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企业都要学会“务实”

近几年,一个由华为内部人士挑起的话题引发了企业管理界的广泛关注。 这个话题就是: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每个人对华为的看法、对这个 问题给出的答案可能各不相同。但是对这一问题的讨论非常符合华为总裁任正非的气质:时刻保持危机感,并务实地思考企业的未来。
众所周知,华为的成功离不开任正非的强势领导,华为上下充斥着由任 正非个人的领导特质塑造而成的那种自强不息、踏实进取的企业文化。
我们可以先看看华为到底是如何踏实进取的。也许从这里,我们可以更 进一步地研究探讨华为在未来会不会倒下,或者在多长时间里会倒下。
华为在海外的个融合计费项目是印尼 M8 项目。实际上,这个项目 也是通信业界屈指可数的融合计费项目。所谓融合计费是通信行业的一个专 业提法,是指预付费和后付费的方式可以灵活转换的支付系统。
显然,印尼的客户方对华为的信任是足够的。可能正是因为这份信任, 客户把全网搬迁原有计费系统的项目交给了华为,但也提出了在 6 个月内交 付商用的要求,这几乎只有常规时间期限的一半。
任务如此艰巨,以至于无论是一线工作人员还是总部支持团队,都在工 作上和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华为先后派四五批研发专家团到现场与客 户交流,其中有两批是大规模的,每次都有 20 多人的专家队伍。其根本目的, 就是要弄清楚客户的真正需求,例如:哪些是重要的需求,哪些是紧急 的需求,哪些是不必要的需求等。
只有通过不断沟通和真正清楚了解这些情况,才能实现终的优质交付,才能体现出华为一贯坚持的“实现客户梦想”的基本原则。双方五六个团队封闭在酒店里,白天开会,当天夜里就要做出会议纪要,并进行相互确认。在此过程中,华为的本地员工发挥了很大作用。他们既是一线工作人员,又担任翻译和沟通的角色。研发部门也非常卖力,对客户所提出的问题,他们都尽可能地给予现场解答。对于客户提出的要求,他们也 会仔细地分类整理:可以做的、必须做的、没必要做的、无法做到的。然后 坦诚地与客户进行沟通,直到终达成一致。由于准确地把握了客户的需求,并突出了重点,确保了进度,所以该项 目终成功地按期交付客户使用,并受到印尼合作方极高的评价。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是由一个个“任务”的完成来推动的。完成了一个任 务,再接下一个新的任务。正是在不断地接受这样的挑战中,企业才能持续 向前发展。同样,任何一个企业,都是由一个个员工构成的,只有这些人踏 实、努力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这个企业才可能走得更远。
评价一个企业是否能够在未来继续生存下去,首先要看这个企业是否有 一种务实的文化,有一群务实能干的员工。一群虚夸、浮躁的员工,一支冒 进、缺乏实干精神的队伍,肯定成不了事。
那么,什么是务实?怎样才能建立起务实的企业文化呢? 务实代表着一种专注于解决问题的精神。正是因为这种精神,企业才能将视线集中到实际问题层面,在实践的磨炼中强身健体。 务实意味着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不做“假、大、空”之事,专注于
目标,不急不躁,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目标。 正是务实二字背后包含着这样的文化精神,我们才认为务实是一种力量,是一种通向未来的必要保证。如果你的公司缺少了这种精神,那无论公司规 模有多大,团队的成员多有才干,公司未来都不可能有长远的发展。
明确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还要知道,务实的企业文化 与企业的管理者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首先,管理者必须具有超前意识和危机意识。 管理者无法确保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超前意识和危机意识,但管理者本身应该具备这种意识。管理者本人具备超前意识和危机意识,就能带动或 影响企业的所有成员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不断努力进取。就像任正非 在《华为的冬天》里所体现出来的那种精神:“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许你不会失败,也许你走在同行的前列,但只要你停止这种超前的思 考,意识不到前进的道路上仍然问题众多,危机四伏,那么,你离失败就不 会远了。
其次,管理者本人也要有实干精神。 著名管理学家大野耐一曾著书说,答案永远在现场。他号召所有管理者走出办公室,深入到工作现场去发现问题,了解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一个管理者如果没有实干精神,他就会产生错误的示范作用,团队成员
会受其影响,容易形成一种华而不实的企业文化,他还面临管理者更重要的 问题:他不可能真正准确地把握企业的脉搏,往往无法做出准确、及时的判 断与决策,这会造成管理的滞后性或者脱离实际。
那么,务实精神是如何得到示范与传播的呢?同样以任正非为例。
大概在 1996 年,华为发生了一次“市场部集体大辞职”事件,当时有 一大批老员工,为了给企业输入新鲜的血液,主动提出辞职。这次事件是华为从农村市场走向城市市场的一个重要标志。当时的办事处主任也面临转型, 也就是从重关系型转变为综合素质型。但是在这种调整面前,一些人表现出 畏惧、逃避甚至是抵制心理。事件结束后,有一位当时参与这一次事件的市 场部经理被“发配”到了山东。但是,这位经理并没有泄气,而是忍辱负重, 变得更加勤奋努力,并终创造出了骄人的业绩。
任正非给予了这位部下特别的肯定。他用“烧不死的鸟是凤凰”来肯定 这位员工的实干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决心。这件事也成了华为文化的一个醒目 的标志。事实上,这个事件的影响要深远得多—今天的华为,干部“能上 能下”就是一个突出的文化特征,“能上能下”体现出华为人务实的实干主 义精神,以及对官僚主义、虚幻主义的排斥。
确切地说,“华为精神”中类似这样的“标志”有很多。也正是这些标 志,传递出一个管理层的信念:我们只相信、只欢迎那些愿意实干,愿意挑 战困难,与公司一同解决问题的优秀人才。当这样的信念日积月累,终固化为一种全员信念的时候,全员务实进取精神面貌终会形成。唯有务实才有出路。当华为人概念中的务实仍一如继往,继续发扬光大 时,我认为华为在可预见的未来依然会稳稳地位居全球 500 强的名单中。而 对于我们来说,在变化的未来面前务实的精神不可或缺,而这一切在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管理者本人或者管理层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