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9月下旬,日军已兵分两路向太原方向推进,一路由大同进犯雁门关;一路由蔚县、广灵前进,企图突破平型关攻占太原,从而迫使国民党军撤退,达到不战而取华北五省的目的。阎锡山深感日军此举威胁山西的腹心地区,多次要求八路军尽快向灵丘方向开进,阻滞日军的攻势。正是在这种情形下,第115师急驰华北前线。父亲率先头部队途经介休时,接到通知要他到太原后进城去见师长林彪。林彪询问了部队的情况,交代他要加快北上的速度,把部队开到平型关一线。
  9月23日,八路军总部向第115师下达向平型关开进的命令。聂荣臻率部火速赶到上寨同林彪会合。林彪告诉聂荣臻,日军的大队人马正向平型关方向运动,这里的地形不错可以大打一仗。聂荣臻同意林彪的意见,并说不仅要打,还要考虑怎样打好,这是八路军同日军的**次交锋,全国人民都看着呢,必须打好,打出八路军的威风,给全国人民的抗日情绪来一个振奋! 林彪同聂荣臻研究决定,在辛庄至小寨村一带设下“八里埋伏”,居高临下伏击日军。并命令独立团和骑兵营绕到平型关东北截断日军的交通线,阻敌增援;第343旅的第685团、第686团、第687团为主攻;第344旅的第688团为师预备队;攻击部队全部在南侧山地设伏。林彪布置完任务后,提高嗓门说:“八里埋伏之计,就是在小寨村至老爷庙一段长八公里的狭沟,集中兵力伏击敌人。第685团埋伏在老爷庙以南一带,这是袋底。杨得志,不能让鬼子把口袋捅破。
  ” 平型关位于山西东北部古长城上,自古以来是晋、冀两省的重要隘口。关内关外,群山峥嵘,层峦叠嶂。关前有一条公路,蜿蜒其间,一直通向灵丘、涞源,地势险要。这也是日军坂垣师团第21旅团侵占平型关的必经之路。从关前至东河南镇之间的十余里公路,路北侧山高坡陡,极难攀登,路南侧山低坡缓,易于出击。
  9月24日,第115师在上寨村召开连以上干部动员会,会上林彪宣布了作战部署:独立团、骑兵营绕到平型关东北截断日军交通线,阻止日军增援,以第 343旅两个团为主攻,第344旅一个团到平型关北面断敌退路,一个团作师的预备队。攻击部队全部在平型关东侧山地设伏,准备给日军以猛烈打击。聂荣臻进行了政治动员。
  当晚,各部队冒雨向预定阵地开进。当时大雨倾盆,狂风不止,加上天黑路滑,行动十分困难。指战员们个个浑身淌着雨水和泥水,冒着风雨前进。
  9月25日拂晓,雨过天晴,曙光初照,部队经过一夜的风雨行军,按预定时间赶到了目的地。在十里长沟埋伏的,是由父亲率领的第685团和由李天佑率领的第686团;第687团奉命隐蔽地穿过沟,占领了东河南以北的高地,以便切断敌军后路;第688团因山洪阻隔停止强渡,作为师预备队暂未进入阵地;杨成武的独立团和刘云彪的骑兵营已分别向平型关东北和以东开进,配合主力作战。
  大战在即,父亲对打好这一仗信心十足,他的三个营个个都很过硬。**营是朱德从南昌起义带出来的;第二营是跟参加秋收起义上了井冈山的;第三营是黄公略领导的红三军的底子。这三个营的许多战士都是参加过长征的老同志,三位营长都当过团一级领导,可以说是身经百战了。但这毕竟是**次同日军作战,要非常谨慎。父亲回到团指挥所后,再三提醒三位营长,要认识到这次战斗非同一般,政治意义更加重大,并要求他们告诉所有的同志。他还强调,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八路军身上,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首长在等待着胜利的好消息。这一仗一定要发扬我军敢打敢拼,不怕流血牺牲的传统作风,彻底消灭日本侵略者!打出八路军的威风来!打出中国人民的志气来! 三位营长刚走,邓华就冒雨回到团指挥所,他刚分头到各连作了战前动员,邓华对父亲说:“一句话,劲头都集中到刺刀尖上了,就等吹冲锋号了。” 将近7时,山沟里便传来日军汽车的马达声,日军人马已隐约可见。日军坂垣师团第21旅团的辎重和后卫部队,共4000余人,前面是100余辆汽车,接着是200余辆骡马大车,车上坐满了日本兵,再后面是驮着九二式步兵炮的骡马和骑兵。车马连成一线,马达声、马蹄声充斥在山间里。他们得意洋洋,大摇大摆地走着,犹入无人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