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序一

多角度沙龙:一个思想分享的大趴

多角度沙龙是由资深媒体人徐金琪创办的具有媒体人气质的公益沙龙, 其主旨是:创造“创造”的平台,相信“相信”的力量。沙龙口号是 “换个角度看世界”,坚持“继承不死的理想基因、重振疲惫的英雄梦想”,关注年轻人,更关注年轻态!

徐金琪在工作实践中总结提炼出“多角度思维”,多角度沙龙便是这种思维的载体。多角度思维是一种价值观,承认世界的多元性和事物的多面性;多角度是一种方法论,在实践中要随时变换思维,不但要在同一时空内选择多个角度来看待事物,还要穿越不同时空来看待事物的前世今生。多角度思维要求呈现出世界的多元、人性的复杂,要能够展现事物存在的舞台,能够引发思辨,并且能够以穿越时空的“瞻前顾后”来展现起因、发生和发展。

创始人徐金琪简介

徐金琪,曾任中央电视台记者、《一线》栏目策划、《大家看法》记者组组长、黑龙江电视台法制频道记者、《今天消费报》新闻部主任兼编辑部主任。多次在全国性新闻业务培训班担任讲师,并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举办专题讲座,为北京电视台、广东电视台、搜狐网等媒体机构组织专场培训。其作品《房产疑云(上、中、下)》于2008年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全国法制节目长片一等奖。

序二

多角度沙龙诞生记:换个角度看世界

简单的形式,热点的内容,实用的知识,多元的思想;

锐的话题,娱乐的表达,广泛的传播,畅通的渠道;

多赢的合作,热烈的情怀,即兴的互动,融洽的气氛。

201310月下旬的北京,天气渐冷,尤其是夜幕降临之后,虽然还没达到“冻手冻脚”的程度,但是北风一吹,街上已没有几个人愿意考验自己的意志力了。在“宇宙中心”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的一间民宅里,正在上演“冰火两重天”的一幕。几十平米的室内坐满近二百人,他们的热情让正在分享的讲师汗流满面。而一门之隔的开放阳台上,三位候场的讲师把床单披在身上仍瑟瑟发抖。室内外不时传来笑声,室内是观众们被讲师逗笑的,室外则是候场的讲师无奈的笑。脱口秀演员Tony Chou现在肯定特别后悔自己被安排在个出场,因为他再想进到温暖的室内还需要等待几个小时。温暖的室内其实也没有那么舒服,因为来的人太多,讲师基本没有走动的空间,很多听众只能坐在地上,几个小时沙龙下来,腿酸疼酸疼的。有一位女孩更是把自己“挂”在了天花板上听讲,这一幕被“低位”的听众抓拍并上传到了网络上。妹纸,你这是“要火”的节奏啊!

这就是我们多角度沙龙次举办时的火爆场面。创办者徐金琪说,这样的场面既在他的意料之外,又在他的想象之中。徐金琪是一位资深媒体人,曾在中央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电台、报社等机构工作过,有着丰富的媒体工作经验。过去这几年,他把自己积累的这些经验进行梳理和系统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多角度思维”。他尝试在各个机构讲授这一理论,包括电视台、培训机构和大学校园。多角度沙龙是他核心理论“多角度思维”的另一个产品,这个系列讲座的诞生有点偶然,也有点厚积薄发的意思。

换个角度看世界

多角度沙龙没有经过艰难的孕育过程,它诞生在几个偶然的电话瞬间。201310月,徐金琪受邀举办一场线下活动,但是由于时间紧、任务急,他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进行“高大上”的策划,所以只能把策划做到简单易行,只保留核心价值的部分。思来想去,这个简单的形式就是“分享+互动”模式,也就是后来我们看到的多角度沙龙的模式:每期4个主题演讲,每个演讲20分钟,然后是5分钟的现场互动,结尾是观众扑向喜欢的嘉宾进行深度交流。沙龙只有一个主持人,前几期都是徐金琪自己出马。他对我们说:“复杂的形式会让听众忽视你要传递的核心,我们的讲座非常简单,每期没有统一的主题,我们要让来听的人各取所需。但是我们的讲座必须有统一的气质,要坚持换个角度看世界,要给人传递正能量。”我们的分享也是这么做的。

