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北京
北京是中国的七大古都之一,也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作为燕国、辽朝、金朝、元朝、明朝、清朝的都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位于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的交界处,西、南、北三面与河北省相邻,东南毗连天津市。由于历史地位特殊,北京人口众多,民族成分复杂。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明给北京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让人回味无穷。

北京
周口店“北京人”
1927年北京市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北侧发现了周口店遗址。1929年又在洞中发现了“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人工制作的石器和用火遗迹。它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发现的材料最丰富、最系统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阶段人类遗址。“北京人”大约于距今20万~70万年前在此居住,头部特征虽然较为原始,不过已经明显带有现代蒙古人种的特征。后来人们又在“北京人”上方的洞穴里发现了距今1.8万年的山顶洞人遗址和介于两者之间的新洞人遗址。有趣的是,古人们似乎以年代从远到近为依据,分别选择居住在龙骨山的一层、二层和三层。

北京
四合院·胡同
北京四合院,是北方住宅建筑中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布局方式,充分体现了中国“前堂后寝”的礼制规格。四合院的建筑形式从汉代开始逐步形成,到了唐宋时期已被广泛使用。它的布局一般在东南西北四面建房,中间围出一个院子,院子的外墙除大门外,没有窗户或通道与胡同相连,恰好满足了一个典型的中国封建家庭三世同堂的居住需要。
除了四合院之外,北京另一著名的民俗风景便是遍布北京城的大小胡同了。这些胡同,绝大多数都呈正东正西或正南正北走向,从而构成了北京十分方正的布局。北京城内的胡同目前大约有2000条,名称更是五花八门,像“油炸鬼胡同”、“挖耳勺胡同”等,虽然听上去有些可笑,但大多数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或许这也是一种生活的幽默。

北京
香山
香山是中国历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位于北京西山。西面和北面的山峰挡住了寒风,很适合植物的生长。远在金代时,这里就建有香山寺。清朝乾隆十年(1745)对该寺做了大规模扩建,改名静宜园。作为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之一,香山和静宜园内有多处古迹。香山四季景色不同,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香山红叶。金秋时节,香山漫山红叶,层林尽染,美不胜收。

北京
密云水库·黑龙潭
作为山区城市,北京境内的天然水源明显不足,人工水库就变得必不可少了。密云水库是北京主要水源,也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一座水库。它位于北京郊区密云县城北,面积188平方千米,常年水面面积为9133公顷,平均每年向市区供水10亿立方米,发电1亿多度,灌溉农田2666.7平方千米,最大蓄水面积可达285平方千米,1985年被列为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千百年前选择北京的人们唯一没有考虑到的就是供水方面的问题,如今这个缺陷已经被现代化手段填补了。
黑龙潭位于密云水库西北石城镇轱辘峪下,属于长城脚下的白河峡谷潭群。白河水倾泻而下,形成了数十个深潭。其中最有名的18个大潭合称为“黑龙潭”。奇特的是潭中的动物,如鱼、虾、蛇、龟、蛤蟆等均为黑色,也称得上是一种奇观。

北京
卢沟桥
卢沟桥位于广安门外的丰台区,迄今已经有800余年的历史。桥长266.5米,横跨永定河,“卢沟晓月”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这座桥一共有11个桥拱,桥身用巨大的汉白玉石砌成,建筑与设计都极具特色。桥栏由高近1.5米的281根望柱与栏板连接而成,每根望柱顶端都刻有一头大狮子,它的身上攀附有形象各异、或藏或露的小狮子。大、小狮子共计485只。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在这里发动了卢沟桥事变,这些石狮子由单纯的艺术品变成了侵华战争开端的历史见证。

北京
永定河
永定河是北京地区最大的河流,也是海河五大支流之一,与北运河、潮白河、拒马河、蓟运河一起统称为北京市的五大水系。永定河仅在北京市境内的主河道全长就有189千米,河床最宽的地方达3800米。
永定河原名“无定河”,是历史上有名的“灾河”,在三家店进入平原地区后就经常改道,屡次泛滥成灾。取名“永定”是为了求得河道安定。沿河两岸分布着很多古战场,算得上是京师的战略要地。

