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清代是我国历后完成中华民族国家的朝代。从康、雍、乾三代三大经济区统一疆域的后完成,到近代民族国家疆域观念的确立,几乎经历了一个半世纪。这个过程是由内外两种因素互相交织推动的。内因是各民族、各地区经历了长期的交流和融合,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意识自然而然地萌生和形成,后达成了共识;外因是与西方列强势力的接触和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冲击了数千年中国传统的疆土意识,后不得不放弃封闭落后的“天下观”,融入世界政局的大潮流中去。按理而言,内因是主导因素,但在中国这样一个特定封闭的地理环境而又有传统强势文化的国家,没有外来更强势力量的冲击,其本身自然发展的动力是微弱的、进度是缓慢的。这几乎与中国近代化的过程有同步之感。虽然中国国家意识萌发很早,但由于在亚洲东部早崛起帝国周围的民族在经济、文化远远落后中华,除了朝贡臣服,没有其他关系。故其疆界观念没有形成的条件。进入清代,整个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康熙帝又是我国历史上具有科学头脑而又有世界意识的皇帝,因此,《尼布楚条约》的签订,能对其产生很大的触动。如果遇上一个颟顸昏庸的皇帝,那近代国家疆土观念的萌生,恐怕还要迟上几十年。
19 世纪中叶以后,世界的格局已不允许大清帝国仍然沉睡在“天下之中”的美梦中,内外的各种因素不断地刺激和推动着近代国家意识的产生,后终于产生了具有近代国家意义的“中华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