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书摘一:嫦娥奔月
后羿射掉了九个太阳后,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后羿的妻子叫嫦娥,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她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一天,昆仑山上的西王母送给后羿一颗仙药。据说,人吃了这种药能长生不老,还可以升天成仙。后羿明白自己吃了这颗药,他从此就会离开嫦娥。他不想吃这颗药,就让嫦娥将它藏在百宝箱里。
这事后来被蓬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这颗仙药弄到手。八月十五这天清晨,后羿要带弟子出门去,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晚上,蓬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嫦娥想,让蓬蒙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她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
后羿回来后,不见了嫦娥。他焦急地冲出门外,只见皓月当空,月亮上树影婆娑,一只玉兔在树下跳来跳去。妻子正站在一棵桂树旁深情地凝望着自己。“嫦娥!嫦娥!”后羿连声呼唤,不顾一切地朝着月亮追去。可是他向前追三步,月亮就向后退三步,怎么也追不上。
乡亲们很想念好心的嫦娥,在院子里摆上嫦娥平日爱吃的食品,遥遥地为她祝福。从此以后,每年八月十五,就成了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
国学胎教解读:这是个有些伤感的神话故事。善良的嫦娥为了不让蓬蒙为害更多人,毅然吃掉了那颗仙药。她飞到了月亮上,一个人留在那里,远离了心爱的丈夫。讲故事时,妈妈可以告诉宝宝,地球和月亮虽然距离遥远,但怀念却没有空间和时间的距离——人们永远怀念着嫦娥。
书摘二:竿上取物
徐文长,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流传着许多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的故事传说。他爱国爱乡、亲近平民、蔑视权贵、严惩贪恶,素有“北有阿凡提,南有徐文长”之说。
徐文长从小就善于动脑筋思考,他聪明、机智也充满了情趣。
徐文长的伯父很喜欢他,时常想些法子逗他玩,考他的思考能力。有一次,伯父领着徐文长来到一座贴着水面、桥身既窄又软的竹桥边,把两只水桶装满了水,对徐文长说:“我想考考你,你能提着这两桶水过桥,我就送你一件礼物。”
少年徐文长想了一下,就脱下鞋,用两根绳子把小桶系住,然后再把装满了水的木桶放到水里,就这样他提着两根绳子走过了木桥。
伯父还想用一个更难的法子把徐文长难倒。他说:“既然你过了桥,礼物我当然要给你,但必须要按我的要求去取礼物。”说着,他就把那件礼物吊到一根长竿顶上,并且告诉徐文长:“你既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又不能把竹竿横下来。”
伯父想,这下徐文长就没有办法了。
但徐文长摸了摸后脑勺,马上就想出了取礼物的方法。只见他拿住竹竿一直走到一口井边,然后把竹竿向井里放,
当竿顶快到井口时,他就顺利地拿到了那件礼物。
伯父被聪明的徐文长惊呆了,不禁拍手称赞:“真是聪明的徐文长啊!”
国学经典解读:这个故事展现了少年徐文长的过人才智、聪明伶俐。当然,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解读这个故事。正是因为伯父时常提出难题,才养成了徐文长思考的习惯。日常生活中,妈妈是不是也可以让宝宝多回答一些问题、解决一些问题呢?
书摘三:黄香温席
东汉时期,在江夏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他和父亲相依为命。黄香是个孝顺的孩子,他对父亲非常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夏天时,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困了,都准备睡觉去,这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儿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
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
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国学经典解读:百善孝为先,在中华民族,孝是位的,因为它符合人内心的本性。黄香以孝为先,获得了世人对他的传颂,是因为他自然真切地流露出对父母的爱和关怀。爸爸妈妈要相信,肚子里的小宝宝将来也是个和黄香一样孝顺的孩子。
书摘四:曾国藩背书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中通过讲述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做官等方面的道理,展现了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毕生追求。
可曾国藩小时候的天赋却并不高,但他刻苦勤奋,规定自己每天必须背诵出一篇文章, 否则就不能上床睡觉。
一天晚上,夜深人静之时,万籁俱寂,少年曾国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朗读很多遍了,还是背不下来。背不下来不能睡觉,他只好一直诵读此文。
这时候,家里来了一个小偷,潜伏在屋檐下,希望等这个读书人睡觉之后翻进屋子里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曾国藩去睡觉,只听他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不耐烦了,实在忍不住了,跳出来大声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
正当曾国藩不知发生了什么时,接下来贼人继续说:“你这么翻来覆去地读,我听了都能背下来了。”只见那贼人将那文章很流畅地背诵了一遍,然后轻蔑地看了曾国藩一眼,扬长而去。
这件事对曾国藩触动很深。而曾国藩从此知耻而后勇,刻苦治学,奋发图强,通过后天的不懈努力,终于成为历史上罕有的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奇才。
国学经典解读:这个小偷很聪明,至少其天赋要比曾国藩高许多,但是他却走错了方向,沦落为“梁上君子”。反观曾国藩,笨鸟先飞,他的努力使得他终成为一代名臣。胎教时,妈妈可以说,正确的目标和勤奋学习,都是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
书摘五:三尺巷
在江苏泰州,有相邻的两户人家,一家是本城的大户商贾人家,而另一家则有人在京城做官。这一年,两家都在修建宅院,修建得差不多了,在砌围墙时,两家为地界发生了争议。两家都想将围墙往外扩一下,如此一来,中间巷道狭窄得几乎不能走人了。争来争去,从上一辈说到现在,各说各的理,谁也不肯退让半步,双方一直僵持着,谁也不准谁动工。
商贾大户仗着财大气粗自然是不肯相让,说:“做官就可以仗势压人吗?”而做官的那一家也是不甘示弱,说:“有钱就不讲道理吗?”于是连夜写信送往京城,想让官人出面干涉,压商贾大户让步。没多久,官人来了回信,家人满心欢喜地打开,不料信上却写道:“千里来书仅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信上说的很明白,官人谦让的气度让家人感到很羞愧,于是按官人之意,在原地界退后三尺砌上围墙。对面那一商贾人家,也听说了官人的来信,如此的胸怀让他们深受感动,也在原地界退后三尺砌上围墙。
这两道围墙中间形成一条巷子,后人就给这条巷子取名为“三尺巷”。“三尺巷”的宽度,不是三尺而是六尺宽。
国学胎教解读:当年宰相府第,已荡然不见痕迹,唯六尺巷的故事,仍在这块土地上流传,象征着一种气度和胸襟——邻里人际关系远比死的砖瓦重要,宝贵的生命和时间远比无价值的喟叹和纷争重要。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官人的信写的是一堆大道理,而不是这首诗,其结果又当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