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日鲫与环境的关系
  日鲫是由原来生活在琵琶湖中的源五郎鲫经改良后培育出来的鲫鱼品种,这种鱼对声音和水温的变化非常敏感,是一种非常胆小的鱼。因此,即便是轻微的响声也会把它吓跑,无法使其上钩。
  另外,即使前一天在某片水域钓到了日鲫,第二天在同一地点也未必还能钓到。这是因为随着天气和气压的变化,日鲫会游到水温更适宜的泳层。对于这一点,即便是垂钓高手,仅凭经验和感觉的话往往也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但是,在春季的产卵期,它们会成群结队地游向靠近岸边的浅水区。它们把卵产在水草丛中,但当进入浅水区的时候往往会放松警惕,所以这个季节在一些天然的垂钓地经常会收获颇丰。这段时间被称作日鲫的春季浅水产卵期,也是垂钓者一年中收获为丰硕的时期。
  正如前面说到的,日鲫是一种非常敏感且对生活环境异常挑剔的鱼,所以在河流、湖泊、池沼等天然的垂钓地垂钓的时候,有时会收获颇丰,有时也会空手而归,不同的日子或季节钓到的日鲫的数量会有很大的差别,这可以说是日鲫垂钓的一个特点。
  相反,如果想不分时节都能钓到日鲫,并且想轻装上阵享受垂钓的乐趣的话,那好还是去收费的鱼塘或者是规模大一些的集中管理的钓鱼场。为什么在那些地方一般都能钓到日鲫呢?刚才我们说到日鲫是一种警戒心强且对水温很敏感的鱼,但日鲫具有群居的习性,如果把它们放养在一个狭窄的水域中的话,它们的习性会随环境而发生变化。
  另外,放养在钓鱼场里的日鲫基本上都是在养鱼池里经人工养殖长大。也就是说它们要比在野外自然环境里长大的日鲫警戒心弱一些。而且,它们基本上都习惯了往有饵料的地方游动。此外,钓鱼场为了能让垂钓者钓到鱼,每年秋冬季节都会往鱼池里放养新的鱼苗,以保持池内日鲫的密度。因此,鱼池里的日鲫之间会产生生存竞争,相互争抢饵料。
  那么,除了警戒心以外,日鲫还有哪些仅在钓鱼场里才表现出来的习性呢?其中一个有代表性的习性就是,日鲫会给垂钓者带来一种错觉,有时候垂钓者即便感觉日鲫咬钩了,但鱼终还是脱钩了。每天都有垂钓者投饵垂钓的话,日鲫自然也就对钓饵很熟悉了。因此,日鲫即使咬住了钓饵也能够很快地再吐出来,或者是干脆在钓饵附近突然掉头不去吃饵料了。这个时候,鱼碰到钓钩或者是一下子吐出饵料的那一瞬间,浮标就会如鱼咬钩一样动作。这种情况下日鲫终是不会上钩的,这也就是俗称的“涮饵”。
  饵料的硬度、气温以及气压的轻微变化都会引起日鲫食欲的变化,这就可能导致垂钓者有时钓得到日鲫,有时就钓不到,也就是说日鲫垂钓的难度会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很大的变化。
  总之,如果日鲫食欲好的话,新手也能很容易地钓到,如果食欲不好的话垂钓的难度就比较大了。这就是日鲫垂钓的深奥之处,也是乐趣所在。
  大型钓鱼场与鱼塘
  落到水面上的饵料一般会下沉。习惯了咬食饵料的日鲫警戒心会减弱,在活跃的时候甚至会游到水面附近,到了夏天日鲫把背鳍露出水面的情况也不稀奇。这时,使用垂钓水面附近鱼类的超浅宙钓法,或者是使用以1 米左右深度水域的鱼类为目标的浅宙钓法是比较有效的。饵料的话,春夏季挂两饵团,冬季用雾化饵和乌冬面。
  另外,在一些修有木栈桥的大型钓鱼场,日鲫被放养到池中一段时间后,喜欢聚集到相对比较安全的栈桥下的背阴处。因此,使用专门针对栈桥下鱼群的灯笼钓法是比较有效的。4 月到10 月这段时间,使用8 ~ 10 尺(1 尺约30 厘米)的短竿就可以。具体的方法是,先将浮标靠近钓竿的前部,以钓竿前部正下方的水域为目标进行垂钓。由于钓到大鲫鱼的可能性比较大,鱼咬钩的时候,钓竿前部通常会剧烈地晃动,对垂钓者来说和日鲫周旋的这一过程可谓是乐趣无穷。
  鱼塘或是大型钓鱼场里的日鲫与野外比较敏感的日鲫不同,垂钓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垂钓方法(如浅宙钓、灯笼钓等)。
  垂钓者需要根据具体的垂钓方法组装钓具和选择钓饵,把日鲫诱集到某一钓层进行垂钓,也就是说要通过有效地控制日鲫的活动范围来达到使其上钩的目的。
  然而,一到节假日,大型的钓鱼场通常非常拥挤。即便钓鱼场里的日鲫警戒心比较弱,面对众人相对比较集中地投饵和木栈桥上喧闹的环境,日鲫也容易逃向池中央,或是向较深的水域游去。所以,当钓鱼场比较拥挤的时候,垂钓的难度就比较大了。
  另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型钓鱼场会放养30 ~ 40 厘米的大型日鲫,甚至会有身长超过50 厘米的超大型日鲫。如果是按照和小型日鲫一样的放养量(即总重量)计算的话,相应地其数量就会减少。还有一点就是,养殖的鱼类如果超过40 厘米的话,其警戒心也会增强,一般不可能轻而易举地使其咬饵上钩。
