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舍得是一种智慧
    佛家有云:“有舍便是得。”舍得,是一种人生胸怀的体现,更是一种哲学智慧的表现。舍与得呈现的是因果关系:有舍有得,敢舍敢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这句话虽似绕口令,舍得的哲学智慧却已全然包含在里面。
    有生皆苦,在于太多的人都喜欢追逐一些不可得的东西。这痛苦的根源便是在该舍时,舍不得,该得时,忘了该怎么得。人生总不完美,想要得到,就先要舍弃,就像一个手里面已经抓了一把糖的小孩,如果想要去拿苹果,就必须把糖放下。可惜太多人不懂得这个道理,鱼和熊掌欲兼得,把自己折腾得疲惫不堪,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鱼跑了,熊掌也没了。

    有一只海鸟趁着捕鱼的渔民不注意,悄悄飞下叼走了一条鱼。这个举动被一群乌鸦看见了,乌鸦扯着嗓子追逐海鸟,企图抢走那条鱼。海鸟虽然飞得快,但乌鸦的数量实在太多了,后海鸟把自己折腾得十分疲累,心神涣散下不小心将嘴里的鱼掉了出去。而这时候,一直舍命追赶海鸟的乌鸦终于放弃了目标,开始朝着鱼落下的地方飞。
    海鸟终于摆脱了被追逐的命运,它如释重负地栖息在树枝上,心想:看来那条鱼不是什么好东西,在衔着它的时候,我恐惧烦恼;现在没有了这条鱼,我倒是内心平静,去除了忧患。

    海鸟想要得到鱼,就必须舍弃轻松与自由,被一群乌鸦追赶;想要得到轻松与自由,就必须舍弃嘴里的鱼。这便是舍得的精髓所在:有舍才有得,舍在前,得居后。
    舍得之道体现于万事万物中。人的一生,无不面临着选择,面临着舍与得。当然,不仅是人,自然界的生物也无不面临选择,面临舍与得。
    自然界中的很多生物虽然弱小,亦知舍得的智慧。诸如壁虎舍尾,而得宝贵生命;夏蝉舍外壳,而得自由高歌;雄蜘蛛舍命求爱,而得繁衍。

    有两个人死后,灵魂飘到了上帝面前。
    上帝说:“你们俩生前并未有过什么恶行,因此下辈子还可以做人。”
    这两个人一听,都为自己下辈子依旧拥有做人的资格,而不是变成猪马羊之类的动物而欣喜不已。
    上帝又说:“不过这做人也分两种,一种是专注于‘得’,这种人一生都得在向别人索取,并且可以得到。一种是专注于‘舍’,这种人一生都在放弃与付出。”
    听了上帝这么说,其中一人马上抢先说:“我要做‘得’之人,我要索取和得到!”
    上帝点点头,对另一个人说:“那你就只能做‘舍’之人了!”
    那人点头说:“能做人已属不易,不敢再奢求!”
    这两人后来回到了人间,重新做了人。他们各自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呢?
    “得”之人变成了乞丐,他每天都在向别人索取,并且可以得到一些残羹剩饭。
    “舍”之人变成了富翁,他乐善好施,每天都在放弃与付出,资助那些贫困人士。

【感悟】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得到,也没有无缘无故的付出,一味想获取而不愿付出的人,往往都无法达成心中所想。
    舍得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懂得舍得之道的人,永远不会患得患失。当你与名的鲜花失之交臂时,想想第二名的掌声也很动听;当你的别墅和跑车被突如其来的灾祸摧毁时,想想还有家人的关怀与温暖;舍弃了太阳的光辉,还有星星的璀璨;舍弃了花朵的芬芳,还有小草的繁盛。豁达的人总善于在失去一些东西之后,发掘出其他美好的事物。

【舍得的智慧】
    有人说,人生如戏,只不过演绎的不是戏曲,而是选择;也有人说,人生如茶,只不过品味的不是茶香,而是舍得。选择了一个方向,也就放弃了另一个方向;舍弃了一件东西,或许会得到另一件东西。所以人生的得失其实无法去衡量,那些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是看淡得失的人。

    有些东西该珍惜,有些东西要舍弃
    岁月如河,谁也无法挽留它匆匆逝去的波涛。然而,在漫漫人生路上,有繁复的琐事,有无情的伤害,也有幸福的微笑,春日的温暖,如何才能为自己的人生减负呢?
    佛法之中,常被世人利用的智慧,就是“随缘”和“放下”,然而也恰恰是被误解深的。正如放开脚步才能往前迈进一样,佛陀教导我们要舍得、布施,只有舍掉陈旧不堪的执着,才能得到新的观念、思维;只有放下不切实际的妄想,才能轻松上路,才有机会比别人跑得快、跑得远。所以,舍得的真意是珍惜,放下的本义是爱惜。
    人生还要学会珍惜,珍惜那些来之不易的、对我们有利的事物。诸如友谊、爱情、荣誉、人格、事业等,一切真善美的东西,我们都需要珍惜。甚至在不幸的遭遇、平淡的生活、普通的交往当中,我们也应该学会珍惜。
    人生要学会舍弃。舍弃暂时的安逸,可以获得一生的幸福;舍弃一条残臂,可以保全整个生命;舍弃一时的执念,可以赢得一世的轻松。

