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奥兹博士轻松育儿百科(精装版)》
  不论你的孩子是襁褓中的婴儿,还是蹒跚学步的幼童;不论他是在幼儿园里演木偶戏,还是拿你的肚皮当蹦床,你的视线都难以从这个小家伙身上移开。宝宝如此迷人,因为他简直是奇迹,让你不得不对这个小宝贝全神贯注。等孩子慢慢变得活泼好动了,你又得时刻盯着他,以免他在单杠上磕着碰着,或是把你的iPhone放进了麦片粥里。我们非常感谢你在别的地方已经花了一些时间,但如果你将视线从孩子身上转向本书,那估计是出了大问题,一个让你既激动又会吃惊得将手中的尿布掉落在地的问题。
  我的宝宝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个问题问得好。你的宝宝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作为父母或者准父母,你也许每天都要想上几千遍不同的场景:他能健康成长吗?聪明吗?懂不懂礼貌?发育达标吗?是否能成为当代的莫扎特?能不能打一手漂亮的好球?长大后会是个CEO还是找工作都成问题?他会是个守法的好市民还是一个放荡不羁的“朋克”?他是个一心要改变这个世界无私奉献的志愿者,还是一个现实版的傻孩子?他长大后能否找到自己心灵的伴侣,或者像别人说的一样,他是否能够感觉到,如果他喜欢她,他能为她戴上结婚戒指吗?
  有些大问题你也许一时难以考虑周全——尤其是你面临爱、欣喜,甚至压力时——不过,这的确是你夜不能寐的问题(比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还要多)。
  当然喽,人们很容易将孩子的命运一股脑儿地推到遗传上(也就是DNA)。不过,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现实生活中,DNA与孩子的命运并无多大关系,关键在于——你。
  这里的“你”不是遗传上说的金发碧眼、高大的身材,而是作为父母,你如何以自己的言行、举动和原则来营造一个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
  没错,这本书讨论的的确是孩子的健康,但是“你”和孩子一样重要。
  《奥兹博士轻松育儿百科》一书,将就你如何抚养孩子这一基本问题给出参考和建议,讲解过敏、感染、安全、营养以及其他有助于你的孩子保持健康的问题。
  不过,如果本书仅仅是罗列了一些杂七杂八的注意事项,那我们还不如关门歇业,让你直接去看医学网站。本书的意义在于不仅帮你解决问题,而且教你如何为人父母。
  这又从何说起呢?
  抚养孩子,人们大都凭的是直觉,而且大多数时候也很管用。好的育儿方法实际出自有意识的决策,根据孩子短期和长远的利益做出选择(从孩子出生那一刻就要做出决策:是母乳喂养还是奶粉喂养;选用哪种疫苗、什么时候接种)。精明的父母总爱将养儿育女看做一个“逆向工程”——只看结果。但要知道,人的时间和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本书讨论的是在为你减轻养育孩子压力的同时,去粗取精,为你提供有用的信息。
  我们的终目标是教你为孩子营造一个理想的环境——一个适合你的孩子身心、社交和事业等方面茁壮成长的有益环境。为什么要这么说呢?研究证明,环境是影响孩子未来的决定性因素,这里的环境不仅是物质上的空间,还包括抚养者的一言一行。
  本书涵盖了孩子从出生到5岁这个年龄段的身心健康和发育方面的问题,你要了解的是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成长发育方面的各种观点。本书的作者团队一共养育了14个孩子,其中两位作者是儿科医生,还有一位是成长行为儿科医师。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思考和关注你所关心的问题。自本杰明?斯波克博士(著有《斯波克育儿经》)那个时代以来,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遇到的育儿问题中的挑战,你的父母可能都没遇见过。你会发现:孩子和海豚一样,都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诉求;有些好的育儿方法,是孩子给你的(他会巧妙地告诉你自己拥有的技能、天赋和需求);孩子其实做得少会学得更多,他们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的是你、保姆以及其他影响他生活模式的人的言行。你还会发现,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到成年,可能无形中你传递给他的一些信息是有影响力的,根本无需语言。
  讲授这些令人叹服的知识,好借助生物学,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生物学问题,比如,言行举止。
      总之,我们坚信,解释“原因”能让“解决问题”事半功倍。

《好爸妈就是好玩伴》
  阶段:初生~六个月
  这六个月是宝宝适应和认识这个世界的开始,也是新手爸妈们重新体验全新生命的奇妙时刻,你的宝宝一天天长大,你自己也一天一天对生命有了新的了解,让我们好好陪宝宝走过这段生命之旅吧!
