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越调】小桃红
  杨果
  采莲人和采莲歌①,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
  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
  曲②,司马泪痕多③。【注释】
  ①和(he):相互唱和、应和。采莲歌:泛指我国南方地区妇女采莲时唱的歌曲。
  ②南朝旧曲:指南朝陈后主所制《玉树后庭花》,由于“以绮丽相高,极于清荡,男女唱和,其音甚哀”而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
  ③司马泪痕多:化用自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译文】
  采莲人唱和采莲歌,杨柳岸边一叶小舟轻轻地划过。那一片欢声笑语,全然不顾忌把静夜中的鸳鸯梦惊醒。怎么了?此时有人独自来到江楼上。别唱那让人伤心的南朝旧曲,以免引得失意的人落泪。【赏析】
  这首小令语言婉曲而隐讳,含蓄地传达出了作者对于朝代兴亡更替的深沉感慨。
  作者杨果是由金入元的诗人,金朝灭亡五年之后才出来做官。有这样的人生经历,才使得作者心中藏着深切的兴亡之感,而这番感慨通过这首曲子抒发得淋漓尽致。曲子开头就散发着民歌的芬芳:“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简单平凡的两句便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描绘了出来:柳外荡舟、莲歌相和,充满了诗的韵味。接下来的两句,“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告诉了读者原来时间已是夜晚,这一片欢声笑语却丝毫不顾虑会不会惊扰了夜间的美梦。《诗经》中已有“夜如何,夜未央”的名句,这里作者问一句“夜如何”,更是增添了曲子纯朴的民歌风味。在夜晚一片欢乐的氛围中,却“有人独上江楼卧”,一下子转到了凄凉的气氛中。在夜晚的一片欢歌中独自走上江楼,多么清冷,多么孤独,与前面那一派热闹和欢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冷热相间,悲喜交错,使悲凉更显悲凉,孤独更显孤独,正如王夫之所说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诗绎》)。
  那个独上江楼的孤独人心中有着什么惆怅?在曲子结尾,如画龙点睛一般的交代了出来,同时也点明了曲-T的真正意蕴。“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南朝旧曲指的是陈后主所制的《玉树后庭花》,这首曲子往往被称为··亡国之音”。在这里,作者以陈后主暗喻金宣宗、哀宗的荒淫无道,也暗中令读者从现实回溯到那个已逝的朝代。于是,金朝的腐败、元代的黑暗都包含在这寥寥数语之中。‘‘司马泪痕多”一句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句。但白居易抒发的是沦落天涯的感慨,杨果抒发的却是故国黍离的哀思。这样一个化用,正是诗人为了更深地隐蔽自己的见解,由此来调动读者想象的积极性。末尾三句令曲子的意味更加延展开来,作者心中深沉的叹息也在这里得以抒发。
  诗歌要求以经济的篇幅,表现丰富的内涵;以婉曲的语言,抒发深沉的感情。这首曲子通篇没有刻意修饰的辞藻,也没有过于平直浅露的话语,却获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作者将自己的见解隐藏在了这几句看似平凡实则婉曲的词句中,含蓄曲折地将复杂深沉的情感传达了出来,使得曲子余味环绕,引发读者无穷的想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