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1889 年,19 岁的皇帝大婚,皇后与太后同出一族,是慈禧太后兄长的女儿。慈禧太后希望借助这次联姻更加巩固她叶赫那拉氏一族的地位。另外,依据惯例,皇帝还会有多名妃子。 在这些妃子中,有一对年轻的姐妹。十五岁的姐姐被封为瑾妃,1924 年去世后谥号端康;小两岁的妹妹则是珍妃,25 岁便香消玉殒,后面的内容则会提到她悲惨的经历。婚庆大典结束后,将要收回实权的皇帝接着举行了“亲政”仪式。
  对于皇帝亲政,慈禧太后似乎没有什么异议,第二次垂帘听政的她立即交出了皇权。没有要求任何荣耀的慈禧依据宫中条例,从慈宁宫移居到了宁寿宫。这是有先例可循的,1795 年,执政60年的乾隆皇帝在“让位”时也调换了自己的寝宫。如今,慈禧太后效仿乾隆皇帝并且住进了他当年的寝宫,就是在昭示人臣她已经将皇权交还给皇帝。对此,朝中官员也是予以支持的。然而,退位对乾隆皇帝或者是慈禧太后并没有多大影响,他们依旧留有原来的权力与威望。这一点,很容易被不懂得中国政权以及习惯的人忽视。西方人对于这两个人的“退位”和“退休”有些混淆。乾隆皇帝在1795 年退位,被尊称为太上皇,这代表他的地位要高于当时的皇帝。无论何时何地,太上皇拥有比皇帝更高一层的权威和声誉,可以全然无视皇帝所颁布的谕令。虽然他将皇位禅让给了自己的继承者,但是他依然保有的权力,裁定朝中相关事宜,并被朝中官员所信服。在所有颁布的诏书上,要先书写太上皇的名号,其次才是皇帝的,这无一不在宣告世人,太上皇是朝中有权威的人。
  慈禧太后交还皇权后,其威望虽然比不上退位的乾隆皇帝,但她的地位依然要高于当时的皇帝,于情于理也应如此。“老佛爷”并非什么特殊的尊称,这本来就是慈禧太后应该得到的称谓。哪怕她没有“垂帘听政”,她也会因为自己是皇帝的生母以及在皇族中的辈分而享有比光绪皇帝更高的权力。倘若下一任皇帝即位,那么她将升为更为尊贵的“太皇太后”。依据历史资料,慈禧的确得到了这个称谓,光绪皇帝驾崩后, 她曾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奉为太皇太后,死后也是以太皇太后的规格名义葬入皇陵的。
  可见,慈禧太后的经历地位并不适合被称为“遗孀”,不过我们也没有再好的词汇去形容她了。事实上,无论是“老佛爷”还是太后,这些称谓都在肯定她的能力和性格。不然,一定会有人提出问题,为何一个遗孀可以权倾天下呢?这个人不了解,太后所享有的权力不但高于先帝以及先帝的妃子甚至还会高于当时执政的皇帝以及皇帝的正宫妃子。这些人的地位等级被划分得一清二楚,皇帝和皇后要对太后以及太妃的恭敬,无论是去她们寝宫里拜见,还是她们到皇帝和皇后的宫殿来,没有得到允许,皇帝和皇后是不能擅自入座的。
  有几次,我曾随宣统皇帝拜见端康太妃,即光绪帝的妃子。她的辈分较高,宣统皇帝每次拜见显得极为恭谨。拜见太后时,他显得更为尊重, 因此如果看到哪本书中记载光绪帝的地位低于太后时,就无需对此惊讶不已了。自1898 年9 月份后,慈禧太后的确总乐于羞辱皇帝,不过她的地位高于皇帝的实情只是为了表明其身份的尊贵而已。
  我希望不要就此下定结论,任何一位辈分高于皇帝的妃子都能决定朝中的重大事宜。只要不被册封为太后,任何一位太妃都没有这个能力。除非这个妃子比如“老佛爷”开始摄政,不然她无法拥有皇帝的特权。出于律法的需要,才规定太后的地位高于皇帝,以便在某些突发的状况, 临时或者彻底收回皇帝的特权。在中国,这种行为是合乎法理的。不过, 太后必须得到朝中重臣的拥护,否则她不会废除皇帝的,这会让她面临诸多困难。朝中也会出现反对皇帝的情况,这时地位尊于皇帝的太后就成为了限制皇帝的合适人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