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现代家庭教育的难题,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旧有价值观念的打破。当我们有着相对单一且普遍认同的价值标准时,我们知道什么叫成功,也知道想要获得成功可以采用哪些办法。然而,随着价值观的不断多元化,今天的我们越来越不清楚什么叫做真正的成功,我们再也不可能信心满满地说出“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训。我们开始关注儿童当下的发展,理性和感性共用地来思考儿童权利、童年价值、亲子关系。我们想做能够与孩子平等对话、共同成长的民主型家长,但又发现,这样做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要比以往单方面的说教、强制多得多。

 所幸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乐意为孩子的幸福童年,而不仅仅是远大前程,付出时间和精力,他们努力地在育儿书籍、网络平台、线下课程中寻求着育儿的“千金良方”。可无论是充满激情的“教育唤醒心灵”,还是行之有效的行为塑造,摆在年轻父母面前的难题常常还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和孩子的无动于衷。似乎父母的努力学习和实践,并不能真正地带动孩子主动成长。在这里,我们似乎忘记了,孩子并不是一个被动等待唤醒或者塑造的“乙方”,而是一个有能力的学习者,一个应该并且能够对自己的成长负责任的行为主体。

 被美国学者出版社(Scholastic)称为“懂孩子”的美国儿童发展专家琼·贝利相信:世界上大多数问题的根源是不负责任的人。这些人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麻烦甚至伤害。解决儿童教育问题,首先应教会孩子对他们自己负责,对他们与别人的关系负责,对环境中他们与事物发生关联的行为方式负责。

 那怎样才能让孩子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个体呢?琼·贝利认为,首先应该让孩子意识到:他们是根本上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的人,即便他们并不是总能掌控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但他们仍然可以掌控应对这些事情的态度和方法。

  其次,孩子需要掌握一些“应该学习的生活技能”。琼·贝利将孩子那些令人感到烦恼的消极心理定义为孩子“应该学习的生活技能”,比如自卑、害羞、忌妒,害怕尴尬、挫折、失败等等。她认为孩子应该学习什么生活技能,取决于此项技能是否与孩子频繁遭遇的问题相关,此项技能是否对孩子很重要。而只有当孩子对这项技能产生需要或兴趣,或者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时,才是的学习机会。如何让孩子感觉需要并进入情景呢?不能单向地说教,而应将孩子视为一个问题的诉求者和解决者。首先协助孩子来定义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解释这个问题是如何影响他及周围人的,后提供清晰明确的指导,帮助孩子把问题从他生活中的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

 琼·贝利致力于教会孩子如何思考,而不是思考什么,她认为这样孩子才能智慧地生活。在她出版的书中,她力求所有呈现的主题必须尽可能客观,以激发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去思考和发问,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用自己的方式去联系自身的实际生活。

 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畅销美国的亲子共读丛书“我能更强大”和“我要更出色”两个系列。在这两套书里,琼·贝利甄选了29种行为技能,以及22种心理技能。它们不是补救问题的创可贴,而是用以引发孩子阅读、思考和讨论的“材料”。每一位小读者都被定义为有能力的学习者和问题的解决者,孩子不再是被教育的客体,而是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主体。而以往饱受说教者身份之苦的家长,也可以在这套书中反思自己,实现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愿望。当家长和孩子共同思考和讨论书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敏锐地、智慧地、有责任感地去衡量面对问题的态度和方法时,我们相信,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可以在对话中实现自身的完善,成长得更加出色,内心更加强大,成为对自己、他人乃至世界负责任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