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但是,用物理量来衡量产出也有弊端:当涉及多重产出,或者涉及一类产品与其他产品之间的效率比较时,我们就面临着将苹果与香蕉相比的悖论,因为两者没有共同的基础和基准,因此也无法支持人们在该情况下的决策。
  3.2.3基于水量投入与产出经济价值的指标
  在该类指标中,产出按照特定产品或服务的经济价值来衡量。将产出的经济价值纳入指标设计的优点不言而喻,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前述两类指标的不足。在现实中,人们对资源的配置需要在各种可能的用途之间进行统筹考虑,通过对一定单位资源投入的收益进行权衡比较,才可以做出决策。用经济价值来衡量产出,使得跨部门、跨产品类别的价值比较成为可能,因此有助于大大促进政府、企业和个人决策的优化。
  将产出价值纳入水效指标也存在不足,原因主要有两点:,在现实中,并非所有的产出都存在一个市场,使我们得以对其经济价值进行量化;第二,即便市场是存在的,由于存在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垄断、外部性等因素,使得市场的价格无法正确地反映相关产出的价值(即市场失灵),在环境领域这种市场失灵尤其容易发生,从而导致错误的决策。
  3.2.4基于投入和产出经济价值的指标
  在该类指标中,不仅产出按照经济价值来衡量,投入也按照经济价值来衡量。在城市供水绩效的研究中,特别是对供水部门运营的分析中,这类指标十分常见。其背后理念是,水的投入是有成本的,这种成本不仅是指实际成本,还应该包括机会成本。这一指标的优点是将价值原则同时在投入端和产出端进行贯彻,使得供水部门和经济社会中的其他部门能够在统一的框架下进行决策优化。但是它的短处也在于对经济价值的坚持,而容易忽视水本身的特殊性,并且导致对非经济价值的低估。
  3.2.5基于投入经济价值和产出数量的指标
  在供水绩效评估中,也可以通过对单位供水的成本与以数量表示的产出收益进行评估。由于对经济性产出来说,用经济价值量在分析中更便利。所以这类指标体系主要考虑水投入经济价值和非经济性产出的数量问题即可,它可以形成对第四类指标的一个有益补充。
  在具体的指标设计中,由于研究者的视角和侧重点的不同,可以考虑将投入水量(或价值量)作为分子,也可以作为分母,这实际上是等价的,并不从根本上改变指标的属性。这样,我们可以把五类指标根据投入-产出、物理量-价值量的维度,概括在图3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