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点火材料
  点火材料是介于火绒和主要燃料源之间的东西,所以它们必须燃烧得够久,执行应有的功能。由于火绒所产生的火焰并不会持续太久,而且又是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引燃的,点火材料就必须够小,才能很容易地着起火来。所以把松树之类的软质木材切成一片片如铅笔般大小的东西,应该就是理想的了。
  点火材料的大小也可以逐步增加,作为烧火之用,直到主要的燃料着火为止。如果常绿植物死亡,那么它们的枯枝就成了绝佳的点火材料,因为它们充满了树脂,而燃烧的速度又不至于太快。
  燃料
  供作燃烧材料用的木头必须有足够的燃烧时间,以及产生足够的火焰,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在理想状况下,它们应该慢慢地燃烧,这样所引燃的木头堆才能保持一段很长的时间不至于熄灭,不但产生足够的热度,也留下大量可以持续燃烧许久的“木炭”。
  我们所使用的燃料种类,会决定火的燃烧方式,看它适合用于烹饪还是加热。软质木材(像针叶树、雪松、云杉和松树之类的常绿植物)在燃烧时,通常要比硬质木材更猛烈、更快速,所产生的烟雾也较多,但是热度却较低。反观山胡桃、山毛榉和橡树之类的阔叶植物,则属于硬质木材,它们虽然在一开始时较难点燃,但却会留下不断冒着烟的火炭,只要把这些火炭和烧完的灰烬留在地上,那么到了第二天早上时,仍可以用它们来重新点燃。现在不妨再说一次,当搜集燃料时,地上所有的东西都是我们寻找的来源,只要是较干的东西皆可,当然好还是来自于死树的枯枝。还有,在我们发现它们时,它们的位置越和地面呈垂直状态,通常就越干燥,这是因为落在它们表面上的雨水会相对较少。除此之外我们也要记住,动物的粪便是绝佳的燃料,比方说在印度的某些地区,仍有人“逐大象而居”,先搜集它们的粪便,再晒干后当成加热用的燃料拿去兜售,以这种方式谋生。身处蛮荒地区时,我也经常利用大象的便便当燃料,虽然臭不可闻,但效果奇佳!
  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火花
  现在已经备妥了生火所用的一切材料,接下来就该找到一个适当的方式,来产生足够的热度形成火花,否则如果少了这个关键要素,那所有的努力都是白搭。你或许很幸运,口袋里还带了些火柴,如果它们还很好用的话,那就要用自己的生命好好保护它们避免受潮,而且当省则省,一旦根管用,就千万别用第二根。
  不过,别以为在口袋里找到了一些火柴,就代表可以立刻生火获得好处。它们虽然是容易取得的现代化点燃材料,但问题是它们并非是为了应付艰辛的使用条件而设计的,而且也很容易受潮,因此你早晚都会发现,自己还是得回过头来依赖咱们祖先所使用的那些方法。
  摩擦生火
  原始的生火方式始终都围绕着“摩擦生热”这四个字在打转,其原理就是拿木头互相摩擦,产生焦掉的纤细木屑或木灰,这样就可以形成火炭或是燃屑,点燃火绒并开始整套的燃烧过程,后产生火焰。
  锥弓法
  利用摩擦而生火的途径有很多,而古老且有效的方式之一,即是所谓的“锥弓法”,现在全世界有许多人仍在使用。
  它的原理即是回转一个主轴,使之就像锥子一样进入底部的一片木板,直到摩擦所产生的热度足以生成火炭或燃屑为止。通常我们是用一张弓来回转这个锥体,并以十分耗费体力的方式驾驭那张弓。这个摩擦方式之所以有成效,是因为弓会产生有效率的回转动作。此外,我们也可以使用一个压力板,这个压力板好用硬质木材制成,透过锥而把往下的巨大压力施予底部的木板。
  锥弓法的三大主要元素分别为锥、弓和底板,因此务必要确保这些元素都坚固耐用、大小刚好,同时都是以适合的木头制成的,这些都是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理想的情况是,锥和底板都用同样的木材制成,像桦树、赤杨、美国梧桐和柳树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底板
