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问与答:关于宝宝睡眠的常见问题:从出生到3个月
1.宝宝吃奶睡着后,我需要给他拍嗝吗,这样会把他吵醒吗?
需要!你肯定不愿意看到他把整顿“饭”都吐出来,然后再吃一顿吧。吃完奶后,宝宝会变得非常安静和满足,经常会很快又睡着,尤其是在白噪声和舒适襁褓的帮助下。所以把他弄醒拍嗝或换尿布都可以。
顺便说一句,在晚上的时候,你可以在宝宝的屁股上抹上一层软膏,防止他在夜间尿尿或排便刺激皮肤。
2.我很困惑。让宝宝吃两边乳房,或者只吃一边乳房以便他吃到营养丰富、脂肪含量高的后乳,哪种能让他睡得更好?
母乳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它会随着喂奶而自动转变。先流出的乳汁(前乳)富含蛋白质和抗体,并且含有大量水分可以让宝宝解渴。但10到15分钟之后,乳房排空了,乳汁流速变慢、变稠,乳房开始分泌富含脂肪、甘甜的后乳。
有些专家担心,让宝宝在每边乳房吮吸5到10分钟只能让他吃到富含水分的前乳,导致更多夜醒。他们认为宝宝必须吃到脂肪更多的后乳,才能产生睡意(就好像吃一顿大餐后我们会犯困一样)。
其他专家则认为,宝宝每次吃奶时吮吸两边乳房能获得更多乳汁。(每次喂奶的前几分钟更多的乳汁快速流出,接着放慢到一滴一滴的。)
以下是我个人的建议:两种方法都试试,看哪种更适合你的宝宝。
如果吃一边乳房就能让他在夜间睡4个小时,那么就没有必要换边。但如果他看上去总是很饿或体重增长缓慢,那么让他吃一边乳房5分钟,再换到另一边,吃上10到15分钟(甚至更长)。这样,你的宝宝可以从一边乳房吃到前乳,然后从另一边乳房吃到后乳。(而且,每次喂奶后,乳房里剩余的后乳都会留在那里,为下一次喂奶增加卡路里。)
有趣的是,吃配方奶的宝宝睡得很好,尽管口配方奶和后一口毫无差别。所以,没准儿前奶、后奶这回事也没那么重要。
3.为什么我的宝宝天一亮就醒?
即使在睡觉的时候,宝宝也能感受、听和看。清晨的光线照射在他们紧闭的双眼、小小的头骨上,让他们停止分泌褪黑素,并打开他们的生物钟。
你可以用遮光的窗帘挡住阳光,让宝宝多睡一会儿。另外,白噪声也能遮盖清晨的鸟叫声、狗叫声、交通噪声和邻居家的声音。有时候,白噪声甚至能够帮助宝宝成功地忽略清晨的光线。
4.可以让宝宝睡在我胸脯上吗?
我不赞成这样做。曾经有一对夫妇半夜给我打电话,说他们4周大的宝宝从爸爸的胸脯上掉下来,撞在床旁边的墙壁上。(那个爸爸不是故意让宝宝那么睡的,他太累了,这只是个意外事故。)
幸运的是,这个宝宝没有受伤,但像这样的跌落极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5.食道反流会让2个月大的宝宝哭闹及频繁夜醒吗?
许多宝宝都有轻微的反流,我们把它叫作“吐奶”。很少有宝宝需要治疗,等到4到8个月时这种症状就会消失。
但是,需要警惕的是,在过去的10年里,被诊断为食道反流的宝宝数量猛增。从2000年到2003年,增长了4倍,而且还在继续增长。但是,有研究表明,我们很多时候都过度诊断了食道反流。除非宝宝们体重不增,每天有5次以上大量吐奶,否则不应该被当作食道反流来治疗。
对于仅仅哭闹,其他情况良好的宝宝来说,治疗食道反流的药物不会比蒸馏水更有作用。有可能的是,这些宝宝的腹部不适可能只是胃、结肠反射的过度反应(消化系统的正常蠕动)。
在科罗拉多州公共健康部做的5S研究中,许多已经服用食道反流药物的爱哭闹的宝宝,在家长学会如何用5S安抚哭闹和改善睡眠后,都可以停药了。
6.我的宝宝醒来后大汗淋漓,即使开着电扇也是。这是不是说明他太热了?
太热会导致大汗淋漓。在宝宝睡着30分钟后,检查他的耳朵,看是否发红、太热,再摸摸脖子,看是否有汗。
如果他太热的话,让他只穿纸尿裤,用薄薄的棉单子包裹,再开着电扇或空调保持凉爽。
但如果他不热,那么他在后半夜汗多可能是因为处在深睡眠状态(非快速眼动睡眠的第三阶段)。在这种深度睡眠阶段,呼吸会变得缓慢,脸部非常平静——奇怪的是,我们有些人(宝宝和大人)会出很多汗,会把头发都打湿。
7.怎样纠正我1个月大的宝宝日夜颠倒的问题呢?
