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王尔德童话》   快乐王子(节选)

 

第二天一整天,小燕子坐在王子的肩头上,给王子讲自己的见闻。他给王子讲红色的朱鹭,它们排成长长的一行站在尼罗河的岸边,用它们的长嘴去捕捉金鱼。他讲到司芬克斯,它和世界一样大,住在沙漠中,知道世间的一切。他讲起那些商人,跟着自己的驼队缓缓走着。他讲到那些小矮人,他们把扁平的大树叶当船,度过大湖泊,他们常常和蝴蝶发生战争。”

“亲爱的小燕子,”王子说,“你给我讲了好多稀奇的事情。可稀奇的就是世间的人们所遭受的苦难。没有什么比贫穷更不可思议了。小燕子,你到这个城市的上空去飞一圈吧,告诉我你都看见了什么。”

小燕子便在城市的上空飞着,他看见富人们在漂亮的住宅里寻欢作乐,乞丐们却坐在大门口挨饿受冻。他飞进阴暗的小巷,看见饥饿的孩子们,他们苍白的小脸没精打采。在一座桥下的桥洞里面,两个孩子紧紧搂在一起取暖。他们非常饿,看守的人却高声叫着,把他们赶到了雨中。

小燕子飞了回来,把看见的一切告诉王子。

“我浑身贴满了黄金,”王子说,“你把它们一片片地拿下来,给穷人们送去。活着的人都相信黄金会使他们幸福的。”

小燕子将黄金叶子一片一片地啄了下来,快乐王子变得灰暗又难看。他把这些纯金叶片一片一片,送给了穷人。孩子们的脸上泛起了红晕,他们在大街上开心地玩着游戏。“我们现在有面包了!”他们喊叫着。

下起了雪,严冬到了。街道像是用银子做成的,长长的冰柱如同水晶做的短剑,悬在屋檐下。行人都穿上了棉衣,小孩子也戴上了红帽子溜冰玩。

可怜的小燕子觉得一天比一天冷了,但是他却不愿离开王子,他太爱王子了。他只好趁面包师不注意的时候,从面包店门口啄点面包屑充饥,拍着翅膀来取暖。

后,他知道自己快要死了。他用剩下的一点力气,飞到王子的肩上。“再见了,亲爱的王子!”他喃喃地说,“你愿重让我亲吻你的手吗?”

 “我真高兴,你终于要到埃及去了,小燕子,”王子说,“你在这儿待得太久了。不过你得亲吻我的嘴唇,因为我爱你。”

“我要去的地方不是埃及,”燕子说,“我要去死亡之家。死亡和睡眠是一对兄弟,不是吗?”

他吻了吻快乐王子的嘴唇,然后就跌落在王子的脚下,死了。

就在此刻,快乐王子的雕像内响起了一声奇特的爆裂声,好像有什么东西破碎了。王子那颗铅做的心裂成了两半。天气的确太冷了。

第二天一早,市长由市参议员们陪同着,来到广场散步。他们走过圆柱的时候,市长抬头看了一眼雕像。“我的天啊!快乐王子怎么如此难看!”他说。

“的确很难看!”市参议员们异口同声地叫道,他们平时总是附和市长的意见。大家纷纷走上前去细看。

快乐王子剑柄上的红宝石已经掉了,蓝宝石眼珠也没有了,他不再是黄金的了,市长说,快乐王子比一个要饭的乞丐强不了多少。

市参议员们附和着说,的确比要饭的强不了多少。

市长又发现,快乐王子的脚下还躺着一只死鸟。他说,真应该发布一个布告,禁止鸟类死在这个地方。于是市书记员把这个建议记录了下来。

几天后,他们就把快乐王子的雕像给拆了。大学的美术教授说,既然他已不再美丽,那么也就不再有用了。

快乐王子的雕像被放在炉里熔化,市长还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如何处理这些金属。当然,市长建议再铸一个雕像,他自己的雕像。

市参议员们不同意,他们还吵了起来,每个人吵着要铸自己的雕像。他们就一直吵了下去。

“多么奇怪啊!”铸像厂的监工说,“这颗破裂的铅心在炉子里熔化不了,只好扔掉了。”他们便把它扔到一个垃圾堆里,死去的小燕子也躺在那儿。

天使们知道,这城市里珍贵的就是那颗铅心和死去的小燕子。在天堂的花园里,小燕子可以永远地放声歌唱,快乐王子也可以尽情快乐。

 

 

序言

经典阅读的意义

曹文轩(当代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儿童经典阅读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

    众所周知,读书,是一个人不可忽略的重要的精神活动和文化享受,是一个孩子成长为栋梁的捷径,甚至是一个民族的希望。那么,读书是如何引导并帮助我们成长的呢?