  底板好是用干枯的木头制成,尺寸则为10厘米宽,20厘米到25厘米长,2厘米厚适宜。这块木板必须用脚牢牢地固定住,在用弓回转锥体时,这块底板仍须保持不动,所以只要板子没有让你的靴子有什么不适的感觉,任何的板子都是适宜的。接下去的动作,就是从一侧的边缘切出1厘米的凹槽,让主轴可以安装在里面并回转,然后再在同一侧的边缘切出一个刻痕,当燃屑在凹槽里生成时,就会透过此一刻痕落入燃屑盘,准备点燃火绒。
  锥和压力板
  锥体的顶部应该逐渐变尖,终形成一个较钝的顶点,减少和压力板之间的摩擦;而底端则应该比较粗糙些、宽些,并且可以相当合适地安置在底板的凹槽里,以便能把摩擦力发挥至。压力板可以用平滑的石头或是硬质木材,可以用来抵住锥体的一侧,并使之固定在凹槽中。另外,也不妨试着把一些草塞进凹槽里减少摩擦。
  好生两处较小的火,一处用来烹煮食物,另一处提供保暖和照明,这样要比只生一处较大的,但两种功能却都缺乏效率的火来得好。
  弓
  弓应该用活树的木头制作,这样才有较佳的弹性和效能,它的直径应该为1.5厘米,长度则以一米为上限。如果可能的话,好两端都带有自然形成的刻纹,以便能为绳索提供握点,然后将弓拉紧,再用这根绳索将弓的两端紧紧绑住,使之具有较大的张力。
  燃屑盘和火绒
  只要够薄,任何东西都可以制成燃屑盘,使得燃屑可以顺着底板的刻痕滑入,总之,薄而干燥的树皮是较佳的选择。如果用火绒的话,就得把它弄得蓬松开来,好像鸟巢一般。双手呈杯状将其握住,使之成为球状,后把锥体压在该球状体上,让它变成半个圆筒状的东西,这便是盛放燃屑的地方。
  生火
  现在精彩的部分来啦!用弓的绳子绕住锥体,使之旋转,再把锥体朝下的尖端置于底板的凹槽内,把压力板置于锥体朝上的,并把燃屑盘置于刻痕之下。一脚跪在底板上,位置尽量接近凹槽,但又不至于妨碍到锥体的动作,然后用顺畅的锯木动作,带着前后一贯的向下压力,来回移动那张弓,旋转锥体。一旦建立起流畅且前后一致的动作来,烟便会开始出现,当烟出现时,再施加更多向下的压力,加快锯弓的动作,当一层浓烟开始在凹槽四周累积起来时,便立刻停止,让经过刻痕而滑入燃屑盘的燃屑生出火来。此时不妨轻扇已经炽热而泛红的火种,然后小心地移到事先准备好的圆筒状“鸟巢”里,向它轻轻吹气,要积极认真,直到它点燃为止。
  手钻法
  大体上手钻法和前述的锥弓法十分类似,都是借助于锥体和底板之间的摩擦而产生出燃屑。它们的主要差异在于,手钻法是由手的前后旋转来控制锥体,不过在湿气较重的天气下,由于摩擦难以维持,这个方法也就变得不太可靠。此外我们还得确定,锥体是十分笔直的,上面也不宜长有小瘤,否则手会起水疱,同时还得不断地把唾沫吐在手上,改善手握的成效。过程中不宜太用力地压你的手,因此在一开始时,不妨以轻松的来回动作为主,然后再稳定地缓缓加速,并让作用力由锥体的顶点往下端延伸。
  火皮带法和火锯法
  这两种方法在热带当地居民那儿颇为流行,其中前者是用一条细长的藤杖在一根扯下的树枝之间用力地来回拉动,而后者则是摩擦两根竹子产生热度。
  较现代的方法
  可以点燃火绒的火焰、火花或是热度,也能够由一些较现代化的发明制造出来,如打火石和钢、镁板、放大镜、双筒望远镜及摄影机的透镜等都可以。另外,像汽车的蓄电池、普通的闪光灯或手电筒的电池等,只要用一根铁丝把它们的两端连接在一起,就可以制造出火花来。
  虽然有时候可以把火柴拿到太阳下晒干,但一个良好的防水方法或许更管用,比方说拿来与头发摩擦,或是浸泡在蜡烛油当中。还有,不管天气如何,把打火石和钢制物放在一起摩擦,即可制造出火花,或是把镁板的刨屑拿来与火绒放在一起,也可使成功的机会大为提高,至于其他像把镁与打火石混合在一起之类的设计,则更可产生较高质量的火花。
  值得一提的是,把诸如高锰酸钾之类的化学品与以乙醇为主的防冻剂或者糖混在一起,也可以制造出火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