    很久以前,有一座香火很旺的寺庙,寺庙里有一只蜘蛛,长年累月,它也染上了佛性。有一天,佛路过这座寺庙,进入寺庙里,他看见了这只蜘蛛,便问:“蜘蛛,你知道这个世界上该放弃和值得珍惜的是什么吗?”蜘蛛回答:“得不到的和已经失去的。”佛说:“我三千年以后再来问你这个问题吧。”佛说完便走了。
    之后,蜘蛛仍然在这座寺庙中生活。人们依然每天前来寺庙许愿,而蜘蛛每天也为他们的故事而感动。时光如梭,就这样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三千年。佛又来到了这座寺庙,他仍然问这只蜘蛛:“蜘蛛,你现在知道什么是这个世界上该放弃和值得珍惜的吗?”蜘蛛没有悟出,仍然回答:“得不到的和已经失去的。”佛笑了笑,说道:“好,那我三千年后再来问你这个问题。”佛说完又走了。
    蜘蛛仍然在这座寺庙里生活。然而,有一天,它的平静生活被打破了——一阵风刮来了一滴甘露,这滴甘露就落在蜘蛛的网上。这只蜘蛛非常喜欢这滴甘露,它每天都看着它,觉得自己幸福极了,时间仿佛也过得快了许多。但是,有一天,又刮来了一阵风,把甘露也带走了。蜘蛛失去了甘露,非常伤心,就这样悲伤地熬过了漫长的日子。
    又过了三千年,佛再一次来到了这座寺庙,他又问蜘蛛:“蜘蛛,你现在知道什么是这个世界上该放弃和值得珍惜的吗?”蜘蛛深有感触,但仍然回答:“得不到的和已经失去的。”佛说:“你和我一起到人间一趟吧,你会明白一切的。”于是,蜘蛛便随佛来到了人间。
    佛帮蜘蛛投胎转世,蜘蛛成了一个官宦人家的小姐,取名叫珠儿。同年,它曾经爱慕的甘露也投胎转世,成了当朝的金科状元。
    一次,皇宫设宴,珠儿和甘露又一次相遇了。甘露生得仪表堂堂,举止温文尔雅,自然获得众人的瞩目,这其中包括皇帝的女儿——长风公主。珠儿并没有着急,因为她固执地认为,她和甘露的缘分是上天注定的。
    一天,珠儿去寺庙烧香,正好遇到了陪母亲来还愿的甘露。珠儿含情脉脉地朝甘露走去,然而,甘露文质彬彬地问:“小姐,您有什么事吗?”珠儿脸色一白:“怎么,你不认识我了吗?我是珠儿呀,就是两千多年前遇到你的那只蜘蛛啊。”甘露非常不解,他仍然客气地说道:“这位小姐,非常不好意思,我想你是认错人了吧,我并不认识你,也不明白你说什么。”说完,甘露就扶着母亲走了。
    珠儿陷入了无比的悲痛之中,她很不解:既然这是一份上天注定的姻缘,又为何这么难?几天后,当珠儿还沉浸在痛苦之中时,她得知了两件事情:一是皇帝把自己的女儿长风公主许配给了金科状元——甘露;二是皇帝把她许配给了自己的儿子——甘草。
    听到这个消息以后,珠儿彻底崩溃了,她突然觉得人生没有了任何意义,从此一病不起。甘草正欢天喜地地准备珠儿和自己的大婚,当得知珠儿大病不起时,他伤心极了。他经常去看望珠儿。后一次,甘草握着昏迷之中的珠儿的手说:“珠儿,你知道吗,自从在父皇的大宴上看见你的那一刻起,我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你,所以我才费尽千辛万苦请求父皇把你许配给我。如果你死了,我也不想独活了……”此时的珠儿,已经渐渐听不见了,因为她的灵魂已经慢慢地离开了自己的躯体,她看到默默流泪的甘草,感觉心在尖锐地疼痛。
    正在这时,佛出现了,他依然问珠儿:“现在,你能告诉我什么是世界上该放弃和值得珍惜的吗?”珠儿依旧含着眼泪说:“得不到的和已经失去的。”佛摇摇头,说道:“难道你还不明白吗?甘露只是你生命中的一个过客,他是由长风带来的,也是被长风带走的,所以他注定是属于长风公主的。而甘草在你生活在寺庙中的那段日子里,一直默默地注视着你,爱慕着你,只是他没有勇气告诉你。而你,甚至从来没有低下你那高贵的头颅看他一眼。”
    这时的珠儿早已经是满含热泪,她看着自己身边的甘草,突然明白了,她喃喃自语地说:“原来,在这个世界上该放弃的是执念,值得珍惜的是身边所拥有的美好。”

【感悟】
    珠儿因为不懂得及时舍弃妄念,珍惜眼前的美好,才导致几千年的徒劳守候。而一个能够让自己的人生不留遗憾的人,在面对抉择时,总是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该舍弃的毫不犹豫坚决舍弃,该珍惜的义无反顾永远珍惜。
    然而,纵观俗世中的人群,将珍惜与舍弃错位的大有人在:有人舍弃了亲情的美好,将物质享受视为一切;有人舍弃了高尚的人格,将权利欲望视为所有;有人舍弃了纯洁的心灵,将追名逐利的奔波视作生活的全部。这样的人,只会与欢乐渐行渐远,向晦暗和悲剧步步逼近。
    所以,不重视亲情、友情、时间、机会、健康的人,只能等到无法挽救时,才发现原来它们的重要性。而那些能果断放弃贪心、攀比、嫉妒、仇恨的人,自然会拥有自由自在的灵魂。

【舍得的智慧】
    佛曰:“执念是苦,放下近佛。”“梦幻虽美终是梦,珍惜眼前始为真。”所以,珍惜该珍惜的,放下该放下的,我们才能够抵制尘世的烦恼和痛苦,静享内心的祥和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