    ,读书可以帮助我们扩充经验。因为一个人亲身经历的事情毕竟很少,他的经验是有局限性的。在人生经历之外,我们扩充经验的的办法大概就是读书了。书本所包含的丰富经验会帮助我们扩充生命内容,增加生命厚度,提升生命质量。

    第二,读书可以创造经验。比如,我们读过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一个叫圣地亚哥的老人到海上捕鱼,历尽艰难,才捕到一条马丁鱼。在拖着这条马丁鱼返程的时候,却有无数鲨鱼紧跟船后,将马丁鱼吞食殆尽。回到港口,看见这条鱼只剩下一副骨架,老人虽然失望却并不沮丧。这个小说告诉我们:这个老人,你可以消灭他,但你永远不能打败他;在重压之下,人可以有一种优雅风度。如果你看过这篇小说,理解了它的题旨,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类似事情的时候,就知道了什么叫失败,什么叫胜利。那么,你对胜败就会有一种非常哲理的理解,你就创造了新的人生经验。

    第三,读书使我们高贵。这是读书容易为我们所忽略,但却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我把这句话送给你们。有些人,如果他不读书,我们无法想象结果会怎样。比如,鲁迅。鲁迅是一个瘦小、干巴的老头,如果他不读书,走在大街上,你未必会看他一眼。可是今天,每当我面对鲁迅当年的黑白照片的时候,我犹如来到了高山之下,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他压迫着我。这种巨大的力量是读书读出来的,是书本给了他一种气质、一种力量、一种境界。读书使他变得崇高而高贵。读书有一种非常奇妙的力量,它不仅可以改变你的内心,而且可以改变你的外形,影响你的谈吐、举止,使你获得一种气质。

    读书,它就是一种宗教。在古代,读书人对书本是十分虔诚的。读书之前,必先净手清心,甚至焚香沐浴。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宗教行为。我们对书,应该有一种敬仰之心。如果,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丢掉书本,那么,我们什么也不会丢掉了。读书的问题,对社会而言,是读与不读的问题;对学校而言,则是读什么书的问题。而现今,中小学生的阅读状况是令人担忧的。他们手中的书,有些只是好玩、有趣、热闹,在我看来是根本不值得一读的书。这些书对中小学生的写作无益,对成长有害。

    其实,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书:有文脉的和没有文脉的。而那些所谓好玩、有趣、热闹,会破坏你的阅读趣味的书,就是没有文脉的书。而经典,文脉自存。阅读经典,文气——文学的精魂会由纸墨顺着你的指尖,渗透进你的血液。不妨以我的亲身经历为例。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曾近乎痴迷地阅读鲁迅的作品。到了初中,我成了当时班上,甚至全校写作好的孩子。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个作文题,我挥毫而就,竟写了三本作文本。作文的时候,我就觉得鲁迅的精神、鲁迅的思想、鲁迅的境界,乃至鲁迅说话的语气,就顺着我的笔流淌到我的作文本上。当时,我不知道这叫什么,现在我知道了,它叫“文脉”。大家审视一下,你们手中的书都是有“文脉”的吗?你有足够的鉴别力和自制力吗?

    所以,中小学生的阅读应该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甚至是监督之下进行,而这种阅读才可能是有效的;不能由着自己去追求所谓“快乐阅读”,因为85%的经典作品的阅读都不可能让你快乐。你读安徒生的作品能快乐吗?你读《卖火柴的小女孩》能快乐吗?一味追求低层次的情感刺激和享受,只会让你变成一个轻飘飘的、没有质量的人,一个肤浅的、对世界缺少深刻认知的人。你愿意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吗?

阅读经典,让我们明锐、深刻而优雅。各位,我们不得不重视阅读所带给我们的影响。阅读之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