北京
龙庆峡
龙庆峡即古城水库,位于市郊的延庆县,古代称为“神峰列翠”,或者“古城九曲”。因为山谷中山奇水碧,迂回曲折,有“小三峡”的美称。峡谷口有个古城村,传说是辽代萧太后的花园行宫。流经这里的古城河两岸有众多的泉眼补给水源,河水终年不断。龙庆峡两边崖岸上的众多奇峰怪石堪称一绝。峡谷南面为八达岭长城,西北为松山森林公园,正西是海坨山,平均气温低于北京城区。龙庆峡现已成了北京人观光避暑的最佳去处。

北京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东、西、北三面环山,是世界上保存较为完整和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每座陵墓都依山面水建造,布局庄重和谐。陵区第一陵是明成祖朱棣的长陵,最后一陵是明崇祯帝朱由检的思陵。
此外,陵区内还建有明代妃坟7座、太监墓1座,并建有行宫、苑囿等附属建筑,周围筑有10个关城,虽然不能和金字塔相媲美,但也是墓葬建筑中的珍品。

北京
故宫
故宫又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市区中心,天安门广场北面,曾经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它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也是世界上较大的宫殿,占地72万平方米,于明朝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前夕开始建造。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前半部分为外廷,是皇帝理政场所。故宫的建筑古雅富丽、布局紧凑,堪称宫廷古典园林的典范。紫禁城一共有房屋8704间,在每间房子各睡一天都需要将近24年时间,但实际上,历代的宫殿主人经常用到的只不过是朝堂、书房、卧室而已。

北京
颐和园
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平方千米。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水面占全园的3/4。园中长达728米的长廊构思特别巧妙,将园内各个景点有机地联系了起来。颐和园是集中国园林之大成的艺术杰作,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不过,它的产生却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乾隆为了填补北京西郊一带已建好的4座大型皇家园林之间的空缺才建造了颐和园。但如今那4座园林不是损毁就是被淡漠,只有颐和园仍然保有旺盛的生命力。

北京
圆明园
中国历史上最富悲剧色彩的园林——圆明园位于北京清华西路北,明代曾是皇家园林,清代康熙年间被赐给后来成为雍正帝的四皇子胤禛。历史上的圆明园是长春、万春、圆明三园的统称,圆明园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园中景致中西合璧,独具匠心,仿若仙境,还收藏了极为丰富的文物珍宝,被西方人誉为“万园之园”。咸丰、同治年间,这座宝库两度被列强劫掠焚烧。全部园景被破坏殆尽。残留的一些汉白玉石栏石阶,一部分又被当时的奸商砸碎混在大米中出售。现在只剩下长春园西洋楼的雕花石柱等遗迹,在废墟中诉说历史的凄凉。

北京
雍和宫
雍和宫是北京市唯一一座保存完好且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由行宫改建而成的藏传佛教寺庙。它曾经是雍正皇帝作为贝勒时的府邸,乾隆皇帝就出生在这里。后来为了稳固边陲,乾隆帝把父亲的故居改建为佛地。因此雍和宫有着深厚的政治、历史、宗教、文化积淀,不仅是建筑园林艺术的精华,也是一座藏传佛教艺术博物馆。殿内8米高的弥勒大佛用整根白檀木雕成,已经被载入了吉尼斯纪录。

天津
天津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是环渤海和东北亚的重要港口城市,地处海河5大支流的交汇处,是联系北京与东北、华北地区的交通枢纽,被称为“河海要冲”和“畿辅门户”。作为华北地区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以及近代史上的八国租界地,天津文化像一杯鸡尾酒,融合了不同国家民族的不同文化风格,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魅力。

