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读《世界知识年鉴》一天,我们在报纸上看到有关美国的报道,就很自然地聊起美国。因为父亲曾经送给我们兄弟姐妹每人一本《世界知识年鉴》,让我们了解世界各个国家不同的政治、经济、军事情况。通过读书,我对美国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看到那篇报道,父亲就跟我对比中国和美国的国情,他说,两国纬度相似,面积相似,但是国家的自然条件相差很多。美国山很少,大片的平原,可耕地面积非常大;中国可耕地面积要少得多,大片的沙漠、荒滩,寸草不生,人也无法居住,还有戈壁滩等生活条件非常恶劣的地方。美国的石油、煤矿资源非常丰富,人口也很少;中国的人口对国家来说是一个很沉重的负担,要每个人都有饭吃,有衣服穿,确实不容易。他对比了中国和美国的农业和农业的生产方式。
  在江西那段日子,我跟他一起生活了大概八九个月,他跟我谈了很多很多,从对政治问题的看法到对我家庭生活的、关心。
  他反复通读了马恩列斯的著作后,又反思了自己几十年的工作实践,对自己充满自信。他说,过去我只是有实践经验,现在我又有了理论。又有理论,又有经验,将来无论再遇到什么事,我都不怕了。
  那段时间,他思考自己的前半生,对自己从事的经济工作做了一个总结。他说,在军事方面、外交方面,他确实不如,在这方面是个天才;但是在经济方面,因为他介入得很早,几十年积累下来一点经验。
  他总结他有关经济工作的实践,说他的经济管理经验完全是从实际工作中,根据中国国情逐步积累起来的。他是根据中国的国情制定经济政策的。从江西苏区开始到陕甘宁边区,到建立东北根据地,到全国解放,地域逐渐扩大,人口也逐渐增多,经济结构也逐渐复杂。他一直没有间断地搞经济工作,经验积累从简单到复杂,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全面。
  他跟我们反复说过,全国人民吃饭穿衣的问题都在他肩上,这个担子非常重,责任非常重大,作为主管经济的他一定要让老百姓的生活有所改善,稳步前进,要一年更比一年好。只有这样,老百姓才能觉得共产党好,觉得共产党真是为他们的利益着想。他说,我管理经济的经验主要是从实践中来的,是根据中国的国情逐步发展起来、丰富起来的。
  有一次,父亲和我讨论了一个和汇率有关的问题,我们争论来争论去,谁也说服不了谁,后也没搞清楚。我记得回到北京后,父亲特地把当时人民银行的一位副行长叫到家里请教这个问题。副行长给父亲讲得非常清楚,父亲听明白了以后,又告诉了我。
  父亲还提到香港问题,因为他一直主管全国经济工作,他很清楚香港在我国贸易中占有怎样的位置。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主要靠出口少量的农产品、工艺品换取外汇,购买国家急需的机械设备和药品,而香港在我国的国际贸易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所以他说,即便是到了香港回归的时候,我们也要保留它的位置,不改变它的性质,因为中国需要外汇,中国需要和国际上进行经济交流。我那时还不知道,父亲早在1938年就安排人到香港建立了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并开始利用香港进行国际贸易,为根据地解决一些药品和收发报设备。办事处就是华润公司的前身。
  P3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