从形式确定到沙龙举办只有一周的时间,于是期沙龙的几个讲师就能选择熟悉的朋友。后来,很多来过沙龙分享的讲师相互之间也慢慢成为了好友。至于沙龙的主持人,徐金琪只能自己冲锋陷阵了。徐金琪给与自己关系不错的几个朋友打了电话,朋友们欣然答应,于是在几个电话之后,就有了这样一次看似偶然的沙龙。了解徐金琪的朋友说,这个看似偶然的沙龙,其实是他多年厚积薄发的成果。我与徐金琪大哥是多年的朋友和同事,也是“多角度思维”的受益者和追随者,我们分享给大家的不是成功学,而是一种思维模式,是一种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多角度沙龙,不提供答案,提供的只是更多的角度。

坚持疲惫的英雄梦想,继承不死的理想基因

当下的社会愿意谈梦想,打开电视几乎都能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你的梦想是什么”。我们的多角度沙龙不把梦想说出来,却把梦想作为坚持不懈的追求。徐金琪认为,坚持理想是稀有品,并非所有人都能够凭借超越自己的意志力坚持下去,“每个人都做过英雄梦,但是在追梦的路上会感到疲惫,会感觉孤独。不是每个人都是理想主义者,但是理想的基因就在每个人的心里。我们就是要让疲惫的英雄梦重新振作,让沉睡的理想基因不死。”《看天下》杂志采访过徐金琪,他说过这样一段话:“梦想易碎,要好好珍惜。有梦想才能走得远。很多时候我们都被现实捆绑住了。当看到有人还在做这些充满理想的事情时,我就想送他们一程。”他创建多角度沙龙的目的之一就是寻找同行者,相互给予鼓舞和力量。

我们多角度沙龙的讲师都是普通人,来这里给大家分享的也都是自己的经验和经历。如果让我们自己总结,真正的平等或许是这个沙龙与生俱来的特性。这里没有明星,可是当我们站在台上,又会感觉自己好像就是“明星”。这一点在电视台工作的蒋超有着深刻的体会。他作为讲师参与了两期沙龙,还作为主持人主持了沙龙的特别活动,他在这里玩得很嗨。他说自己以前也会像很多人一样,在百度里搜索自己的名字,虽然自己的电视作品已经有很多,但是搜索量很少,搜索结果也不精确。参加了沙龙之后,他再搜索,会发现很多自己在多角度沙龙上的活动,这也着实让他兴奋了好一阵。

不怕暴露不完美,做到简约不简单

多角度沙龙吸引的是本来就有相同气质的人,这种简单的模式吸引了很多同类。我们知道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在办类似的活动,也有很多“高大上”的论坛、讲座,但是这里对我们来说却有不一样的感觉,会有很多意外的小“惊喜”。每次多角度沙龙的交流时间,徐金琪都会接到类似的邀请:“这里的场地小了点,下次去我那里办沙龙吧,也给我们带带人气,我那里能坐300多人。”还有不少大学对多角度沙龙的讲师提出了讲座邀请。现在,多角度沙龙已经成功走进校园,在有些学校已经成为了一个固定的品牌活动。

沙龙连续火爆,这让我们自己有点“沾沾自喜”了。于是我们开始思考,沙龙为什么从一开始就火了?听众为什么而来?徐金琪初的设想是让所有来的人都能在这里各取所需,“只要有一个话题你喜欢就行”,这个思路从沙龙的主题设置就能够看出来。比如期4个主题分别是脱口秀、恋爱心理学、微营销、综艺节目揭秘,第二期主题又换成了娱乐明星、电视节目研究、创业、心理学,第三期的主题则是经典回顾、网络教育、采访技巧、自媒体营销。但观众是否真能做到各取所需,从目前来看,谁也没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来沙龙分享的讲师都是真诚的,真诚到不在意暴露自己的缺陷给大家看,我们不要高大全,因为我们本来就不完美。来这里的观众也不是听我们教育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很平凡,我们在一起交流,观众也是多角度讲师团的潜力股和备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