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在当今世界,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在各种各样的媒体上,吸引人们眼球和对耳膜有冲击力的,莫不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概念了。它与“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一样,是出现频率、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一个名词。这是因为,它不仅属于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东方大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属于这个国家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更属于中国人民。
  现在,这个概念问世已经30多年了。它已经走向世界,使世界各国政党和人民都知道它。如今,它无时无刻不在向世界人民彰显着自己特别的魅力。
  因此,国际社会迫切地想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想深入理解“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为什么要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主题和主要内容是什么?它有什么现实意义?
  于是,这就需要首先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和名词入手,进行解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
  其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一个普通的概念和名词,而是一个命题。所谓命题是指一个判断的句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真命题,是科学的论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上,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曾把“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作为“正确的命题”进行分析和阐述。应该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命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1. 命题由邓小平提出
  这个命题是邓小平次提出来的。
  正是由于邓小平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概念,中国共产党把邓小平称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也正是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成功地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 命题的完整原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原意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它出自于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词:“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这段讲话的内容很丰富。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 命题提出的时间
  命题提出的时间是1982年9月1日。
  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历史将会永远记住这一天。这一天,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吹响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号角。从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了自己的路径选择。路选得对,比什么都重要。实践证明,这条路选对了。
  4. 命题的实质
  命题的实质,是坚持走中国自己的路。
  这要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谈起。
  在谈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之前,有必要先对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式上讲的那段话进行分析。邓小平在讲“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有一个大前提:这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这个大前提很重要,是不能忽略的。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是什么?中国的具体实际又是什么?二者怎样结合呢?
  邓小平在这里讲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就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普遍原理。这些普遍原理来自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邓小平在这里讲的中国的具体实际,就是指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现状。一切都要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现状出发。例如,中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的关键,是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国情很好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搞教条主义,也不能搞经验主义。
  这就出现了两个问题: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指导,同时又必须结合中国改革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这就是“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 命题的内涵
  归结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是什么呢?
  根据邓小平的开幕式讲话,可以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概括起来是:中国共产党依据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紧密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在改革开放中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统一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