  综上所述,在以大型鱼为主的钓鱼场里,人流量、天气变化、鱼的大小和密度都会影响鱼的食欲和咬食饵料的方式,钓鱼的难度也会相应产生变化。
  垂钓方法因水深而异
  鱼塘的水深一般在2 ~ 2.5 米,而集中管理的大型钓鱼场一般在3.5 ~ 5 米,甚至有的地方有超过10 米的深池。池子越深,日鲫的活动范围就越大,垂钓的目标水域也就越大,可选择的垂钓方法也越多。
  比方说,在一些水深一般只有2.5 米左右的小鱼塘,由于池周围多是底部逐渐变深的斜坡,靠近垂钓者的水域较浅,所以一般以水深1 米到2 米处这段水域或是水底区域为钓层。这时如果使用7 尺(2.1 米左右)的钓竿进行灯笼钓,就很难钓到鱼。
  而在大型钓鱼场,水深1 米到2 米处这段水域可以使用和鱼塘垂钓基本相同的宙钓法。但由于水比较深,也可以使用7 ~ 13 尺的钓竿进行灯笼钓,甚至有些地方可以使用16 ~ 21 尺(约6.3 米)的长竿进行底钓。所以说,在水比较深的大型钓鱼场里垂钓的时候,垂钓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那么,“垂钓方法因水深而异”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浅水垂钓
  使用超浅宙钓的时候,必须保证事先能够看到日鲫已经集中到了水面附近。由于饵料就是投放到集中的鱼群那里,所以要选用软且小的饵料,以确保钓饵一入水日鲫就会马上游过来咬食,从而使其迅速上钩。如果饵料比较大的话,不仅会导致日鲫难以咬食,在水中散开的饵料还会吸引过多的日鲫过来,从而导致鱼难以上钩。
  这时一般使用全长13 ~ 15 厘米的浮标。由于水比较浅,即使是很小的铅坠也比较容易沉入水中,所以选择小型铅坠即可。子线也应控制在15 ~ 21 厘米这一相对比较短的范围内,这样的话鱼咬食饵料时产生的晃动会以快的速度通过浮标传达给垂钓者。
  ●水底垂钓
  与在浅水区域进行垂钓不同,使用16 ~ 21 尺的长竿进行底钓的时候,钓层是4 ~ 5 米,甚至5 米以上的深水区,如果还像超浅宙钓那样选用比较小的钓具,到达水底所需的时间就会比较长。因此,要选用25 ~ 30 厘米,或更长的浮标和比较重的铅坠,从而使饵料以快的速度到达水底。同时,底钓法是让饵料到达水底进行垂钓的方法,如果饵料比较轻的话,日鲫游动产生的水流会使饵料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这样的话鱼就很难上钩了。因此,与宙钓法使用的比较轻的钓饵不同,在这里我们要使用相对重一些且黏性好的饵料。
  关于鱼汛的判断方法,超浅宙钓的时候由于浮标本身比较小,如果鱼咬钩了的话,浮标甚至会沉入水中,动作明显。而底钓的时候,咬食饵料的日鲫不会大幅度地游动,垂钓者会感觉浮标一开始只是似有似无地轻轻地上下抖动,然后会突然“噌”得一下子剧烈下顿。
  ●灯笼宙钓
  灯笼宙钓是一种处于超浅宙钓与底钓之间的垂钓方法。使用这种垂钓方法的必要条件是要能够从木栈桥上进行垂钓。其特点是,必须把日鲫聚集到垂钓者的钓层里来。
  话虽这么说,但事实上将日鲫集中到某一特定的水域是不可能的。饵料从水面沉入水底的过程中会溶解扩散,这样一来实际上从水面到水底的各个水域里都会有日鲫聚集过来。而我们要尽量缩小日鲫聚集的水域范围,换句话说就是让鱼尽量多地聚集到我们的钓层里来。但是,由于钓层一般是中层的某一部分水域,既有日鲫从水面附近就开始一直追着饵料吃,也有日鲫在某一水域等着饵料过来,因此对于垂钓者而言,鱼汛几乎不可能一直不变。因此需要垂钓者适时调整子线的长度以及饵料的大小和硬度,这样才能钓到更多的鱼。当然根据水深选择不同大小的浮标也很重要。
  18 尺的灯笼钓和13 尺的灯笼钓相比,水深足足相差5 尺(约1.5 米)。水越深,饵料到达钓层所需的时间也就越长,所以要想钓到更多的鱼,就要相应地选择大一点的浮标和铅坠。
  如上所述,日鲫垂钓看似简单,鱼的习性在不同的垂钓环境里是不尽相同的,仅以鱼塘和大型钓鱼场为例,不同的钓层所需的钓竿的长度、浮标的大小、子线的长度以及饵料也都是不尽相同的。
  基本的垂钓方法和工具基本上是各地通用的。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结合当天的具体情况(如日鲫的食欲等)进行垂钓了。这一点是需要一定技巧的。
  总是钓不到鱼时,初学者通常会一味地认为是饵料有问题。饵料的确非常重要,但有时候只要稍微改变一下诸如浮标的大小或者子线的长度这些饵料以外的因素,说不定就能很顺利地钓到鱼了。
  ……