天津
渤海湾
渤海湾位于渤海西部,是中国渤海三大海湾之一。它北起河北省乐亭县大清河口,南到山东省黄河口。海湾有蓟运河、海河等河流注入。渤海湾海底地形大致自南向北,自岸向海倾斜,沉积物主要为细颗粒的粉砂与淤泥。在蓟运河河口,由于河口输沙量少和受潮流的冲刷,形成一条从西北伸向东南的水下河谷,至渤海中央盆地消失。渤海湾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夏热,四季分明,冬季海水结冰。海湾沿岸为淤泥质平原海岸,泥深过膝,湾内有天津新港。

天津
海河
提到天津的河流,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海河。海河是中国华北地区大河之一,五大支流分别自北、西、南三面汇流至天津。海河的河道狭窄弯曲,流域东临渤海,南抵黄河,西起太行山,北倚内蒙古高原南缘,被称为海河平原。海河对天津市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天津市最大的水源。历史上的海河,屡次泛滥成灾。新中国成立后,天津兴修了大量水库,疏浚、新辟了许多河道,极大地改变了海河的面貌,使海河能够担负起天津市旱涝调节及部分泄洪的重任。

天津
天津卫·大沽口炮台
作为守卫北京的最后一道门户,天津的地理位置始终至关重要。自元代以来,历朝历代的君王就在天津驻兵屯垦,这个小小的渔村最终发展成了华北地区的海防屏障——天津卫。今日的天津市,就是在当年天津卫的基础上逐步建设而成的。可以说,没有海防的威胁,就没有今天的天津市。
天津卫有很多清王朝统治者建设的炮台。其中,大沽口炮台处于防线的最北方,地位尤其重要,被称为“津门之屏”。这座炮台建于1816年,在近代中国抗击侵略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天津
杨柳青年画·泥人张
杨柳青年画是中国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它产生于明朝中叶天津西郊的杨柳青镇,因此得名。这种年画采用写实的画风,构图精美,色彩均匀,取材广泛,品种多样,既有版画的刀法韵味,又有绘画的笔触色调。最经典的造型怀抱鲤鱼的胖娃娃,已经成了杨柳青年画的标志图案。
泥人张则是天津另一样著名的民俗文化代表,是天津一张姓人家的祖传泥塑手艺。泥人张的彩塑泥人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造型生动,表情丰富,色彩讲究,取材广泛,在全国都有较大的名气。

河北
河北省位于我国华北平原的北部沿海,因为地处黄河下游以北而得名。古代的河北地处边陲,长期与塞外游牧民族作战,后来又成为守卫北京的屏障,军事地位相当重要。河北地貌类型齐全,各种大地貌单元都排列得井然有序。战国时期属于“燕赵之地”。史书上说“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这里流淌着浓郁的游侠精神,尚武风气代代相传,至今沧州仍是著名的武术之乡。杨氏太极就发源于这块土地。

河北
河北平原
河北平原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南至黄河,北抵燕山,西邻太行山,东濒渤海。这块平原绝大部分都位于河北省境内,因此称为河北平原。它的地貌差异很大,因太行、燕山山前的一部分是海河与滦河的沉积物堆积形成的冲积平原,所以河北平原又叫做海河平原。另外河北平原还包括黄河三角洲和滦河三角洲这两个较大的三角洲,以及渤海湾沿岸海拔5米以下的冲积—海积平原。河北平原交通便利,工业发达,资源丰富,8万平方千米的沃野良田让这里成为了华北地区主要的农业区。北京、天津、石家庄、邯郸、沧州等大中城市都坐落在这片土地上。

河北
雾灵山
雾灵山是燕山山脉的主峰,位于河北省兴隆县境西北部,本名伏凌山。明代时,大乘天真圆顿教第三代祖天真古佛将此山作为“求道灵山”,加之此山常年有云雾缭绕其上,始称雾灵山。雾灵山在古代就是旅游胜地,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曾经游览雾灵山,并在《水经注》中对此山作了记载。雾灵山常年云雾笼罩,变幻莫测,颇有仙风道骨的感觉,被清王朝划为清东陵的“后龙风水禁地”,封为皇家风水宝地。山区内栖息着种类繁多的珍稀动植物,目前是河北省重要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且加入了中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络。

