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也谈《也算肖像》

蓝英年

五年前得后兄带我去鲁迅博物馆,不是去参观,因为我已经参观过几次了,而是替鲁迅博物馆“解决一些问题”。接待我们的是夏主任。所谓问题就是叫我鉴别汝龙先生家属送来的几本俄文书。原来是几本俄语语法,没有价值,我如实告诉夏主任了。汝龙先生1949年学过俄语,这几本书大概就是那时买的。他住在民族宫后面,我从师范大学下班回家有时在他家喝杯茶。他曾说过他翻译的契诃夫小说是从英语翻译的,很想从俄语翻译,但未能如愿。我也感到遗憾,至今我们阅读的契诃夫小说竟不是从原文翻译的。当然,汝龙先生翻译得很流畅,不用重译了。

我看夏主任面善,便利用“解决一些问题”的机会向她提出非分的要求:看看鲁迅的俄文藏书。没想到夏主任慨然允诺,并马上带我到藏书室去。我们进入神圣的藏书室,我心里充满对伟人和人类文化的崇敬。她带上白手套从书柜里取书,取出的第二本便是漫画集《也算肖像》。我请她翻两页,这两页是阿维尔巴赫和拉狄克。我脱口说:“真是一本好书!”鲁迅的俄文藏书不多,有的我在别处见过甚至读过。我们很快就看完了。

我为鲁迅博物馆“解决一些问题”,鉴别几本我在大学读烂了的语法书,换来参观鲁迅藏书,值了。此后我与鲁迅博物馆再无联系,继续为台湾远流出版社重译《日瓦戈医生》。

大约过了半年,得后兄和夏主任突然造访。得后兄常来常往,并不奇怪,夏主任来访不同寻常。果然,她带来《也算肖像》漫画集的复印件,把复印件交给我,并没说什么。我理解是希望我翻译,我不是说过“真是一本好书”吗?

这次我可以仔细翻阅了。果然,我在漫画集中看到十几位在苏联遭到镇压的人物。当年叱咤风云的人物早已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他们的名字才渐渐出现在报刊上。如刚才提到的阿维尔巴赫和拉狄克。阿维尔巴赫是苏联文学团体拉普的总书记,文艺评论界泰斗级的人物。拉狄克更不用说了,是联共(布)中央委员、共产国际主席团委员,还担任过莫斯科中山大学校长,是不少中国留学生崇拜的偶像。蒋经国就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但查看1988年以前出版的苏联百科全书,包括中国翻译出版的《苏联百科词典》,都没有他们的词条。《也算肖像》中却有他们的漫画像。我看了漫画集的出版年代和出版社:1932年由联邦出版社出版。联邦出版社是个短命出版社,新经济政策时期的产物,只存在6年。漫画集的作者(画家)是库克雷尼克塞和阿尔汉格尔斯基。实际上是四位,因为库克雷尼克塞是漫画家库普里亚诺夫、克雷洛夫和索克洛夫三人共同使用的笔名。我看到这里忽觉有些感触,但感触到什么呢?一时说不出来。我把复印件装进档案袋的时候,又看到1932年,对了,1932年,突然明白我感受到什么了。1932423日联共(布)中央突然作出《关于改组文学艺术团体的决定》,解散所有文艺团体,筹建全国性的文艺协会。但决议的重点是解散拉普,故俗称“消灭拉普”的决议。文艺界的一切都天翻地覆了。

十月革命前后,反对布尔什维克的知识分子人数不少。这批知识分子当中一部分流亡国外,一部分被遣送出国,还有一部分惨遭杀害。当然还有虽然反对布尔什维克,但没条件流亡国外又无资格被遣送出国、暂时还未遭杀戮的知识分子。俄国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布宁、著名作家库普林、幽默讽刺女作家苔菲、著名诗人吉皮乌斯和作家梅列日科夫斯基夫妇、诗人霍达谢维奇和别尔别洛娃夫妇等一批著名知识分子在十月革命前后流亡巴黎。留在俄国的大小知识分子虽对现实不满,但很少有公开反对布尔什维克的,连后来受到日丹诺夫泼妇骂街式批判的女诗人阿赫玛托娃和幽默大师左琴科也都噤若寒蝉。有的被迫接受布尔什维克的领导,成为所谓同路人作家,有的则真心实意地拥护布尔什维克,特别像法捷耶夫那样从工农兵当中涌现出来的作家。

