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句间停顿让语言更精彩
我一直认为,标点符号是个伟大的发明——可是很少有人意识到这点。书面语借助标点把句子断开,使内容更加具体、标准。在口语中我们常常借助的是停顿,有效地运用停顿可以使你的话明白、动听,减少误解。有些人说起话来像打开了的水龙头,特别是在激动的时候就不注意停顿了。
我们的大文豪马克吐温先生说过:“恰如其分的停顿能产生非凡的效果,这是语言本身难以达到的。”好的停顿有很强的表情、表义功能,常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
我读《俄国革命史》,发现一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家普列汉诺夫口才特别好。据记载,有一次他在日内瓦作《无产阶级与农民》的演讲时,社会革命党人和无政府主义者中一伙抱有敌意的听众从中捣乱。他们在普列汉诺夫演讲时,吹口哨、跺脚、喧闹,还与其他观点不同的听众争吵辩论,几乎令演讲进行不下去。普列汉诺夫面对这种情况,十分冷静沉着的将双手交叉于胸前,沉默不语,待台下稍微有所安静,他突然大声地说:“如果我们也想要使用重武器同你们斗争的话,我们来时(停顿,缓声地说道)就会带上冷若冰霜的美女!”
听众哄然大笑,立刻静下来了,于是演讲得以继续进行。
这位叫普列汉诺夫的俄国人借助了语言本身的特点,使用有意停顿,变换语调,调整语速等方法将“重武器”和“冷若冰霜的美女”隔开,给听众一种极大的反差,从而产生一种哄然大笑的结果,并且立刻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使他的演讲得以继续进行,可见,好的停顿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哈佛语言专家研究发现,停顿是因思想内容的表达和生理心理的需要,而在有声语言的链条上设置的间隙中断,是有声语言的“标点符号”。巧妙运用这个“标点符号”不仅能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活泼,而且,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语言表达效果。停顿要按照语境的规定进行,如果故意在不该停的地方停,会产生怪异的效果,甚至导致笑料。
哈佛大学在语音学上将停顿进行了分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法停顿。又叫自然停顿,一句话中间是不能停顿的。从语法上说中心语与附加语往往有一个小小的停顿,书面语用标点符号表示的地方要停顿,段落之间、句子之间也都要停顿。这个哈佛的学生几乎都清楚,不用我多说了。
2.感情停顿。又叫心理停顿,逻辑停顿为理智服务,感情停顿为感情服务,表示一种微妙和复杂的心理感受而作的停顿。
3.特殊停顿。为加强某种特殊效果或应付某种需要所作的停顿。
运用得当的停顿具有很丰富的表现力:,可以变含糊为清晰。第四,变松散为整齐,如有些排比句通过停顿变得很美,很有节奏,如写交通安全的一篇演讲稿中说:“每天的太阳是您的,晚霞是您的,健康是您的,安全也是您的。”要声断,气不断,情不断。这里要强调的是,停顿不是中断,只是声音的消失,它是气流与感情连起来的,有停就有连,而且在某种激烈、紧张的情况下需要连接。
连接就是在书面上标有停顿的地方赶快连起来,不换气,不偷气,一气呵成,渲染气氛,增强气势。表现停连技巧有三:一是气息要调节。比较大的停顿地方要换气,小的停顿要偷气(不明显地换气),另外要救气(一气呵成)。第二,接头要扣“环”。即两个内容相联的句子,句的结尾压低,第二句的起音也要低,这样两个句子中的音位差就小,给人感觉环环相扣。第三,层次要“抱团”。句子的末尾音节不要往下滑,每层的意思要有鲜明的起始感、整体感。
运用好停顿,能够将句子巧妙地断开,准确表达出语义,还能够使语言生动活泼,产生语言本身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所以,我们要提高说话水平,就要掌握好句间停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