你就没有好的机会。在世俗的眼光里,我们杭师大确实跟北大清华有距离,但正因为有距离才给了我们机会。假如我当年考进了北大,就不是我马云了。因为杭师大给了我这样的机会。因为你信,你才有机会;如果你不信,你一点机会都没有。”
  大部分人所处的平台是一般的,但如果我们具备马云的太极式思维,就会发现,在平台上,同事或同学之中高手如云,这很容易让人丧失自信;正因为平台一般,我们才有了脱颖而出的机会。
  曾有人统计美国各大学经济系研究生毕业后的论文发表情况,发现大学排在班级前列的学生毕业六年内平均发表六篇论文,排在四五名的学生平均发表一篇论文,而排在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则一篇都没有。而美国普通大学排在班级前列的学生却能确保至少发表一篇论文。看似不好的平台其实很好,关键在于你要相信,“因为你信,你才有机会”!
  想当一个好老板,首先应是一个好员工
  从杭州师范学院毕业后,马云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现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英语和国际贸易。马云是本科毕业就到大学任教的,代表了杭州师范学院的形象,他要是做不好表率,就可能断了学弟学妹们的后路,因此他坚守着这个平凡的岗位,兢兢业业地工作。
  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在杭州高校中排名很靠后,但马云却凭着自己的努力入选了杭州高校的“十佳英语教师”。
  在一个普通高校当了几年老师,这对马云以后创立阿里巴巴有帮助吗?答案是很有帮助。
  马云回顾这段工作经历,有过一番感悟:
  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在校门口碰到我的校长。校长对我说:“马云,你到那个学校后五年不许出来。”我拍一拍脑袋,回答说:“好,我五年不出来。”没想到分配到那个学校,我一个月工资只有89块,而改革开放初的深圳可以给我每月1200元的待遇,诱惑很大。我想既然承诺了,就不去。后来海南开放了,我可以去争取每月3600元的待遇,我还是遵守承诺,就是不去。事实上,在学校教书的五年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能够当一个好老板的人未必是好员工,但要想当一个好老板,首先应是一个好员工。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一个当不好士兵的将军一定不是好将军。
  华为总裁任正非也强调基层锻炼对于一个领导者的重要性:“当军长和连长没有本质区别,只要当过连长的人,一定能当军长,但是没有当过连长,直接从参谋下去当个团长的人一辈子都当不了军长。”
  太极思维的核心是阴阳一体,对立统一。当老板之前先当一个好员工,这也是太极智慧的一个运用。
  在长达六年半的时间里,为了一个承诺,放弃赚更多钱的机会,马云对做人与做事之间的关系也有过太极式的思考。
  “三年以来,我们用了很多的MBA(工商管理硕士),包括从哈佛、斯坦福等学校以及国内的很多大学毕业的学生,95%工作表现都不是很好,也许是我们的原因。站在一个客观的、老师的角度上,我觉得MBA有很多的问题。三年前,我在哈佛商学院、在麻省理工学院讲了MBA的发展和我自己觉得非常重要的一些问题,无论他们听不听,我一定要告诉他们,这是他们必须了解的事情。主要的一点是MBA入门学什么。我觉得很多开设MBA教育的学校,不光是中国,全世界各地的MBA学校,只是教了很多技能性的东西。然而,要做事先做人,要先学做人的道理。这些MBA进来企业的时候,基础的礼节、专业精神、敬业精神都很糟糕,一来好像就是‘我来管你们了,我要当经理人’,好像把以前的企业家推翻了。这是一个大问题,MBA应该先学什么?作为一个企业家,小型企业家成功靠精明,中型企业家成功靠管理,大型企业家成功靠做人。有些人说(企业)做大了自然会做人了,错了!要从一进门就学会做人,从小时就要学会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