上世纪二十年代,布尔什维克为保卫初建的苏维埃政权与白军打得难分难解,分不出手,对文艺管制得相对宽松。各种文学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如锻冶场、十月、在岗位上、谢拉皮翁兄弟以及稍后的拉普等。除谢拉皮翁兄弟外,都是极“左”的文学团体。他们时而互相攻击,时而联手打击同路人作家,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领导。这些文学团体除坚决拥护布尔什维克是他们的共性外,还各有各的特性,各有各的偏爱。他们互相攻击,破口大骂,谁也不服谁。这种短暂的“百家争鸣”在苏联七十余年的历史上可谓昙花一现。到1932年决议公布后,特别是成立全国性的各种协会、确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创作方法后,全国便只剩下一种声音了。作家失去个性,大家齐声歌颂。各文学团体作家们以后的命运决定于他们的性格。拉普的总书记阿维尔巴赫和后来苏联作协的总书记法捷耶夫不同的命运是鲜明的例子。阿维尔巴赫和法捷耶夫同为文学团体拉普的核心成员,但对解散拉普的态度却完全不同。法捷耶夫坚决拥护中央的决定,阿维尔巴赫则认为拉普对布尔什维克和斯大林忠心耿耿,不应解散。先前的两位战友成为势不两立的对头。高尔基在家宴上试图调和两人的矛盾。那天斯大林也在场。斯大林把他们两人召到跟前,让他们尽弃前嫌,碰杯和好。法捷耶夫举起酒杯伸向阿维尔巴赫,可阿维尔巴赫却把手缩回,不与他碰杯,让斯大林大为尴尬。斯大林说:“阿维尔巴赫有性格,法捷耶夫没有性格。”两人的命运就此决定,有性格的阿维尔巴赫必须除掉,没性格的法捷耶夫或可重用。阿维尔巴赫被捕后不堪其辱,在押解途中跳楼自杀,确实有性格。法捷耶夫从此飞黄腾达,多年担任苏联作协总书记、斯大林的文学总管。法捷耶夫说他一生爱两个人,也怕两个人:母亲和斯大林。他与斯大林的关系是士兵与元帅的关系,元帅的任何命令他都无条件执行。但有些命令荒诞不堪,如斯大林批评法捷耶夫丧失警惕性,他身边的爱伦堡、巴甫连科等一批作家都是特务,他却视而不见。法捷耶夫当然知道他们不是特务,但党总书记的指示又不能不执行,痛苦不堪,只好借酒浇愁,终成酒鬼。斯大林解散拉普还有另一个原因。拉普虽成立得较晚,但后来居上,势力越滚越大,分支遍及全国,俨然独霸天下。拉普口头上坚决拥护斯大林,但实际上有点不听话了。比如西伯利亚拉普分会攻击高尔基,这是斯大林所不允许的。这时斯大林还需要借助高尔基的威望。此外,斯大林是何等聪明的人,一眼便看出拉普渐渐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强大组织,可能对他的统治构成威胁,防患于未然,必须当机立断,立即解散。这才有了1932年的联共(布)中央的《决定》。而《也算肖像》漫画集中的人物都是决定公布前文学艺术界活跃的人物的漫画像。《决定》公布后,留在国内的拥护苏维埃政权的作家、艺术家的命运发生惊人的变化,有的飞黄腾达,有的一蹶不振,有的流放到西伯利亚,有的被清洗。留在国内的作家、艺术家的命运比流亡国外的同行们还要悲惨。幸亏那一年《也算肖像》漫画集赶在《决定》公布之前出版,总算给他们留下画像,即便是漫画像。

画家在每幅漫画下面留下几行评语,都是对人物的善意嘲讽,时常一语双关,有褒有贬。中国读者如对人物陌生,便不好理解评语了。我对每个人物作了简短介绍,便于读者阅读时对人物、对画家的评语多少有些了解。这件事看似简单,其实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但如果能减少读者翻看漫画集时一点困难,也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