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1843 年的3月到9月,25岁的马克思写下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这部手稿,这是他度蜜月期间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马克思一开始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

享受探寻真理的快乐,所以,他并没有发表这部手稿的打算。
实际上,马克思一生总是反复强调,写作的目的“是为了
解决使我苦恼的疑问”,“目的不是为了付印”,即使对
于自己全部的经济学研究,特别是《资本论》,马克思也
一向采用这样的态度。
什么是这篇手稿的主题呢?这篇手稿的主题是“法”。
法是社会文明的体现,而问题只在于“法”是什么,“法”
应该建立在什么基础上。
马克思的专业就是法学,他初上的是波恩大学。普
鲁士当局设立这所大学的目的,本是希望来自莱茵中上层
家庭的年轻人,通过格式化教育以及东部省份贵族学生的
影响,能被转化为地方上忠实的精英分子。不过事与愿违,
一旦把两拨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放在一起,造成的结果可能
就是火并。
由于政治活动被普鲁士严格压制,莱茵人只能通过打
架的方式来表达对普鲁士当局的满腔愤懑,波恩大学就这
样一度成为了严重对立的东西部青年的角斗场,而马克思
因为打架勇敢,遂被推为莱茵学生的领袖。1836 年,当校
园武斗由拳脚交加发展到佩剑决斗时,马克思的父亲不得
不下定决心,把自己好斗的儿子转学到了遥远的柏林大学。
出乎意料的是,马克思进入柏林大学不久,便被黑格
尔的学说迷住了。老马克思绝望地发现,那个每逢打架必
冲锋在前的“小野猪”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却是每天“浑
浑噩噩、盲目看书、在昏暗的油灯前做无聊的思考;不再
提着酒壶和佩剑疯跑,而改为不修边幅地穿着学士袍狂奔”
的哲学家(见父亲给马克思的信)。也许老马克思一辈子
都没搞清楚的问题是:黑格尔的神秘哲学与儿子需要学习
的法律之间,究竟有什么必然联系?
实际上,大多数人都像马克思的父亲一样不清楚法哲
学、法理学与法律学这三科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因为
法哲学是黑格尔独创的一门学问,在世界的其他大学里,
几乎没有这门课程,而使马克思着迷的,恰恰就是“黑格
尔这一派”的独门武功。
我们只需记住:德国意义上的法学,首先就是指法哲学,
而不是全世界四处流行的法理学和法律学。那么,它们之间
的区别究竟是什么呢?简而言之,法理学和法律学认为:法
律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实现个人的利益和权利的化,而
法哲学则认为:“法律的目的是促进公益,养成公德。 ”
法哲学瞩目于良法与善治,追求理想的制度模式,而法律
学瞩目于刑名责罚,追求的是“不坏的制度”。
正因为法哲学和法理学、法律学不是一回事,因此,
在德国,学习法学的“流人才”往往选择当教授,而
第二流人才则选择当国家公务员,只有差劲的才去当律
师。而这种风气的形成,就肇始于黑格尔在柏林大学开讲《法
哲学原理》。
老马克思本来希望儿子当律师或者公务员,但是,自
从接触到黑格尔学说,马克思便坚定地把“学者”作为自
己人生职业的。黑格尔对马克思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