  初生~一个月
  1.亲子游戏:黑白配
  还未满月的宝宝像个小不点,醒来时黑黝黝的眼睛咕噜噜直转真讨人喜欢。但这时候宝宝的眼睛还不能识别颜色,能想像得到吗?小人儿的眼睛现在只能看到明亮的白色和暗的黑色。这时候我和宝宝爸,开始跟小人儿玩黑白配的游戏。宝宝爸找了一张大点的卡纸,画上了他的脸和我的脸,而且我可是宝宝的爱,所以,一定要把爱的妈妈的脸画成包公的黑色,把爸爸的脸画成曹操的白色。他一边画一边嘴里轻轻唱着。
  “哦,宝宝醒来喽。”
  一看到宝宝醒了,就马上将画像放在离宝宝眼睛约20厘米的地方给他看。也可以画一些黑白的条纹、波纹或是黑白格子棋盘等,交替着给宝宝看。可每隔三四天左右更换一幅画,这对宝宝的脑力发育很有帮助哦。
  亲亲儿歌:
  有个小孩儿怀里抱,
  粉面团团长得俏,
  一逗他一笑,
  两逗他两笑,
  不逗他不笑,
  老逗他老笑。
  育儿心得:宝宝的个任务
  刚出生的宝宝全身红红的,皮肤皱皱的,闭着眼,蜷着身,握着拳,整天都在睡。宝宝出生后面临的个任务就是适应外界这个全新的生活环境,与宫内环境相比,外面的世界陌生、寒冷,光线明亮,声音嘈杂,空间开阔。这时的宝宝更喜欢被被子或毯子包裹起来,这样会让他感到更温暖、更安全,像在妈妈子宫中一样。这时的宝宝需要加倍细心呵护,宝宝偶尔醒来的时候可以逗逗他,和他玩简单的游戏。要注意房间的光线不要太暗,同时注意别让宝宝的眼睛直接接触光源,以保护宝宝的视力。
《好妈妈教子有方》
  溺爱就是软暴力
  一出门,便遇到楼下大妈怀里抱着外孙,小男孩蛮可爱的,长得虎头虎脑,已经两岁了,却还不会走路,每天都由大妈抱着出门。这不,大妈又开始发愁地跟我说:“真不知道这孩子什么时候才会走,去医院检查好几遍了,什么毛病也没有,就是腿脚懒。”一边叹气一边抱着孩子走向远处。于是,我观察了一下,平时这孩子总是由家里大人轮流抱着,哪里还有走路的机会?一日,去大妈家取东西,刚打开门就听见大妈喊:“宝贝,别在地上爬,姥姥帮你拿。”原来,小外孙趁姥姥开门的工夫便自己爬着去拿玩具,却瞬间被发现,又被抱了起来,爬的权利无疑也被剥夺了,我对大妈说这样可不行,不让他锻炼怎么会走呢?大妈笑,反正早晚会走的,趁着他年纪小还可以抱抱,长大了想抱也没力气抱了。
  由此可见,溺爱替代了孩子的手脚,怎么可能独立呢?而这也是许多父母容易犯的错误,就怕孩子受点苦,遭点罪,什么都给替代做了,结果,却害了一批孩子。
  记得,女儿快两岁时还不会说话,怎么引导就是不说。那段时间我也是忙于工作,白天大部分的时间里她都是由奶奶看管,奶奶比较惯孩子,什么都依着女儿。于是,女儿便学会用手指挥奶奶给自己拿东西,根本就不用嘴去说。这太让我着急,总不能说奶奶看得不好吧?那对老人也是一种伤害。于是,趁着假期我便找了一个借口,让女儿去姥姥家住几天,或许陌生的环境更能激发女儿的语言神经。送到乡下的那段时间,我狠下心来不去看她,也不打电话。一段时间后,母亲打电话过来,竟然说女儿会说话了,而且一说就是一整句,就这样女儿终于开口说话了。
  等我赶到乡下时,女儿已经会喊妈妈,问母亲女儿怎么突然就会说话了,母亲说,那日碰巧狗从笼子里跑出来,她忙去院子里拴狗,这一急忘了嘱咐女儿好好待在那里。屋子里的女儿因为好奇,便从床上慢慢爬到地上,却不料摔了一个大跟头。这一摔不要紧,母亲在院子里听见孩子的哭声,并夹杂着模模糊糊的哭喊:“摔倒了,摔倒了……”等母亲急急忙忙地跑回到屋子里,却见女儿一边哭一边喊。这才惊喜地发现她会说话了。
  陌生或是危险的环境里更容易激发出人的潜能,其实女儿早有说话的欲望,只是在无形中被其他方式替代了,就一直懒得去说。当真正面临困境的时候,便不由得就会说话了。那么究其原因,也和溺爱有关吧?观察了一下现在的孩子,虽然物质条件好了,可是,说话和走路都比较晚,替代占了造成这种原因的很大成分。
  溺爱也会成瘾,许多父母对孩子用过分宠爱的方式来表达关注,以此来满足内心的缺憾,岂不知这是害了孩子。孩子天性就是好玩,喜欢用冒险来探索这个世界。当你压制他的这种行为的时候,无疑阻拦了孩子的思想,从而在孩子内心种下这是你应该做的影子,和他无关。
  甚至活着都和他无关,从这不难看出,还有什么比头脑的懒惰更可怕呢?前段时间见过一个案例:孩子因为索要电脑无果,便和妈妈吵了起来,事后为了泄愤,竟然对妈妈拳脚相加,甚至拿起刀子来要挟妈妈。结果,扭打间妈妈失手杀死了孩子。这场悲剧中也夹杂着溺爱的成分,因为从小不停地满足孩子的愿望,以至于他的贪欲越来越大,稍有不如意就对亲人拳打脚踢,从而引发悲剧。而这悲剧的酿成,也正是由于溺爱。
  我们随时可以从那些不良青年身上看到溺爱的影子,这些父母也有足够的理由来为自己开脱,说他平时也很管孩子,但是,这种管更多带有一种替代,尤其凡事都要自己亲自动手来代替孩子做,这种管更要命,终会毁掉一个孩子!可见,溺爱真是一个无形的杀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