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一 总论
  自汉代立学,奉孔子为先圣先师;唐宋以降,暨乎明清,先后有大成至圣先师之尊称;其间盖二千五百余年矣。夫以孔子之学术思想原为集吾国以往学术思想之大成,而为中华民族文化之中心,其时间亦称之。朝代历经变更,而尊孔之制不变。宋清各代以颜回、曾子、子思、孟子配享孔庙,分别称之曰复圣、宗圣、述圣与亚圣。其中颜回为孔门弟子,有闻一知十之智,且好学,得孔子之道深;曾子亦为孔门弟子,为《大学》一书之作者,独得孔教之宗;子思为孔子之孙,受教于曾子,为《中庸》一书之作者,程子称之为孔门传授心法;孟子则复受教于子思,作《孟子》凡七篇,其基本思想源于孔子,且复继承道统,发皇而光大之。其言如下: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孟子?离娄下》
  孟子说:“有官位的君子,他那流风余韵,大约可以过五代才能断绝;没有官位的士人,他那流风余韵,也可以过五代才能断绝。我不曾亲身做孔子的弟子,我可以从传授的人那里学了来间接地得到他的好处。”
  [注]这一章是孟子自任承继孔子的道统。
  此四人者,于孔子之道知而能行,且能传其道于后世,厥功甚伟,故特尊之。
  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修《春秋》,是之谓“六经”,汉人亦称之曰“六艺”。至于《周礼》保氏“以六艺教国子”,则指礼、乐、射、御、书、数而为言。大抵举其学术为艺,见于著述为经,皆为阐明其一贯之道理。其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盖自谦之辞耳。
  子曰:“赐也!女(音汝)以予为多学而识(音志)之者与(音余)?”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赐呀!你以为我是学得很多而记得很多的人么?”子贡答说:“自然是的,不是这样的么?”孔子说:“不是的,我有一个基本的道理来贯串它。”
  [注]这一章是孔子把根本的学问教子贡。
  子曰:“参(音申)乎!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
  孔子说:“参啊!我的道理,是有一个基本的道理来贯串它的啊!”
  《礼记?经解》篇谓:“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由此而知上述六教,或六艺之教,为士人进德成智所必修之学。若夫《孝经》,则为圣贤显天心之作,《汉志》所谓:“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后儒亦复有“孔子志在《春秋》,行在《孝经》”之语,要之皆阐发人性之本源,为人类生存延续所攸关,容为孔子破不作之例为作,亦未尝不可能也。
  宋以前,《大学》《中庸》成为《小戴礼》中之一篇,虽亦有专篇刊行,尊信而表彰之者,然犹未与《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据《汉书?艺文志》云,为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问答,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孟子》则列入子部,自朱子缵二程之绪,辑为定本,始于宋淳熙中,合《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正式称为“四书”,或称“四子书”,乃始著闻于天下。元延祐复科举,即以之取士。明初定制,以《易》《书》《诗》《礼记》《春秋》为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四书”。“四书”与“五经”各自成一典籍,实始于此。清代以“四书”取士,“四书”遂成为民间普遍之读本。此后西学东渐,学校之制兴,“四书”“五经”被选出一部分为国文教材,而另立修身一科,其要皆取诸“四书”。
  “四书”中之《大学》一书,中山先生称之曰:“中国政治哲学,谓其为有系统之学,无论国外任何政治哲学家都未见到,都未说出,为中国独有之宝贝。”其三纲领,其八条目,于人生之目的以及达致此目的之步骤与方法,条理分明,阐述无遗。程子以《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诚知言也。以其本文有错简,而自作定本。朱子又依程子定本,分《大学》为“经”一章,“传”十章,而作新定本。于是书之开端,首先引程子之言曰:
  子程子(程子名颐,字正叔,宋洛阳人。朱子名熹,字元晦,宋婺源人)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大学章句》
  我们的夫子程夫子说:“《大学》是孔子留传下来的书,是给初求学的人以进德的门径。到现在,要能看出古人为学的次序,便只靠有这本书的存在,其次便是《论语》《孟子》;求学的人一定要从这些书上研究,那才不会有差错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