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祭母 

一九一九年十月八日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遭疾。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擘理分情。 

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身心表里。五德荦荦,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获。精神痛苦,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倾地一角。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黄。病时揽手,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又次所怀,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小大亲疏,均德报赉。 

总兹所述,盛德所辉。必秉悃忱,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必补遗缺。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春晖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时则苦短。惟挈大端,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尽此一觞。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尚飨! 

 

诗赋人生 

的母亲文氏夫人文素勤,1867年生于湖南湘乡县四都唐家圫(今属湘潭市韶山区大坪乡)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文芝仪。文素勤是一位勤劳、善良、品德高尚的女性,因在同族姐妹中排行第七,也被唤作“七妹”。文素勤嫁到毛家时只有13岁,正式完婚是18岁。文素勤是一位心地善良、聪明贤慧、勤劳俭朴的女性,她品德高尚,待人诚恳,富于同情心,且乐于助人。每逢荒年灾月,她就把剩余的粮米悄悄送给饥饿的乡邻,因而深得韶山乡亲的赞誉和爱戴。文氏夫人的这种优良品德,对有深远的影响。从小非常敬爱自己的母亲。1910年秋,挑着慈母打点的行装,告别韶山冲,到湘乡东山学堂去上学后,从此离开母亲身边。后来他又到长沙求学八载,很少回故乡。但母亲的养育之恩,永志不忘。 

1918年春,文氏夫人患结核性颈淋巴炎。在长沙闻讯后,十分思念病中的母亲。然而此时他正在组织赴法勤工俭学运动,要去北京,未及回韶山。赴北京之前,请人开了一个药方寄给母亲。可是,母亲的病却久治难愈。1919年春,从北京转赴上海回到长沙后,即把母亲接到长沙就医。医疗期间,和弟弟泽民、泽覃搀扶着母亲到照相馆摄影留念。 

然而,文氏夫人赴长沙治病竟是与儿子后一次团聚。由于当时医学不发达,文氏夫人的病医治无效,回到韶山后不久即病危,并于1919年10月5日病逝,享年五十有三。文氏夫人病危时,正在长沙率众与军阀张敬尧进行紧张的斗争。当他接到二弟泽民从韶山寄来的母亲病危的特急家信后,悲痛不已,即带上在长沙读书的小弟泽覃,星夜上路,直奔韶山。但是,当从长沙赶回韶山老家时,母亲已入棺两天。悲痛至极,抚棺失声痛哭,泪如泉涌。他长守在灵堂,不离开一步。面对暗淡的油灯,回想起童年往事,母亲的慈容时时浮现在脑际。在无限的悲思和痛苦中,席地而坐,展纸提笔,泪随墨下,写下这篇感人肺腑的四言体祭母辞。接着,他双膝跪地,在母亲灵前哽咽着吟读这篇祭辞。的这篇祭辞,由其亲属记忆存留。1950年代初,的表兄文运昌向档案部门提供了这首祭辞的抄件,拟题为《祭母文》,并在题下写道:“民国八年八月十五日,他在灵位前执笔成之,我代录正的,稿存我家。”民国八年八月十五日即1919年10月8日。的族兄毛宇居亦同时向档案部门提供了仅个别字有异的另一份抄件。在抄件末尾,毛宇居这样写道:“此文脱尽凡俗,语句沉着,笔力矫健,此皆是至性流露,故为之留存,以为吾宗后辈法。”  

 

注释 

呜呼  叹词。旧时祭文中常用,以示对死者的悲悼。 

遽(jù句)  仓猝。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二男  毛母文氏与毛公贻昌结合,共育七胎。开头两胎为男,都早夭。排行第三,毛泽民排行第四,毛泽覃排行第六。第五胎和第七胎为女,都夭折。东民覃,即指泽东、泽民、泽覃。 

万万  虚数,表明许多。 

卒  完毕、完成。 

待徐温吐  徐:慢慢。温:温文,温和有貌。吐:诉说,倾诉。

一则盛德,一则恨偏  则:即,乃。盛德:美盛的品德。《易·系辞上》:“日新谓盛德。”恨偏:怨恨、遗憾、缺失。

博爱  指泛爱一切人。韩愈《原道》:“博爱之谓仁。”辛亥革命前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亦宣传“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

