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二、中国孩子区分学得和习得的重要意义
  1. 英语学不好,主要是缺习得
  “二语习得论”产生于美国,但该理论对于“学得”和“习得”的区分, 对中国人的学习尤其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试想,如果语言学习存在“学得”和 “习得”两种方式,那么中国人学不好外语,是否是少了“习得”的原因?绝大 多数学习者都在学课文、做题和考试中循环往复,埋头苦学,很少有人把精力投 入在听故事、读小说等无意识的习得上。英语从小学一直学到大学,在“学得” 上花了很多工夫,在听说读写各项技能上却均达不到理想的程度。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习得”均没有受到应得的重视。
  2. 轻“习得”是因为受汉字和应试教育影响
  中国人重“学得”而轻“习得”,主要是受汉字影响和应试教育影响。 当今世界广泛使用的文字中,汉字是的非拼音文字。汉语中“字”和“音”的不对应,使中国孩子在习得了汉语听说之后,还要费劲地“学”一套和语音没什么关系的符号。在很多中国人的理念里,“识文断字”才是学习,不学“认字”, 就不是学习。所以读印刷在书里的“字”,被家长认为是重要的。由于受汉字学习影响,很多中国家长认为英语学习也应该从字母学起,从一开始就要学课文、念课文。英语学习里的“听说领先”、“听力打通了再读”等理念,尚未推广到一般家长的意识里去。其实,对于英语这样的拼音文字来说,“音”的习得是不可或缺的步,“字”只不过是对“音”的“记录”罢了。有了音,才能阅读。 那么如何对“音”进行获取呢?是使劲地“学”——跟读、背诵,还是大量地听?答案显而易见:当然是大量听的“习得”更容易、更有效,想想我们中文的“听 力”是怎么得来的吧。
  另外,国内应试教育也促进了“学得”,削弱了“习得”。学什么考什么, 只考课本内的内容,学生们当然围着课本转了。课堂之外的习得被边缘化,无人重视。到了应用之时,学生们往往发现,自己会的那点儿课文上的句型,干巴巴的,捉襟见肘,根本不够应付日常对话;自己苦背学来的那点儿单词,既不够看 懂原版电影,也不够看懂原版小说。
  3. 缺少“习得”理念,导致儿童外语启蒙总是走“学得”的弯路
  由于在大多数中国人的理念里,外语只能学得,所以对儿童的外语启蒙,也总是走“学得”的道路。比如,让刚接触外语的儿童去学一套教材,听说读写齐上,并从一开始就学习语法。这么做,严重违反了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放弃了儿童与生俱来的、比成年人强很多的“习得”优势,而用他们所不擅长的“学得”方式费劲地学习,弄不好会毁了儿童学习外语的兴趣。
  三、习得才是适合儿童的方法
  1. 理论基础:习得即 the natural way(自然法)
  “二语习得”是外语教学界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至今已有 40 年的历史。 “二语习得”理论是在研究“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和原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早期的研究者称其为 the natural way(自然法)。研究者们发现,儿童都是习得语言的天才,放在什么环境中,都能轻而易 举地习得那个环境里的语言。那么,儿童是如何成为语言高手的呢?尽管他们 所接受的语言是有一定控制的,但他们没有“有意识”地被人教过,也不是“有意识”地学习过。他们和成年人(通常是父母)之间的语言交流是伴随着真实 情景的,他们使用语言的能力来自于大量的、无意识的交流,他们通过“自然的吸收”掌握了语言。因此,我认为“二语习得”理论是目前值得我们家长去了解的学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