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21世纪初,一场前所未见的瘟疫悄悄地降临到了我们美丽的国度。这就是非典型肺炎(“非典”),它以非凡的传染力和带着死亡气息的可怕病症啃噬着人们的自信心,向人们的心灵投来恐惧的阴影。善良的人们一度惊慌失措,到了谈“非典”而色变的程度。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场历时半年多的残酷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英雄人物。但这场瘟疫的流行也给我们上了沉重的一课:那就是,在传染病魔面前,不设防人的生命是多么脆弱。

      痛定思痛!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过去的行为给这个世界究竟造成了怎样的破坏,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一些生活习惯和态度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怎样的危险;我们又不得不担心未来的日子里还会有怎样可怕的疾病在我们的幸福生活里出现!

      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我们在充分享受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在品尝着它带来的烦恼。

由于科学的发展和疫苗的广泛使用,我国已经成功消灭了天花和脊髓灰质炎,很多地方还基本消灭了白喉、百日咳,曾经严重危害人类的流脑、乙脑等传染病也已得到了较好的控制,通过大面积的药物预防和治疗已经在很多地方基本消灭了疟疾、丝虫病。

      可是,伴随着非典、禽流感等风暴的降临,一些早已在我们的世界里存在的传染病如流感、乙脑、伤寒相继在我们的国土上引发了流行,一些原已基本控制的传染病如淋病、梅毒、狂犬病正在死灰复燃。随着我们生活环境的不断恶化,一些新的传染病也不断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威胁着我们的健康。稍远一点的如军团菌病、疯牛病……近的呢?你看,近年来造成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流行的非典型肺炎流行刚刚进入尾声,禽流感出现了病毒变异,埃博垃出血热在全球蔓延……疲惫的大自然已经发出了愤怒的吼声,为人类敲响了预告灾难的警钟!

      人们似乎永远也无法想像,在未来的岁月里还会有什么稀奇古怪的传染病会向我们突袭而来。更让人担心的是,很多传染病比非典与禽流感还要厉害得多,危险得多,人类的力量在它们面前只能显得那么的脆弱!

      但无论如何,我们没有办法生活在真空,我们要在面对雾霾之类的危害的同时,还必须直接面对这些潜伏的危险!

      在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中,历来就强调“预防为主”的原则,依靠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群策群力,群防群治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因此,多了解一些关于传染病的知识和应对传染病的方法对于我们自己和我们周围的人们是很有好处的。作为公众,我们掌握了必要的卫生知识,科学地、自觉地搞好个人卫生,并共同维护好我们的环境来保护自己的健康是很有必要的。当然,我们也将因此更能够识别这些传染病,当我们发现身边有人患了这些疾病,就可以主动报告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以便他们及早采取措施,及时有效地处理和控制好疫情。这是法律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和义务!我们这样做的同时,既保护了自己,也为社会做出了一份积极的贡献。

      吃一堑,长一智。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宾馆、饭店和公共汽车之类其他公共场所都张贴了消毒告示,不少日用器具上都贴了“此物已消毒,请放心使用”的字样;当我们接触医务人员或走进医院的时候,会很频繁地听到关于“消毒”的字眼——人们的消毒意识在经历了“非典”等的洗礼之后,一下子苏醒了。可是,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怎样科学地进行消毒,不知道怎样运用各种消毒手段来净化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来保护我们和家人的健康。

      消毒,说起来好像很神秘、很深奥,其实人们在生活中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消毒的方法,比方说用肥皂洗手、洗衣服,用开水烫碗筷,在太阳下晒衣被等等。我国南方农村每年在端午时节有用雄磺和艾叶燃烧后薰房子除“瘴气”的习惯,这其实也是一种消毒。又如人们在使用一些中草药治疗创伤时,这些中草药在促使伤口愈合的同时也起到了消毒作用,从而可以避免伤口被细菌感染。

消毒,是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消除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达到无害化。换言之,只要能达到无害化的方法就可以算是消毒。消毒当然也并不只是洗洗手、晒晒衣被那么简单。遇到像“非典”这样的传染病就要麻烦得多,除了强化消毒意识,遵从消毒法规外,还得依靠科学技术,讲究适当的方法。

      然而,只要我们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就可以在配合专业消毒机构和专业消毒人员做好公共场所消毒之余,自觉做好经营场所与个人消毒。一旦消毒成了我们卫生习惯的一部分,我们就能更好地预防疾病的传染,我们的健康生活就有了一份强有力的保障,任何传染病都将难以在我们的社会里肆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