覆载  原指天地养育、包容万物,此借指毛母不论远近亲疏均博爱之美德。

恺恻(kǎi cè凯测)  恺:和乐。恻:怜悯。

庶汇  此指众乡邻。庶:众多乡众。汇:类聚。

原本  根本、本质。

整饬  严正。《新唐书·吕传》:“少力于学,志行整饬。”

诡  欺诈、虚伪。

手泽  原意为手汗所沾润,后亦借指先人的某些遗物。《礼记·王藻》:“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手泽存焉尔。”孔颖达疏:“谓其书有父平生所持手之润泽存在焉,故不忍读也。”这里指毛母生前亲理过的事情。

擘理  擘(bāi掰):拇指,又有分开之意。理:指肌肤的纹理。擘理:擘肌分理,比喻分析事理十分细密。《文选·张衡〈西京赋〉》:“剖析毫(厘),擘肌分理。”

事无遗算,物无遁形  没有什么事情计算不到,没有什么东西能从观察中逃避。遁形:逃避,隐去。

戚里  亲戚乡邻。《聊斋志异·婴宁》:“我儿何颜见戚里。”

五德荦荦  五德:物类的五种德性。《诗·秦风·小戎》:“温其如玉。”郑玄笺:“玉有五德。”孔颖达疏引《聘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孚尹旁达,信也。”又,陆云《寒蝉赋序》谓蝉有五德:头上有,文也;含气饮露,清也;黍稷不享,廉也;处不巢居,俭也;应候守常,信也。荦荦(luò络):分明貌。

合  综合。

三纲之末  三纲:封建社会中三种道德关系。《礼记·乐记》:“然后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孔颖达疏引《礼纬含文嘉》:“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之末,指夫为妻纲。

卓  高超。此指特出。

乎,欤(jú于)  古文中表感叹语气。

倾地一角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这则神话传说是说,古代部族首领共工为与颛顼争帝,发怒而触动不周之山,便使支撑天的九根柱子折断,维系地的四根绳子断绝。结果,天的西北倾覆,日月星辰移到那里;地的东南陷落,水流尘埃归积到那里。诗人以倾地一角来喻指社会人生的不平等,痛切旧时女性那种出嫁从夫的悲惨境遇,体现出一种悲惜愤慨之情。

如果未熟,介在青黄  像介在青黄之间未成熟的果实。意味诗人及其兄弟在慈母辞世之时都未成家立业。

素  通愫,真情。

报赉  报答。赉(lài赖):赐,给。

兹  此。

必秉悃忱  秉:执持,循守。悃(kǔn捆):诚实,诚心。必秉悃忱:必定秉承(您那样的)待人诚实、热忱的品质。

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念兹在兹,《尚书·大禹谟》:“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惟帝念功。”意谓考虑选用某人作继承人,条件就在于他有功劳;不用某人,在于他无此条件。后念兹在兹用以表示念念不忘此人此事。心:心志,心意,意识。越:消散,散失。《淮南子·主术训》:“精神疲劳则越”。此心不越,有永志不忘之意。

春晖朝霭  春晖,春光、春天晴和之气,亦指春天。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后因以春晖比喻母爱。朝霭(ǎi蔼):早晨的云气。

精禽大海  典用精卫填海。这个神话故事见《山海经·北山经》:相传炎帝女女娃,游东海淹死,遂化为名为精卫的小鸟,矢志填平大海,经常衔西山木石去填东海。精:精卫。禽:通擒,指衔木石填海。精卫填海后常用以比喻做事情的恒心,即能按既定目标奋斗到底。

躯壳虽隳  躯壳:身体。相对精神而言。隳(hui晖);毁坏。

灵  灵魂。

伴亲  旧时亡故父、母亲的孝子守孝有看墓、守灵之举,以慰藉亡人魂魄。旧时迷信,以为死者未投胎转世之前,魂魄还在。作者在此主要是用以表达内心痛惜不舍的恋母之情。

挈  提携,挈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