河北
滦河
滦河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是华北地区的重要河流之一。它发源于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西北的巴颜图尔古山麓,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后称闪电河。在多伦县附近,有上都河注入,称大滦河,经两度曲折,转回河北省,在郭家屯附近汇小滦河后称滦河。此后,干流呈东南向,横穿燕山和冀东平原,最后在乐亭县与昌黎县间注入渤海。滦河全长877千米,流域面积5.44万平方千米,支流较多,水力资源蕴藏量丰富。其流域植被覆盖较好,河水含沙量也较少。干流上已建有潘家口水库、大黑汀水库。1983年建成的引滦入津工程全长234千米,平均每年向天津市输送8.1亿立方米的淡水。

河北
赵州桥
赵州桥又称为安济桥,位于河北赵县城南的洨河上。建于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元年(595~605),是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的。桥长64.4米,跨径37.0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桥两端肩部各有两个小石拱,不是实心的,可以用来疏导水流,减轻洪水的冲击力。这种造型叫做敞肩型,在世界桥梁史上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就是因为这种科学的设计和巧妙的构造,加上精良的石材,使得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赵州桥,在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数不胜数的地震之后,仍然能够巍然屹立。

河北
白洋淀
熟悉抗日战争历史的人,都不会忘记这个重要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白洋淀。白洋淀大部分位于河北省安新县境内,是一片总面积达336平方千米的天然洼淀,是河北最大的淡水湖和水产基地。河北境内南北河流在这里汇合。这里风景秀丽迷人,具有典型的北方水乡风物特色,是一片富饶的鱼米之乡,被誉为华北明珠。白洋淀人民还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小兵张嘎》就取材于这里的“雁翎队”。著名作家孙犁的《荷花淀》,孙厥、袁静的《新儿女英雄传》均以发生在淀区的故事为题材写成。白洋淀儿女的飒爽英姿,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传奇。

河北
邯郸
古城邯郸在战国时曾长期作为赵国的首都,“将相和”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城市,现在还留有蔺相如为廉颇回车让路的“回车巷”。直到汉末,邯郸仍然是全国五大都城之一。邯郸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它西倚太行山,东临滏阳河,富有煤、铁、石灰石和陶瓷土等矿产资源,因此手工业和冶铁铸造业都格外发达,有“冶铁都”的称号。同时又是中国十大陶瓷产区之一,古磁州窑的主要产地。邯郸已有3000年悠久的历史,是河北省最古老的城市。

河北
北戴河
北戴河位于秦皇岛市西南,南临渤海,北靠联峰山,西起戴河口,东至鹰角石,长约10千米,宽约2千米,是一处狭长的滨海风景区。这里地处海滨,气候宜人,盛夏时节日均常温仅有23℃,是一个度假消暑的绝美去处。相传汉武帝、唐太宗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北戴河有海滨二十四景,景景宜人;而那凝聚于山海之间的优美传说和名胜古迹,更让人禁不住遐思迩想。至今这片海岸附近还流传着孟姜女哭长城的哀伤故事,徐福东渡的悠长传说,还有曹孟德横刀立马写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激昂历史。

河北
山海关
万里长城是世界奇迹之一,而山海关则是万里长城的起点。山海关古称榆关,又称为渝关、临闾关,在河北秦皇岛市以东10多千米处。山海关的城池建筑于明代,筑城人是明朝开国名将徐达。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城池就是关口。城高14米,厚7米。全城有4座主要城门,还建有多种古代防御建筑,气势宏伟、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是一座防御体系比较完整的城关。
山海关箭楼上的横额巨匾“天下第一关”,笔法苍劲有力,庄重洒脱,为明朝举人萧显所书。相传萧显擅长书法但家境贫穷,受到邻居老太太的资助,便写了“天下第关”四个字送给老人。当时朱元璋正在征集“天下第一关”的匾额,见到老人献上的字龙颜大悦,出重金补上最后的“一”字。于是老人又找到已经做官的萧显,萧显用头发在纸上甩出一个“一”字,这就是山海关城楼上匾额的“一”显得特别洒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