以下是可以在一个星期左右纠正这个问题的三个简单步骤:
·多带宝宝出去散步,享受充分的日光照射。(夏天好避免阳光直射,以防晒伤。)如果天气太冷无法出去的话,就在家里享受日光浴,尤其是在清晨,这样有助于宝宝设置生物钟。
·白天用背带多背宝宝(或者使用秋千椅),向宝宝灌输“白天是用来活动的时间”这个概念。
·在所有小睡和夜间睡眠时,使用襁褓法和强劲、隆隆的白噪声。
恐惧:可怕的干扰——来自心灵
比利已经4岁大了,总是有点儿焦虑。他会观察其他孩子玩上几个礼拜,然后才能鼓起勇气试着玩新秋千或滑梯。他还讨厌像鞭炮声这样大的噪声。
每天晚上比利都要花上90分钟才能睡着。在学步初期,他从来没有拥有过一个泰迪熊,但却要紧紧地握住妈妈的手,直到睡着。
在他2岁半的时候,他妈妈在家人的压力之下,给他试用过“哭个够”。他哭了2个小时,然后还倒退了两大步,在之后的几个月里,对与妈妈分离更加焦虑。
随着时间的流逝,比利逐渐有了一些好转,他的睡前程式终于减少到了30分钟。
但是,有一天晚上在他睡觉的时候,他爸爸烤焦了面包片,弄响了火警警报。比利在恐慌之中惊醒,哭泣不止。从那之后,他又回到了需要90分钟才能入睡的模式,在接下来的5个星期里,都必须握着妈妈的手才能睡觉。
很少有成人会记得在他们1岁的时候,在黑暗的房间,怀着与爸爸妈妈分开的恐惧独自入睡。但在小孩子的心里,这肯定是非常可怕的经历。
当孩子开始蹒跚学步探索世界的时候,突然转身发现只有自己一人,肯定会特别困惑,也特别害怕。对于像比利这样敏感和谨慎的孩子来说尤其如此。怪不得“妈妈在哪里”这样的问话会突然升级成惊骇地大喊:“妈妈在哪里?!”
分离焦虑非常非常普遍,在15个月到30个月间达到高峰。尤其在旅行、疾病或有大变动(例如搬家、新学校或新生儿)的时候,分离焦虑更加常见。
不过,分离不是让小孩子恐惧的事情。当你的小天使到了2或3岁的时候,他会遭遇许多忧虑的事,从雷鸣到恶狠狠的狗再到野兽、恐龙和虫子。
还远不止这些。到了3到4岁的时候,新的恐惧会接踵而来!3岁大的孩子会逐渐意识到他们比所有人(除了“话都不会说的小宝宝”)都矮小、瘦弱,都迟缓。难怪他们会突然害怕强盗、巫婆和坏人。
当孩子从父母那里感受到愤怒或压力(比方说,因为如厕训练的困难)时,也会引发新的恐惧。
稍微大一些的学步儿也会因为自己的设想而感到恐惧。他们知道自己不应该乱咬或乱撞,但想要这么做的欲望却还在心头涌起。所以为了压制“做坏事”的渴望,他们会把自己的冲动设想在各种各样的东西身上。(“野兽抢了我的玩具,他还想咬我!”)
谨慎型的孩子有着更多的恐惧感,通常更加严重,持续时间更长。另一方面,你可能会希望你那样精力充沛、自信的小家伙会有多一点儿恐惧感,这样他就不会只为了好玩儿就从操场的滑梯上跳下来!
不管是什么原因,小孩子开始有了脆弱感,这种感觉会引发以前从未有过的恐惧。帮助孩子克服这些恐惧感的关键是,跟随他的脚步,用确定、可靠的方法增强他的自信心。以下是成功做到这一点的一些方法。
开始的时候要认可他的恐惧感,不带任何批判
当孩子告诉你他的恐惧,不要立即否认它们。(“亲爱的,那只是个噩梦,看,衣柜里没有坏人吧。”)更不要翻白眼或嘲笑他,也不要叫他胆小鬼。
为什么?因为逼着孩子面对他们的恐惧,或轻视他们的恐惧,会让恐惧变成恐慌。
你无需感到奇怪。恐惧通常都是不合理的,它们在真实世界中可能并不存在,但在我们的想象之中却真实存在。我们被逼得越紧,就会变得越害怕、担心,承受的压力就越大。
这也是为什么用逻辑来平息孩子的恐惧通常都会彻底失败(“亲爱的,真实生活中是没有怪物的!”)。对于害怕的孩子来说,逻辑就如同对害怕的大人一样不起作用。(设想一下,用“在汽车事故中死的人比空难多得多”来赶走某人对坐飞机的恐惧。)
所以,帮助你那恐惧的孩子好的办法就是,重复他对你诉说的恐惧。用你擅长的“快餐守则”和“学步儿语”(见166页)向他表达诚恳的认可,表示你站在他那一边,你“懂”他的感受。(“那个鬼真的太可怕了,是吧?我不喜欢他那吓人的声音,你觉得他什么地方可怕?”)
稍后,等他平静下来之后,听到你安慰的话语就会舒服很多:“妈妈和爸爸都在这里,我们在这里保护你。我们把你的娃娃也放在这里陪你。你想要我开着大厅的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